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基礎科學學術論文

  建築是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人類活動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是隨著經濟的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淺談建築基礎施工技術

  引言:基礎施工是一個整個建築物建設關鍵的環節,但是由於建築工程的要求各有不同,所以基礎施工技術也要做相應的變化。本文主要對幾種建築基礎的不同基礎施工技術進行研究,分析建築工程基礎施工技術中的特點,並對基礎施工技術的措施進行探究。

  一、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新型建築層出不窮,在人們追求建築物形勢的多樣時,也更加註重建築的質量問題,而建築基礎是保證建築物質量的關鍵,因此建築工程中,基礎施工是一個整個建築物建設關鍵的環節,但是由於建築工程的要求各有不同,所以基礎施工技術也要做相應的變化。本文主要對幾種建築基礎的不同基礎施工技術進行研究,分析建築工程基礎施工技術中的特點,並對基礎施工技術的措施進行探究。

  二、常見幾種建築基礎施工中的問題以及技術處理措施

  目前我國現代建築中多為多層或高層建築為主,在這些建築中多采用箱形基礎、樁基礎和地下連續牆基礎幾種建築基礎型別,現在就這幾種基礎施工中的常見問題以及技術處理措施進行分析。

  ***一***箱形基礎

  1.箱形基礎的常見問題

  在多層或高層建築中大多修建人防及地下停車庫,箱形基礎作為最佳選擇被大量採用。但箱形基礎由於溫差、收縮和外部約束等原因使許多箱形基礎的混凝土出現裂縫和滲漏現象,這多是由箱形基礎的澆築特點造成的,一般箱形基礎採用大體積混凝土且底板較厚,底板澆築後,由於水化熱,使混凝土內部溫度升高。在混凝土澆築完後3~4d內,板內溫升達到最大。這時底板的表面混凝土已凝固,當表面溫度與板內溫度差超過一定限度,表面即產生不規則裂縫。頂板不規則的裂縫一般是由於混凝土的收縮引起的,施工中內要振密實、實時養護,這類裂縫是可以避免的。

  2.箱形基礎的常見問題採取的施工技術措施

  根據牆板上述各種裂縫的原因,可以在設計時根據規範規定,設永久性伸縮縫,同時控制混凝土牆板長度,按照每30~40m或20~30m設寬1m左右的後澆帶,可有效削弱度及收縮應力,待施工後期再將各段牆澆築成整體。施工中合理佈置鋼筋分佈,減少混凝土的收縮,限制裂縫的發展。澆築混凝土要控制好配合比,並在混凝土中摻加尼龍纖維、鋼纖維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水泥應選擇水化熱較低的品種,如礦渣矽酸鹽水泥,粉煤灰矽酸鹽水泥,儘可能縮短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減少幹縮裂縫。施工中對澆築好的混凝土要及時採取保溫或體內降溫措施,如用薄膜和***覆蓋或體內預埋冷卻水管,減少表面熱量的散失或體內降溫,將內、外溫差控制在規範要求以內。

  ***二***樁基礎

  1.樁基礎的常見問題

  ***1***樁基礎偏差過大。一般在樁基礎施工中由於測量放線偏差,沉樁工藝不良或是鑽機未處於水平位置,或施工場地未整平及壓實,在鑽進過程中發生不均勻沉降或者鑽孔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均可造成 樁基礎偏差。

  ***2***斷樁。造成斷樁的原因大多由於複雜的地質構造造成的,當管樁迅速穿過軟覆蓋層遇到堅硬的岩層,阻力加大,使貫入度突然降低,同時由於軟覆蓋層對管樁的阻力較小,錘衝擊力直接作用於樁身,致使樁身容易斷裂。

  2.樁基礎的常見問題採取的施工技術措施

  ***1***在樁基礎施工前就對施工現場進行整平和壓實,並把鑽機調整到水平狀態,在鑽進過程中,應經常檢查使鑽機始終處於水平狀態工作。如在鑽井施工中發現障礙物,應採用衝擊鑽進行施工。使用衝擊鑽施工時衝程不要過大,保證受力均勻,並且方向一致,在錘擊初始階段,必須採取小的落距,儘量採用二次成孔,以保證成孔的垂直度。當需要對樁進行矯正時,利用工具的力度不能過大過猛。

  ***2***樁基礎斷樁套管打入後,拔管速度太快,在混凝土還未流出套管時,孔周圍的土塊速回縮,形成斷樁。針對這個問題通過控制拔管時間和拔管速度,在提升導管時要通過測量砼的灌注深度及已拆下導管長度,認真計算提拔導管的長度,嚴禁不經測量和計算而盲目提拔導管,一般情況下一次只能拆除卸一節導管。

  3.地下連續牆基礎

  ***1***地下連續牆基礎的常見問題

  1***開挖過程中滲漏問題。地下連續牆基礎均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一般牆體較厚,開挖後牆體本身的防水效果比較好, 但由於整個圍護結構是由一幅一幅的槽段組成,因此槽段之間的連線,往往由於處理造成槽段接頭的滲漏問題。

  2***鎖口管提拔困難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鎖口管起拔時間控制不當而引起的。

  ***2***地下連續牆基礎的常見問題採取的施工技術措施

  1***地下連續牆基礎在施工中要合理控制鎖口管起拔時間,要求等混凝土初凝後進行,同時要慢速提升,以防止由於鎖口管拔出而引起混凝土流向拔空部位,影響接頭防水效果。鎖口管安裝過程中要控制好其垂直度,其中心應與設計中心線相吻合,底部插入槽底30~ 50cm,以保證密貼,防止混凝土倒灌。上埠用鋼扁擔楔實,鋼扁擔兩頭卡牢在導牆鑿出的槽內,防止澆築混凝土時鎖口管移動。槽段接頭處不允許夾泥,施工時必須用特製接頭刷上下刷,直到接頭無泥為止。嚴格控制導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絕對不允許發生導管拔空現象,如萬一拔空導管,應立即測量混凝土面標高,將混凝土面上的淤泥吸淨,然後重新開管澆築混凝土。開管後應將導管向下插入原混凝土面下1m左右。如開挖後發現接頭有滲漏現象,應立即堵漏。封堵方法可採用快速水泥封堵、軟管引流、化學灌漿法等,當發現有較大的滲漏水及夾帶泥砂現象時應暫時停止開挖,採用旋噴等地層加固手段加固基坑外側接頭部位土體。

  2***地下連續牆基礎在施工中鎖口管提拔困難問題是由於控制不當而引起的,因此在施工中要求鎖口管提拔應與混凝土澆築相結合,混凝土澆築記錄作為提拔鎖口管時間的控制依據,結合水下混凝土凝固速度的規律及施工實踐,混凝土澆築開始後2~ 3h左右開始提拔,以後每隔30min提升1次,其幅度為10cm,並觀察接頭箱的下沉。根據攪拌站提供的商品混凝土初凝時間。待混凝土澆築結束後6~ 8h,將鎖口管一次全部拔出並及時進行清潔和疏通。

  三、結語

  在建築施工中,建築基礎施工技術的好壞直接關係著整個建築物質量安全,必須按照不同建築物對基礎做好選型,同時根據不同形式的基礎,採取不同的措施,確實保證基礎施工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馬勝偉.建築基礎施工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控制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9:140-140.

  [2]歐陽立清.樁基礎施工影響質量的因素及對策[J].中華建設,2008,2.

  ***作者單位:福建省鼎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篇二

  高層建築基礎形式概論

  【摘要】本文主要概述高層建築基礎形式,在基礎形式部分概述了筏形基礎、箱形基礎、樁基礎的特點和一般使用條件,並提出了對基礎形式選型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高層建築;基礎形式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6 -0182-01

  一、高層建築概論

  建築是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人類活動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是隨著經濟的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

  我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 ***JGJ 37 *** 、《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 50045***中規定:住宅建築10層及10層以上為高層建築。

  除住宅建築之外的民用建築高度超過24m者為高層建築***不包括建築高度超過24m的單層公共建築***。建築高度超過100m的建築均為超高層建築。

  現代高層建築是是商業化、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產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高層建築基礎承擔著將高層建築上部結構的荷載傳遞給地基的重要作用,高層建築結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受到了業內人士的重視。

  二、高層建築主要基礎形式及適用範圍

  ***一***筏形基礎

  筏式基礎一般採用現澆整板作為上部結構與地基的接觸平臺,因此也叫板式基礎。目前,這種基礎一般有兩種形式:倒肋形樓蓋式和倒無樑樓蓋式,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倒肋形樓蓋式基礎中含有縱橫板底架樑將接觸劃分成若干小區間,其板底架樑增加了基礎的強度和剛度,有效減小板的厚度;倒無樑樓蓋式基礎板底無架樑,可以看成一個整體平板覆蓋在地基上,由於沒有架樑為其提供足夠的剛度,板厚要比倒肋形樓蓋式基礎厚的多。

  在通常倒無樑樓蓋式筏板基礎使用比較普遍,其原因是倒無樑樓蓋式筏形基礎在鋼筋綁紮、模板支撐、混凝土澆築等施工過程中施工比較簡便,施工速度較快,對加快施工進度較為有利,但其導致整個基礎工程的鋼筋和混凝土使用量相對倒肋樓蓋式筏型基礎較浪費,對控制基礎工程的總造價不利。倒肋樓蓋式筏形基礎與倒無樑樓蓋式相比具有材耗低、剛度大的優點,缺點是基礎澆築相對比較麻煩。

  總體上來說,筏形基礎主要適用於位於軟土地基,使用條形基礎不能滿足上部結構的容許變形和地基容許承載力的建築;柱距較小,柱子的荷載較大,必須將基礎連成一整體,才能滿足地基容許承載力的建築;風荷載或地震荷載起主要作用,必須保證基礎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時的高層建築。

  ***二*** 箱形基礎

  箱形基礎是由頂板、底板、外牆和一定數量的縱橫交錯的內隔牆組成的一種鋼筋混凝土空間箱形結構。它的主要優點是:剛度大、整體性好、傳力均勻、能抵抗和協調由於軟弱地基在大荷載作用下產生的不均勻變形、抗震效能好、穩定效能好。設定箱形基礎,其使基礎埋深加大,可卸除原有基礎的一部分自重應力,地基承載力有所提高,並使建築物重心下移,增加了建築物的穩定性;由於埋深較大,箱形基礎外壁與土的摩擦力增大,增大了基礎周圍土體的結構的阻尼,提高結構的抗震效能;箱形基礎的中空部分還可用作地下室,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其主要缺點是:當箱形基礎內隔牆較多時,給支模等施工帶來不便,增長施工時間;過多的內隔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對地下空間的利用。

  當地基極其軟弱且不均勻沉降十分嚴重,筏形基礎所提供的剛度不足以滿足上部結構對地基不均勻沉降要求時,一般採用箱形基礎。

  ***三***樁基礎

  樁基礎由兩部組成,一部分是樁基的承臺一般可採用筏型基礎的底板或箱形基礎的底板,另一部分才是樁本身。樁承臺作用是將上部荷載傳給樁,並使樁群連成整體,而樁又將荷載傳至較深的土層或持力層去。樁,按受力效能來區分,有摩擦樁和支承樁兩種。摩擦樁主要是通過沿樁長四周表面與土壤之間的摩擦力,將荷載擴散至下部地基。同時,摩擦樁的樁靴處與下部地基土擠壓,也承受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但所佔的荷載比重較少。支承樁,則主要通過樁靴壓力傳荷載至下部堅實土壤或岩石的持力層。

  樁基礎適用條件為:淺表土層軟弱,在較深處有能承受較大荷載土層作為樁基礎的持力層情況下;在較大深度範圍內,土層均較軟弱,且承載力較低情況下;高層建築結構傳遞給基礎的垂直和水平荷載很大情況下;高層建築對於不均勻沉降非常敏感和控制嚴格時;地震區採用樁基礎可提高建築物的抗震能力情況下。

  三、總結

  在高層建築設計過程當中,選擇正確的基礎形式是非常重要的。高層基礎如果選型不當,將嚴重影響建築物的安全性;基礎工程在建築工程造價中佔有很大的比重,通常情況下可以達到25%左右,在結構複雜或者地質情況複雜時,所佔比重還會有所增加,選擇合理的基礎形式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造價;基礎工程的施工工期可以佔到土建工程工期的30%左右,合理選擇基礎形式對縮短施工工期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選擇正確的基礎形式以及對所選的結構形式進行合理的設計,主要考慮如下幾個方面:1.地質條件,地質條件是影響高層基礎選型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各種基礎形式針對不同地質條件各有優缺點及適用範圍;2、上部建築結構形式選型,不同的上部結構,對地基不均勻沉降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據上部結構的不同結構形式選配合理的基礎型式,保證上部結構和基礎形式的相互協同工作,充分利用上部結構的剛度;3、高層建築結構功能要求,高層建築基礎選型應滿足建築物使用上的具體要求;4、抗震要求,在地震烈度比較高的地區,基礎選型要充分考慮在地震作用下基礎可能出現過大變形、不均勻沉降和傾覆的情況,選擇經濟適用、安全冗餘度高的基礎形式;5、在建工程周邊建築,在建工程周圍已有建築物很大程度上對基礎選型影響,當建築物間距很小的條件下,若採用筏形或箱形基礎,在深基坑開挖時,可能會對已有建築物的基礎或主體造成區域性下沉、開裂等情況;6、工程造價,在基礎選型時,應在滿足上述因素的前提下,選用造價最為經濟的基礎方案。

  參考文獻:

  [1] 孫少鵬. 淺析高層建築中的結構與基礎選型[J]. 商情,2011,6

  [2] 董偉 秦萌. 論筏形基礎特點及施工工藝[J]. 大科技?科技天地年代,2010,11

  [3] 孫利輝. 高層建築基礎的設計選型與應用[J]. 價值工程ISSN,2011,9

  [4] 趙鵬舉. 關於高層建築筏板基礎設計的探討[J]. 中國房地產業,2011,1

  [5] 何成. 淺談高層建築物基礎選型及優缺點[J]. 科技創業家年代,2011,6
 

  ""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