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本科畢業論文

  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藝術設計對於推動一個國家的進步與發展,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論藝術設計學

  摘要:藝術設計乃是一個技術和藝術融通的邊緣學科,其內涵雖然也滲透到實用的造型計劃中,但主要是指實用的美的造型計劃。本文對藝術設計學的形成和發展、性質和特點、內容以及藝術設計訓練的終極目標等問題進行了論述。並指出藝術設計學必將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條件和多學科的協作,更好地滿足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對於藝術設計的需求,為人類提供適合現代的、更美好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

  關鍵詞:藝術設計學 設計 技術 藝術

  一、藝術設計學的形成和發展

  設計是計劃,是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它既不限於事先構想,更不排斥實踐,是人類智慧和技能表現得最為充分的領域;它涉及人類一切有目的的活動。例如造物,從原始到現在,造物的種類和數量不計其數,而在造物活動中,使物蒙受藝術光彩的因素就是“形”。作為一種創造行為,設計就是將某種觀念轉化為實體***給予特定的形***的過程;也是利用某些物質材料,在特定空間中“創造物體形象”的計劃。考察物的造型過程,即可發現:

  1.設計***即計劃***是造物過程的中心環節。它源於需求,規約製作,決定使用。由此可見,自原始時代人類開始製造工具以來,設計就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實踐活動。

  2.產業革命迅速改變了手工藝者個人從事設計與製作的情況,出現了設計師這個新職業。造型計劃也隨之從混沌的生產關係中獨立出來,這才產生了設計學及其後的發展。設計學是研究產品造型及其環境的學科,旨在總結人類設計活動的經驗,以指導設計創作,創造某種體形環境。它的內容包括技術和藝術兩個方面。***有人反對用這樣的觀點來談問題,但學科細分化卻是科學發展的歷史事實。分化與綜合是有機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分子的分化,哪來量子力學的發生和發展?***

  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設計的關心逐步加深,設計物件不斷擴大。於是,造型計劃又有了更細的分化。

  其一,造型計劃的性質有所不同。若將其按功能性、使用性或相反的無用性、無觀賞性的要求進行整理,則造型計劃的範圍如下表所示。

  通常我們所看到的造型,多是對材料和物體進行組織或加工、綜合。這是專門研究“物與物”關係的機能造型和以“物與人”關係為目標的造型。前者的計劃主要在工學方面***基於工學的知識和技術***進行,例如齒輪、發動機、人造衛星等。而後者,則還必須考慮人類的身體和心理。即便是後者,又有把使用者的生理條件作為設計重點的,即把人作為活動的物體來處理,例如駕駛座的設計。以上,一般被稱為“工程設計”①。也有重視使用和接觸製造物之人的生理與心理條件的***即尋求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條件的均衡***,例如衣服、傢俱、住宅的設計等。這種計劃常常不能用複雜的計算去解決,而更強調藝術感覺。此外,還有使用物體和物質來表現形象和色彩,以吸引注意,並打動受眾的心,傳達某種意義。此種情況是把造型作為作者與觀眾精神聯絡的媒介,通過物來建立“人與人”的交流關係,例如宣傳畫、廣告等。以上,都被稱為“藝術設計”,餘者則屬於“純美術”②。

  由此可見,藝術設計乃是一個技術和藝術融通的邊緣學科,而並非理工科或者純藝術的分支門類。再加上其又以實用性為基礎,這就是為什麼要叫“藝術設計”而不叫“設計藝術”的原因。藝術設計不是“藝術和設計”***寫作“藝術•設計”***,而是對design的意譯***在國外,“設計”和“design”也是分別使用的***,其內涵雖然也滲透到實用的造型計劃中,但主要是指實用的、美的造型計劃。在這個領域中,複雜的公式和高等數學的計算方法無濟於事,本質的東西在於以簡化的公式為基礎的方向性的估測,被稱為“以直觀為基礎的力學意識和為探索方向而迅速、大致的估算”***屬於直觀感覺的技術經驗領域***,從而才有了藝術設計師自由馳騁並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空間。在實用的造型領域中,絕對不變的物理法則的因素變得越來越重要,藝術設計師只能密切配合工程師的工作,做二度創造***人性化設計***。而在純粹美的造型領域裡,則是美術家純感性的專業範圍***儘管有所謂“美術的工藝化”,那只是特種工藝,而不是藝術設計的主體***,但藝術設計卻可以幫助純美術將“只可意會”變為“可以言傳”的科學③,破除玄學。

  其二,機械以機能價值為目的,卻是為了人類而存在,所以必須適合人類並有秩序。遺憾的是,近代的科學技術排除了難於定量化的人類要素和社會道德等方面,只遵從容易物件化的自然法則,這樣才在物的方面完成了急速的發展。不過,“無時求有,有時求好”。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和普及的時代,機械的形態也應該是美的,應該是反映一定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社會藝術思潮的藝術品。因為美與真、善一起是人類最根本的願望,具有最重要的價值。而且近代的產業組織又要求一切方面的專業化,於是,藝術設計學作為新的職業而誕生,並有了日益擴大的發展空間。這一點,完全可以由工業設計④的誕生得到證實。

  傳統的設計領域只有圖案設計、工藝美術和建築學。到20世紀初期,作為現代主義運動的一部分,視覺傳達設計、工業產品造型、環境設計***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才逐漸發展成為設計領域的獨立分支,並統一為“藝術設計”。這是一種嶄新的視覺文化,它將新的視覺現象***大眾社會、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與藝術、廣告以及新媒介結合為一體。

  二、藝術設計學的性質和特點

  藝術設計的產品是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現。從原始社會以來,造物活動始終在社會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曆來以“衣、食、住、行”來表達人類生活的基本要求。藝術設計學產生於人類的造物活動,又服務、指導著人類的造物活動,從而創造出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如何應用造型技術和藝術來創造合適的環境以滿足各種社會需求,是研究藝術設計學的根本任務,也是藝術設計學最基本的社會性質。

  藝術設計學服務的物件不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會的人;不僅要滿足人們物質上的要求,而且要滿足他們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習慣等的變化,都密切地影響著設計的技術和藝術。此外,藝術設計學的美學意識自然受到社會思想潮流的影響。這一切說明藝術設計學發展的原因、過程和規律的研究絕不能離開社會條件,不能不涉及社會科學的許多問題。

  藝術設計學是融技術⑤與藝術為一體的應用學科,它不是“藝術與技術”的相加,也不是“藝術與技術”的相乘,而是融合。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任何一件從美學觀點上公認的傑作在技術上都是一件優秀的作品。這足以證實技術與藝術的融合關係,其具體表現為:

  1.藝術設計追求機械和人的關係有機化。所謂有機化,就是把近代科學、技術綱目很難抄取的美、善、社會正義等對人類社會來說最珍視的要素,挽回到狹義的技術中,使物-人-社會的關係變得更和諧。也就是說,藝術設計師是在工程技術所提供的可行性條件下進行藝術創作的,所以藝術設計不能超越當時技術上的可能性和技術經濟的合理性。而作為技術要求的約束總是保持為一個自由度的界限***只作為單一的下限或上限***。這個自由度將允許任何一個藝術設計師的創造性,即使在嚴格的技術約束下,也能創造出實實在在的藝術品。反之,在一定條件下,藝術又會促進技術的研究和發展。

  2.藝術設計師是憑經驗和感覺去解決問題的,但這種經驗和感覺與藝術家不同,是把計算與直觀綜合起來,把一個技術上正確的工程變成一項真正的藝術品。所以,千萬不要讓學生認為藝術設計學的學位就等於一個藝術家的畢業證書。藝術設計師是一個營造師,他以人類所知道的最難於表現的語言,也就是功能的、力學的、施工技術的語言來解決具體問題,並使它具有美的形式。不過,藝術設計師也不同於工程師:藝術設計師必須以簡化的公式或方向性的估測來理解和掌握力學——施工的領域,為的是能夠創造新型結構的造型方案,並大致定下尺寸。而對工程師來說,則應該有足夠的數學理論知識,才能夠對已確定結構的各個部分予以分析,並定出精確的尺寸。簡言之,工程師能給人以規矩,不能與人巧;藝術設計師則於規矩之外,更與人巧。蓋非精熟規矩,不足語於巧。

  3.在純美術的創作中,美術家可以不受社會、經濟、文化、生產等條件的制約,可以異想天開、隨心所欲地去創造。而在藝術設計的範圍內,由於受生產、技術、使用和消費等條件的制約,創作必須滿足大多數人的需要,必須創造出一種適應人們普遍心理、視覺經驗和審美趣味的形式和內容。必須在充分考慮社會、文化、經濟以及生產技術的前提下,在一定的設計意念引導下進行創造。確切地講,藝術設計是在各種因素***機能的、直感的,生理的、心理的,共性的、個性的……***的限制中所進行的一種綜合性創造。

  三、藝術設計學的內容

  藝術設計是藝術設計學的核心,這是因為指導藝術設計創作實踐是藝術設計學的最終目的。藝術設計是一種創造性技藝,需要通過設計實踐來學習。有關藝術設計的學科內容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總結各專業藝術設計***如視覺傳達、產品造形、環境藝術等***的設計經驗,按照各種藝術設計的內容、特性、使用功能等,通過範例闡述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另一類是探討藝術設計的一般規律,稱為藝術設計原理。其中,作為藝術設計基礎的形態構成和立體設計是研究形態各部分的組合原理和構造方法***包括靜態構造和動態構造***的學科。必須強調說明的是:設計技術不一定都是手頭的工作,也不僅是仰仗手的靈巧,有不少是靠思考進行理智處理的成分。當然,大多數還是由手和眼這些人體器官的靈活動作所承擔的。因此,特別是在學習的初級階段,必須把重點放在提高並加強設計感覺及判斷力方面的練習上。感覺的練習,一是靠比較***有比較才有鑑別***,二是要理解***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好地感覺它***,三是依照“計算-視覺化-對臨-背臨”的步驟,將計算轉為直觀化。

  藝術設計史研究藝術設計、藝術設計學發展的過程及其演變的規律,總結教訓,以利其發展。研究人類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有代表性的藝術設計例項,從中瞭解前人的有益經驗,一邊為藝術設計汲取營養,一邊又成為掌握潛在的時代性和民族性之關鍵。

  藝術設計理論因為“年輕”尚未達到十分科學的程度,留待研究的領域還很多。例如探討藝術設計與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相互關係;探討藝術設計實踐所應遵循的指導思想以及藝術設計的技術和藝術的基本規律。藝術設計理論與藝術設計史兩者之間有密切的關係。

  藝術設計是一種創造行為,故而藝術設計理論必須是設計師能夠根據自己的意圖自由駕馭的。也就是說,要有可操作性,否則只能束之高閣。

  四、藝術設計訓練的終極目標

  藝術設計的終極目標在於通過造型及其組合,控制欣賞者的觀賞運動,以達到宜人之目的。印刷設計是控制人的視點運動;工業設計是控制人的視點和繞觀運動;室內設計、建築設計、園林設計、城鎮設計則是控制人的視點和親歷運動,並通過此舉調動人的思維活動,從而影響人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另一方面,在大千世界中,運動的形態又是最引人注目的形態。由此可知,創造運動變化的形態是多麼重要。

  所謂運動變化的形態,並不一定是真實運動的形態。在造型活動中,最普通的是創造有運動感覺的空間形態。換句話說,就是創造“不動之動”。即:客觀形態是不動的,給欣賞者的感覺卻是運動變化的。這是因為,欣賞者的視點在動,欣賞者的人身在動***繞觀或親歷***,並由此帶動了欣賞者的思維運動,從而產生了“超乎象外”的“驚人”效果。這就是所謂“形態的生命活力”。

  中國傳統造型理論早就把生物生長運動的形態與人的品格和精神聯絡起來,並且論述了運動變化的形態所給予人們的影響。這種不動之動***亦稱“空間張力”***共有七種:

  ⑴ 主要導向——水平的***暗示低能量、平靜的***與垂直的***暗示高能量、興奮的***方向。

  ⑵ 框圍的磁力——畫面的框圍、銀幕的四邊,對靠近它們的物體施展強而有力的拉力,尤其是四個角***兩個主要導向——高度與寬度聚合的地方***大力地牽引著附近的物體。

  ⑶ 塊體的牽引——大的塊體比小的塊體更具獨立性、更穩定,塊體越大,其牽引力越大。

  ⑷ 畫面***銀幕***的不對稱——我們傾向於把焦點放在畫面***銀幕***右邊的物體上。這種左右不對稱同時也決定我們把傾斜知覺為上坡或下坡。

  ⑸ 圖形和背景——人們把圖形***經驗或群化***當作物體知覺;而背景只是“無遮蔽”的畫面範圍的一部分。圖形位於背景之前,是被包圍的領域;背景是包圍的領域,好像在圖形後面延續。分隔圖形與背景的線條屬於圖形,而不屬於背景。圖形比背景不穩定,與背景相比,圖形看起來像要移動似的。

  ⑹ 心理描繪——採用最少的線索去充實心理上不存在的資訊,而達成一種易於處理的圖樣。具體內容有“整平化與尖銳化”⑥、“力象”⑦等。低鮮明度的影像強迫我們變成積極的參與者,只有在促進而非阻礙心理描繪時,才見美學價值。

  ⑺ 誘導力——把我們的眼睛從一點領到另一點上去的力。如果仔細查驗視覺誘導力所運作的不同途徑,很容易發現誘導力的三種類型:

  軌跡誘導力:由可領導我們眼睛到某特殊方向的靜態因素創造出來***透視消失線、位移和梯度***。

  動勢誘導力:由某些東西確切地指著一個特殊方向而創造出來***注意方向、動勢和箭頭***。

  位移誘導力:由實際上移動的物體或看起來在畫面上移動的物體創造出來。

  總之,運動感是激發感官並因此對機體產生效應的物質能量***刺激***。發出運動或“不動之動”的刺激的形體是刺激物。運動變化的表情因素有:節奏、速度的快慢,動作幅度的大小,形狀的曲直,張力的大小,方向的確定與含混,內在支配力的主動、被動等。所有這些,都是藝術設計師應該掌握的能力。

  五、展望

  經濟愈發達,生活水平愈高,藝術設計愈顯得重要。這種趨勢促使藝術設計學同其它許多學科相互滲透。社會學、環境工程學、設計心理學、系統工程學、市場學等正在並將繼續對藝術設計學產生影響。這就大大擴充套件了藝術設計學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深度。藝術設計學必將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條件和多學科的協作,更好地滿足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對於藝術設計的需求,為人類提供適合於現代的更美好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

  註釋:

  ① “工程設計”遵從自然法則,應用科學、工學原理,按照其目的形成部件和部材,並被組合成有機的結合體。也就是說,通過工學的廣闊的知識和經驗,在機能概念和實體之間尋求最適解的行為是工程設計。

  ② 純美術的創作,常常限定為獨立的系統***只研究一種形式、一種形態***方能構成風格與流派。這種表現常常以符合個人的意願、性格為原則,而創新又常常成為對藝術價值進行評價的惟一標準。

  ③ 科學是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它主要回答“是什麼”、“為什麼”,表現為知識形態,屬於人類的精神財富。它是沒有眼前和近期效益的。科學的成果屬於全人類,因此科學沒有國界。

  ④ ICSID***國際工業設計學會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為工業設計所下的定義是:“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憑藉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構造、結構、形態、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資格,這就叫工業設計。”

  ⑤ 技術是勞動手段、工藝裝備和加工技藝的總和,它解決“做什麼”、“怎麼做”的問題,表現為物質形態,屬於創造物質財富的實踐領域。技術要進入商品流通領域,創造社會和經濟效益,因此,它是保密的。

  ⑥ 在心理學中,為了使曖昧的圖形意義清楚而把某部分省略以便理解,叫做使平直,即整平化;若做強調理解,則稱為尖銳化。

  ⑦ 指內力運動變化的形態,是一種不憑感官只憑經驗記憶和理解,而在想象中出現的形象。

  篇2

  淺談高校藝術設計

  摘要:藝術是人類文明多年積攢的文化精髓,是很值得我們後人學習和效仿的,在前人積累經驗的之上,不斷汲取和吸收營養,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我們才能推陳出新,設計出屬於自己的藝術。

  關鍵詞: 高校藝術;創新;積極性;建議;展望

  0 引言

  藝術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的研究內容和服務物件有別於傳統的藝術門類。同時藝術設計也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其審美標準也隨著這諸多因素的變化而改變。藝術設計從理論上講,就是從多角度、多方面考慮,把具有的功能作用適當的表現出來,再通過一定的物質形式和工藝技術,運用很好的藝術手段,對美的領悟進行相關的設計和想象,使之成為具有某種特定作用和審美價值、文化色彩、審美性較強的欣賞品的創作品。

  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藝術設計方面尤其是重中之重。在新的時代,對於人才的要求更加嚴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物質世界豐富的基礎之上,培養審美情趣,加之自己的知識體系,用一定的形式展現出來,有了自己的靈魂和精神,那就成為了藝術。學校是學生直接接受藝術的主要途徑,所以教師在學生的藝術教育方面更要提出重視,在學生的教育層面,不僅要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更要注重學生自己本身藝術細胞的培養和審美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美,從而主動的去創造美。

  1 當代高校藝術設計的現狀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和社會的需要。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一味的“滿堂灌”,不管學生聽沒聽進去,聽沒聽懂,懂了又有多少能吸收為自己所用。一味的讓學生在課上做筆記,在課下做作業。這種模式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自主學習的興趣,自己學習的能力也會相應的下降。學生自己的藝術創作能力不能很好地被激發出來,從而可能導致學生的藝術設計水平不能很好地得到提高。

  再加上現在的資訊科技快速發展,教學課堂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計算機的普及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學生的過度依賴電腦的習慣慢慢形成,從而沒有自己動手的能力,只依賴電腦來創作某種效果。在資訊科技的帶領下,一些學生沒有很好的控制力,完全依靠電腦來進行設計,變得很被動,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使自己獨特的思維和創新能力變得越來越弱。

  2 本人的教學經驗及建議

  本人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一些建議:

  2.1 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在教學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講述一些學生們感興趣的藝術設計,多欣賞、多參與,讓學生從心理上培養興趣,增加愛好。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增加一些學生設計的相關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在活動的最後,可以進行相關的點評,促進大家成長,和學生一起進步。

  2.2 努力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教室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不時的鍛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從而產生不同的靈感,迸發出藝術的火花。教師可以佈置相應的作業,讓大家就一個主題,提出多種方案,從而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也可以帶大家去野外寫生,讓大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深深領悟大自然的奧妙無窮,從而激發出心裡的靈感,去創作藝術。

  2.3 教師加強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素質培養 教師在高校藝術設計的教學上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所以教師自身專業水平的高低和素質能力的提升對於學生來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業餘生活中,要加強自身專業水平的提高,不斷充實自己,可以參加一些展覽,多方切磋和交流,吸收大家的精髓,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可以參加一些藝術競賽,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和鑑賞能力,多讀一些書籍,多借鑑借鑑其他大師的作品,從而發現自己的不足,充實自己。

  教授相關的藝術設計,同時也要提升其他方面的素質能力,作為一名教師,美術設計教學的教師,也要積極的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例如:教育學、心理學、哲學等,這些學科對於教師的教學很重要,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接觸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從根本上幫助到學生,更好的進行藝術設計。

  2.4 創造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更好的開展藝術教學

  文化是前面無數的大師積累下來的藝術精髓,我們作為歷史的傳承者和創造者,有義務去把文化發揚光大。學校在藝術設計教學方面要加大重視,可以通過開展相應的藝術設計比賽,來激發大家的積極性,讓大家參與進來,通過設立一些獎品,來鼓舞大家,激勵大家。而且在比賽過程中,有專業的藝術大師進行點評。學生通過零距離的和專業人士相接觸,會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使他們充滿信心和勇氣投身於藝術中去。

  鼓勵學生在古典藝術上進行創新,使古典藝術和現代氣息相結合,就會迸發出多姿多彩的藝術世界。讓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加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就會更好的激發創作潛能,創造出好的藝術設計。   2.5 國家的大力扶持 藝術設計教學的大力發展離不開國家的重視,所以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再加上國家的大力扶持,加強學校的相關設施裝置的建設,和師資力量的建設,為藝術設計注入新的能量和動力。

  藝術是發現美、創造美的過程,所以國家可以出臺相應的措施,引起大家的關注,從法律的角度加深印象,推動藝術設計的發展。國家可以向相關的學校輸入教育人才和藝術專家,大家一起努力把藝術教育教好,從而教育出更好的藝術人才。未來的國家建設離不開創新性的藝術人才,所以我們要一起努力去發現美和創造美,讓學生的未來的藝術世界更加的美好。

  3 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展望

  未來社會需要多方面發展的人才,所以教師的責任很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美就是藝術的一種展現形式,怎樣發現美,並且創造美就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不斷的摸索和創新,在教學中,逐漸的過渡,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培養他們自身的創造能力,讓學生擁有獨特的思維和視角來看待事物,來感受藝術,創造藝術,譜寫自己的藝術人生。

  在藝術設計這門課程中,尤其美術設計是比較能反映學生的藝術功底,內心世界的想象,然後通過自己手中的筆來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來,加上了自己的靈魂,使之具有生命力,使讀者感悟其中的精神,來達到藝術的昇華。

  在國家、學校和教師的多方配合之下,再加上學生自己的努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會越來越進步,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會越來越強,藝術設計也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4 總結

  二十一世紀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學生在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在學習藝術設計的過程中,不斷加深自身的藝術修養,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才能真正的創造出藝術。

  新時代新要求,我們要立足現實不斷前進,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加深自身的藝術功底和創作能力。教師是領頭羊,要在課堂上把知識從多方面、多角度去向學生講述,使學生明白藝術的精髓,從而更好地去創作。

  藝術是展現美的一種途徑,所以未來的人才一定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去創造和發現美麗的事物,加上自己的精神和靈魂,創作出自己的藝術,開創自己的藝術人生。

  參考文獻:

  [1]方松林.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與創新[M].美術大觀,2009,9.

  [2]李剛.高等藝術設計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創新思路[M].中國電力教育,2008,1.

  [3]包建國.專業技能型設計師素質培養新探[J].教育與職業,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