論黃自總體音樂創作
下面是關於電影電視的論文,歡迎借鑑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黃自生平
1904年3月23日,黃自出生於江蘇川沙縣城中一個小資產階級的職員家庭。童年的黃自就顯示出對音樂的熱愛和才能,據他自己回憶當時最初學歌時的場景說:
記得二三歲時,父親買了幾本唱歌書回來,母親常抱著我唱那本書裡的“搖搖搖,囡囡要睡了”及“小小船,今朝聚會賽一賽”等歌。不久我也就學會了好幾首。七歲我進上海初級小學讀書,記得上第一課唱歌,先生交的是賣花歌,什麼“清早起,清早起,到園裡,採幾朵花來做小生意”。我在小學前後共五年,這時期中所學會的歌不下五六十首。因為我自小就很愛唱歌,所以一首首都唱的很熟,就是到現在大致都還能記憶。幼年的黃自不僅從這些歌中接受了良好的音樂教育,也接受了最初的品德教育――勇敢誠實等民主主義教育。當然幼年時期的黃自不僅喜歡唱歌,對文學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特別是中國古典詩人的詩歌,他在《音樂的欣賞》一文中曾說過:
我小的時候,最喜歡讀白天樂的《琵琶行》。當時年幼,連字的意義都不能完全瞭解,更談不到什麼領略詩中深意。我喜歡他,只因為他的音節鏗鏘,念起來非常好聽。也是基於這種對詩歌的愛好,對青年時期的黃自產生了很大的積極的影響,併為日後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在聲樂作品的音樂創作中最主要的體裁就是詩歌與音樂相結合,在《懷舊》等器樂作品中也加入了豐富的詩意的抒情性和歌唱性。
1924年秋,20歲的黃自進入歐柏林大學攻讀心理學。大學中設有非常著名的音樂學院,華麗的來斯堂和巨集偉的華捏堂中經常舉行音樂會及演奏會,這就使得這個風景絢麗的小城慢慢成為一個音樂城。同時這裡又是傳播著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學說的的大學,這對於黃自先生的性格和思想的發展和轉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1926年獲得文學學士的學位後,留校繼續攻讀鋼琴和理論作曲,兩年後又轉入至耶魯大學音樂學院。
這一時期,黃自的作曲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集中體現在他的交響序曲《懷舊》這一作品中。這是一部抒情性的序曲,完成於1929年3月13日,為了紀念他已逝的初戀愛人胡永馥而作。黃自先生與胡永馥女士是在歐柏林大學時的同學,因心臟病於1927年病逝在上海。《懷舊》是我國作曲家所寫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1929年首演於耶魯大學畢業音樂會。值得一提的是,同年它在美國的初次演奏即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也正是通過此作品的演出,黃自取得了音樂學的學士學位。1929年黃自回國。
二、黃自總體音樂創作
“夫音樂者,美術中最高尚者也,”“無論中外,無論古今,音樂為有用之學問也,明若觀火。”1919年黃自在寫給叔父黃樸奇的信中如此歌頌了音樂,表達了自己對音樂的熱愛之情。
黃自的音樂創作,主要可以分為這麼幾個方面:清唱劇、藝術歌曲、交響音樂、電影音樂、合唱曲、群眾歌曲和兒童歌曲等多種體裁形式。
在清唱劇中最有名氣的當屬《長恨歌》這首作品了,此曲由韋瀚章作詞,是我國近代第一部大型聲樂作品,初創於1932年夏。歌詞共有十個樂章,黃自完成了七個樂章的譜曲***除第四、第七和第九樂章之外***,其中第三樂章和第八樂章最為出彩也最為有特色,分別是“漁陽鼙鼓動起來”和“山在虛無縹緲間”。這兩個樂章的對比非常鮮明,在曲式和曲調結構以及旋律上都有大的不同,也正是因為這種交相對比呼應的完美結合,才使得整部作品顯示出了一種大型聲樂作品的氣勢。第三樂章“漁陽鼙鼓動起來”的曲式結構為三部曲式,聲部織體對比鮮明,氣勢非常大氣磅礴。反之第八樂章“山在虛無縹緲間”則飄逸、朦朧,素材為傳統的曲牌【清平調】,具有淡雅柔美的藝術感和強烈的名族風格。整部作品表現了楊貴妃和唐明皇的悲劇愛情及唐朝由盛而衰的歷史轉折,具有鍼砭時弊和歷史啟示的作用。
在黃自一生的音樂創作中,最能體現他的創作才華及創作價值的就是黃自的藝術歌曲了。黃自是我國藝術歌曲進入30年代創作繁榮時期最有創作價值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作曲家,有學者曾經說過:“本時期的藝術歌曲,90%以上都是音專師生創作和演唱的,也就不難理解了。”黃自藝術歌曲一般都具有高雅古典的氣息,有很多經典性作品在音樂會中也都作為主要曲目來演唱。黃自藝術歌曲總體可以分為三個型別:古詩詞、抒情性、現實性。這三個型別相互依賴又相互獨立,每一種型別的藝術歌曲都有自己的特點。各自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花非花》***1933***、《卜算子》、《點絳脣?賦登樓》***1934***、《思鄉》***1932***、《春思曲***、《玫瑰三願》***1932***、《天倫歌》、《誰養我》、《睡獅》、等。藝術歌曲是一種集歌詞、旋律、鋼琴伴奏三者都融為一體並有很高藝術性的歌曲形式。例如《玫瑰三願》中三個願望逐漸遞增的情感張力與濃度;《卜算子》中清冷幽遠的意境,借鑑印象派平行小七和絃的手法來刻畫神祕朦朧的場景;《思鄉》中清脆的杜鵑啼鳴以及《花非花》中的民族風格與韻味運用五聲音階上下行進行,均體現了黃自先生在創作藝術歌曲時的創新精神。
1929年黃自接受了《新港晚報》對自己的專訪,他說:“我們不被認為是一個音樂的民族,因為我們的樂感還未被啟發。我們的政府已經在小學和中學開始這種啟蒙。這是我回去之後能夠從事的工作。”在黃自回國後的第三天,就提出走俄國國民樂派的道路,建立一種民族新音樂的主張。黃自回國後還寫了很多的理論著述,既富有現實意義又有很強歷史使命感,從沒有表現出一種理論權威的樣子凌駕於他人之上。許多有著獨到見解的理論著述都對當時乃至當今起到了很大的啟迪作用,例如:《音樂的欣賞》***1929***、《西洋音樂進化史的鳥瞰》***1930***、《和聲學?序》等***1932***,其中黃自對中國音樂前途的看法和評論是非常深刻的,他指出:“總之我們現在所要的是學西洋好的音樂的方法,而利用這些方法來研究和整理我國的舊樂和民謠。那麼我們就不難產生民族化的新音樂了。”黃自還主張在學習西方音樂的創作經驗、技法的同時,要走符合中國國情的“循序漸進”的原則。他的四大弟子之一賀綠汀曾說過:“他是第一個系統地、全面地向國內學子傳授歐美近代專業作曲技術理論,並且有著建立中國民族樂派的抱負的音樂教育家。”趙元任對黃自的音樂創作做了非常全面系統的評價,他說:“黃自的旋律是流暢的。”“黃自的節律當然變化很多。大體上說起來是傾向於穩重派……黃自對於中國字在樂句裡輕重音的配置,可以說嚴格得要命,在現代作曲家中間,很少有像他這樣嚴格的。”“黃自的和聲大半是樸實的如其為人。”“他的長處是做什麼像什麼,總是極得體,總是極好唱,我曾經稱他為現代中國最可唱的作曲家。因為這個的緣故,我贊成現在學作曲的學生們把研究舒伯特、勃拉姆斯等等的工夫至少勻一小部分來注意點黃自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