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管理論文範文2篇

  管理制度是指在管理思想、管理組織、管理人才、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法的安排。管理制度是指組織對內部或外部資源進行分配調整,對組織架構,組織功能,組織目的的明確和界定。對實現管理目標所採取的組織,控制,協調,反饋等活動所依據的規範形式的總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2篇班主任工作管理論文相關範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班主任工作管理論文範文篇一:

高校教師管理制度

  1.聘任制對學術自治與自由的影響

  ***1***聘任制的准入和時效。高校聘任制對不同的學術職業梯次沒有采取相應的評價標準和任職方式。職業的准入規定和時效性沒有和高校教師的考核掛鉤,學校和教師的責權不明晰,不利於學術發展。

  ***2***聘任制對學術發展的干擾。聘任制的實施程式還有待走向公正透明,高校對教師隊伍的甄選機制還有待公平。行政部門掌控了高校教師的實際利益,比如教師崗位的定置、評職稱、晉升職務等。這使得高校教師的學術權力受到了削弱,學術自治和自由難以開展,不利於學術公平。而教師的解聘和聘用後的保障機制,都受到行政上的制約,對學術自治和自由產生了掣肘的作用。所以,建立多元化的高校教師聘任制,促進高校教師學術的異質性、多元化特色發展勢在必行。

  2.獎勵制度和促進學術創新的關係

  ***1***獎勵制度對高校教學、科研的導向。目前我國高校獎勵機制主流還是以市場化作為導向,教師對學術研究的興趣減弱,熱衷於迅速獲得物質上的利益。因此,高校獎勵制度要建立在工作性質和學術職業上,堅持內在激勵和外在的物化獎勵相結合,最大限度激發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術創新。

  ***2***獎勵制度對促進學術創新的利弊。有利的方面是:拉大了教師的收入差距,打破了平均主義,有實績的重點崗位受到了追捧。弊端是長期的學術後備力量的培養被忽視,邊緣學科的學術職業發展受到制約,價值的貨幣的走向決定了高校教學和科研的定位。高校作為學術性團體,應以學術為特徵。建立適合高校教師學術發展的氛圍,使得學術能自主發展,尊重學術職業群體的異質性、多元化,為高校教師學術創新提供有利的環境。

  3.學術職業發展和高校教師發展制度的關係

  進行教師崗前培訓,以加強教師教育理論的提升。高校教師的培訓制度,應使培訓的內容符合個體需求,根據不同的專業給予不同梯次的高校教師培訓。高校管理只有以學術職業為內在核心價值,才能真正促進高校教育的發展,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的主流價值取向。教師管理制度是高校管理制度中的核心部分,應注重高教評價體系的規範化,尊重學術職業的差異化,促進學術職業的創新發展,提高高校管理的透明度,以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班主任工作管理論文範文篇二: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制度革新

  一、教學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鐵嶺師專現有學生近六千人,以專科生為主。學校原有《鐵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彙編》為專科生制定,因而針對這一學歷層次的學生教學培養工作制度較為完善。然而2005年以來,學校與遼寧師範大學、遼寧工業大學聯合辦學,新增設了11個本科專業,本科培養與專科培養的差別使得《教學管理制度彙編》現出諸多不適。目前的教學管理工作,既不能完全按照原有教育管理制度照本宣科,也不能犯“拿來主義”的錯誤,將聯辦本科院校的《遼寧師範大學教學制度彙編》《遼寧工業大學教學制度彙編》直接為我所用。為此,鐵嶺師專教學管理工作的改革尤為重要。目前對於專科院校、本科院校教學管理制度的專題性研究成果眾多,各學校均已有較為成熟、全面的教學管理制度及更新辦法。然而專升本狀態下的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研究並不多見。在《中國知網》以“專升本”為主題進行搜尋,得到結果29935條,內容多集中於專升本教育,即應屆專科生選擇與所學專業想接近的本科專業,參加本科專業所在院校的考核,以爭取進入我國普通高校進行攻讀學士學位學習的機會的教育研究。以“專升本”為關鍵詞“,教學制度”為詞頻搜尋,得到相關研究61篇,大多研究集中在升本後院校的教學制度研究。據不完全統計,研究專升本過渡期的“教學制度”文獻僅為9篇。本課題的提出不僅有利於鐵嶺師專的教學管理制度的完善,對其他努力專升本的兄弟院校也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教學管理改革的思考與建議

  1.增強對授課環節的監督與管理

  專科學校的授課多數在教室完成。作為專科學校教學要素,即教師教、學生學的重要場所,是教學管理內容的重中之重。從教務處的角度出發,也要做好這兩大要素的監督、管理、培養工作。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教務處應該制定定期、頻繁、周密的檢查活動,對學習興趣差、愛遲到早退的學生積極予以懲罰措施,並及時與輔導員及學生管理系統進行聯絡。此外,對個別不尊重教師、人生觀偏差所表現出的課堂現象也應予以重視,並及時發現本科生、專科生共存一校、一院所產生的學生心理問題,聯絡學生心理社團或者心理學教師予以疏導,多方面、多層次地與授課教師、學生管理者一同努力,完成學生的管理與規範工作。從教師監督的角度而言,教務處應做好對教師能力素養的培養,以及教師上課、監考、判卷等一系列工作的監督、管理,形成一套及時上報、及時解決問題的良好執行機制,更好地發揮教務處職能部門的作用。

  2.整體教學計劃的改革

  適當調整專業技能的教學計劃。專業技能課程多涉及動手能力,對年齡層次較大、無專業技能基礎的本科生提出了挑戰。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上課所需的教學技能、唱歌、跳舞、彈琴作為幼師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對其未來就業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然而學前教育的本科生與專科生在這兩方面,表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

  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技能課程主要包括玩教具製作、聲鋼***聲樂與鋼琴***、幼兒簡筆畫、兒童舞創編、視唱練耳等等。與擁有三年中專專業學習經驗的專科生比較,本科生在此前並未接觸過相關實踐課程的學習,因此20歲以後開始零基礎學習鋼琴、繪畫、舞蹈,對他們的難度較大。雖然本科生在課堂中的集中注意力聽講情況要遠遠好於專科生,且在課後投入了更多的精力進行反覆練習,但是這些與動手相關方面的學科能力學習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學前專科生的理論課程學習興趣缺乏,因而雖然接受過較為系統的專業教育,但其理論層次往往並不達標。如高年級學前教育專科生在接受過兒童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幼兒園課程設計與指導等課程的教育後,不明白一節合格課程的要素、評課要點,對教案的寫法、教學環節設計也呈現出模稜兩可的專業態度。而這些課程技能,正是本科生所擅長的。專科生往往對手工、唱歌、跳舞表現出旺盛的參加慾望,因此在此類課程中的表現也尤為出色。

  本科生與專科生各自在自身擅長的領域獨領風騷,但單一的技能並不能夠滿足社會對一名合格幼兒教師的需要。高職院校為了培養合格的職業人才,必須打破這一僵局。教務處作為統籌全校教學工作的管理部門,可以為這一問題做出回答。首先,應在授課教師中集思廣益,找出彌合學生兩種興趣的關鍵點。其次,就關鍵點進行微觀的教學計劃調整。如,針對本科生的教學環節,可以選擇在實踐課程中稍稍加重理論色彩,使學生從理論學習入手,增強對實踐技能的興趣。針對專科生,可以增加理論課程中實踐實習的比例,將動手、動腦加入到理論課堂,使學生邊動腦邊動手,更好地完成理論課程的學習。最後,打破專科、本科學生的界限,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專科生、本科生往往對自身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定位,不願打破招生身份的僵局進行互動。為此教務處應該多組織課堂外的興趣小組活動,讓專科生、本科生更好地互相學習、相互促進。

  3.選課方式的調整

  本科教育與專科教育在課程選擇方面存在著較大的不同。近年來,我國普通本科高校基本完成了從課程的學年管理制向學分管理制度的轉變過程,多采用歐美流行的學分基點製為排課方法,除專業必修課以外,學生憑藉自身的學生證為賬號,在校園網自行選擇課程,具有較大的自主選擇權。而專科學生多在學校的安排之下,按照學期來上課。大一至大二時期完成基礎課程學習,大二至大三完成課程的實踐部分學習,較本科生而言,專科生的課程選擇機制更加體現出按部就班型,但不乏刻板,缺乏一定的課程吸引力,不能更好地服務學生。

  為此,教務處應發揮職能作用,加大專科生對課程的選擇權,以及專科生所接受課程的實踐性、新鮮感、實用性。要做好這種轉變,要求從硬體、軟體兩方面入手:硬體方面,首先應該引進一套較為先進的網路選課軟體,並派遣專業人才學習、熟識軟體的操作、問題處理等一系列黑箱流程。其次,要配置相應數量的電腦供學生選課操作。在學生的選課過程中,要求學校的機房老師也應具備相應的服務能力及服務意識。軟體方面,要做好備選課程的計劃安排。對於專業課之外的課程可操作性可以適當地放寬、加大,讓備選的課程受學生的喜歡,產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