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人際關係成功案例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成功的必要基石,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小芸因為“不明原因的焦慮、恐懼反覆發作一年”而來到我們心理諮詢中心尋求幫助。一年以來,她在醫院接受抗焦慮藥物治療,雖然服藥後焦慮恐懼感減輕,但她總感覺內心深處有某一部分是藥物不能幫到她的。她希望能夠通過心理諮詢來了解讓她困惑的這一部分,也希望能夠藉此擺脫藥物的控制。
小芸是一位漂亮的女孩兒,25歲,擁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公務員工作。在她內心有強烈的衝突和焦慮。她說:“我有極好的人緣,可是卻沒有知心朋友;很容易獲得異性的青睞,卻難以建立穩定的親密關係。”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小芸平靜而漠然地談論著她自己,聽起來倒像是在講別人的故事。完全看不到她發自內心的情緒反應,甚至於對喜歡的男生,她只會平淡地陳述自己與他們的交往。對於她而言,重點並不在於她對別人的感受,而是其他人是否“愛”她,會不會拒絕她。
在諮詢的過程中,她有時會遲到,遲到後她再三地道歉。每次諮詢結束她也會過度地表達對我的感謝。她從不對人發脾氣,即使她有正當合理的理由來宣洩情緒。她的藉口是“我還要跟別人見面,要一起學習,工作,生活,最好和平相處,不要有什麼矛盾”。她極度擔心別人是否喜歡她,她總是在想著要做些什麼讓別人不要厭煩她。
她做任何事都非常講究細節,總想做到最好,得到別人正面的評價,她強調:“如果我做得足夠好,別人就會喜歡我”。她的自我價值完全建立在別人對她有好的評價,都很接納她,喜歡她的基礎上。任何拒絕對她來說都是毀滅性的威脅,因此她必須不計代價地來撫慰別人。
我感覺到她的人際關係是極度脆弱的,任何的人際矛盾,無論多麼的微不足道,都足以毀掉她的安全感,也會讓她隨之燃起無法控制的焦慮,她的完美主義的部分原因也是為了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談論到她的童年。
她講道,8歲時父母離異,她由爸爸來監護。爸爸經常會發脾氣,並指責她這樣不好,那樣不好,並經常對她說:“都是因為你,我的生活才會變得這麼糟糕。”她在很小的時候就總是想盡量做個乖孩子,好孩子,不要讓爸爸生氣。爸爸經常把她獨自留在家裡,她感覺很害怕,也因為沒有得到爸爸適當的照顧而受傷。
她談論這些事情時沒有表露出任何的情感,對於父母的離異也表現出冷漠無情的態度。我問她對爸爸有什麼樣的評價,她說爸爸是個好爸爸,可是從她對爸爸的陳述中傳遞出的資訊是:“爸爸對我一點兒都不關心,爸爸不可靠”。
她覺得自己將爸爸理想化了,所以對於現實生活中爸爸諸多照顧不周的行為也予以合理化。這樣下來,她沒有任何的情感表達,她呈現出她的一個假面具,一個沒有情感血肉的她。
她生活在對爸爸的幻想中,她感受到的爸爸是她期待中的理想爸爸,她不能面對現實中的爸爸。我提到她陳述的童年不愉快的經歷時,她會為那些經歷新增模糊卻強烈的希望,她說“可是我爸爸是一個好的父親”。我感覺到她強烈渴望有一個好的爸爸,不願正視現實中爸爸的缺憾。
這些特質也體現在她的人際交往模式中,她一方面無止境地想依賴別人,特別是想得到他人的接納和喜愛,這樣作為她自己的安全來源;另一方面她潛意識中又堅信其它人都是不可靠的,從而排斥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絡。所以她“有極好的人緣,可是卻沒有知心的朋友;很容易獲得異性的青睞,卻難以建立穩定的異性親密關係”。
經過多次的心理治療,小芸在跟我的互動中體會到自己的人格模式,並且學習調整自己,改變自己,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融入到生活,參與到人際互動中,體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這樣下來,壓抑的情感就不會再演化成莫名的焦慮恐懼了。
現在小芸停止了服藥,焦慮和恐懼感不再侵擾她。她還是有很好的人緣,她也擁有了自己真正的閨中密友,閒來一起吃飯,聊天,逛街。現在的她也有了一個穩定的男朋友,已經開始談婚論嫁了。
二
小A與小B是某藝術院校大三的學生,同在一個宿舍生活。入學不久,兩個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小A活潑開朗,小B性格內項,沉默寡言,小B逐漸覺得自己象一隻醜小鴨,而小A卻象一位美麗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認為小A處處都比自己強,把風頭佔盡,時常以冷眼對小A。大學三年級,小A參加了學院組織的服裝設計大賽,並得了一等獎,小B得知這一訊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後妒火中燒,趁小A不在宿舍之機將A的參賽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發現後,不知道怎樣對待小B,更想不通為什麼她要遭受這樣的對待?
二、分析問題解決方案:
1原因分析
小A與小B從形影不離到反目為仇的變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這場悲劇的根源,關鍵是個字——嫉妒。
2解決方法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種損人損己的病態心理,嚴重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那麼如何克服呢?
1。認清嫉妒的危害
就像前面所講的那樣,嫉妒的危害一是打擊了別人,二也傷害並耽誤了自己。遭到別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別人的人一方面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於整日沉溺於對別人的嫉妒之中,沒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繼續耽誤了自己的前途,一舉多害。認清這些是走出嫉妒誤區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個人心理結構中“我”的位置過於膨脹的具體表現。總怕別人比自己強,對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這種心態的“營養基礎”——自私。只有驅除私心雜念開闊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確地看待別人,悅納自己,正如我們常說的“心底無私天地寬”。
3。正確認知
客觀公正地評價別人,也要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別人取得了成績並不等於自己的失敗。“人貴有自知之明”。強烈的進取心是人們成功的巨大動力,但冠軍只有一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爭強好勝也不一定能超越別人。一個人只要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現實地衡量自己的才能,為自己找到一個恰當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產生。
4。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這是老百姓常說的一句俗語,在心理學上叫“感情移入”。當嫉妒之火燃燒時,不妨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捫心自問,“假如我是對方又該如何呢?”運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讓自己體驗對方的情感,有利於理解別人,有利於抑制不良的心理狀態的蔓延,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為產生的有效辦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慣別人比自己強。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斷地學習、探索,使自己的知識、技能、身心素質不斷得到提高,那麼,也可以減少嫉妒的誘因。而且,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將自己的閒暇時間填得滿滿的,自然也就減少了“無事生非”的機會,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6。完善個性因素
大多數嫉妒心理極強的人,都是心胸狹窄、多疑多慮、自卑、內向、心理失衡、個性心理素質不良的人。所以,應該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
7。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以公平、合理為基礎的競爭是向上的動力,對手之間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還必須建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三、心理學背景知識:
案例中小B的種種表現都是典型的嫉妒心理。心理學認為,嫉妒是一個人由於個人慾望得不到滿足從而對造成這種現象的物件所產生的一種不服氣、不愉快、怨恨的情緒體驗。嫉妒是人性的弱點,常常發生在兩個年齡、文化、社會地位與條件相當並有競爭關係的人之間,競爭中的失敗者往往會對競爭物件產生嫉妒心理。嫉妒在同輩、同學和同事間更容易發生,因為在這些條件相當的人之間有可比性。對於小學生來說,學習具有競爭性,這往往容易使個別同學在內心產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一個人在嫉妒他人時,最受傷害的是自己,因為在嫉妒他人時,當事人往往處在緊張和不安之中。心理學家認為,嫉妒心理長時間的存在會導致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神經功能紊亂,
從而影響身體健康。嫉妒心理是一種不良的情緒,它會使一個人變得卑鄙、狹隘;它會使人喪失理智和信心,陷入自傷或傷人的危險境地;它會使人放棄自我追求,而去用仇視的目光貶低他人的成功,從而成為一個庸人。嫉妒心理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造成集體內部互相積怨,這種積怨會使許多人浪費時間和精力,從而形成內耗。綜上所述,嫉妒是人類心靈的一大誤區,希望所有的大學生朋友自覺克服嫉妒心理,走出心靈誤區,成為身心健康的棟樑之才。
三
人類作為一種社會性,群居性的動物,在生存過程中必然需要與周圍其他的人交流溝通,通過溝通實現了資訊的傳播,也使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之間建立了聯絡。而這個交流溝通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人際交往。
往小地說,如果你不能,不善於把你的意思準確的傳達給別人,那麼就很容易被別人誤解;如果你總是封閉自我,就會很容易陷入自卑,抑鬱的狀態;如果你周圍沒有一個好朋友,那麼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孤立無援„„所以說,人際交往對於人類而言是相當重要的。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技巧,作為一名畢業後就要進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顯得猶為重要。我覺得每個人都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抑或成功抑或失敗的人際交往案例,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人際交往方面的一些情況„„
一
大學之前
我叫某某某,來自某地。現在是我們學校某某專業的一個大二學生。
大學之前,為了讓我接受良好的教育,小學畢業以後,父母就把我送到了市裡讀書。雖然年紀很小,又是孤身一人但因為自己性格開朗又很愛玩,還是和周圍的同學玩的很好。雖然那時候不懂什麼相處之道,更不懂人際交往„„但對於那個年紀的我們,人際交往就是那樣,它真切的存在著。
後來初中畢業了,我順利地考入了市重點高中的重點班。班級裡的每個同學都聰明又刻苦,成績自然不用說,加之父母的對我抱了很大的期冀,我自己不甘落後的性格,我給自己施加的壓力特別大。我告訴自己一定要保持一個好的成績。為此,我整日的埋在書堆裡,不怎麼與周圍的同學說話,先前的好朋友找我玩我也拒絕,至於班裡的集體活動能不參加就不參加,至於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就更是不用說了,雖然我是一個很愛唱歌跳舞的女孩。這樣一來,我只和班上幾個同學關係較好,至於其他的同學卻都沒怎麼說過話„„現在想來真覺得自己很愚昧,學習很重要,但是真的不是最重要的。為了學習連生活最基本的人際交往這一環節都省去,真是我高中三年生活最最失敗的地方,雖然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可是想到我的高中同學,幾乎和他們沒有什麼共同的回憶。
換句話說,高中時代,我沒有意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也沒有與周圍的同學建立良好的關係。我的人際交往很失敗。
二進入大學
都說大學就是一個小的社會,離開了大學的校園我們就要步入社會,之前我在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現在我要努力去做好。1與室友
在大學裡,和我們相處最多的就是我的室友了,關係最親密的也非室友莫屬了,大家在一起學習,進步,有空的時候一起出去逛街,或是打打鬧鬧„„雖然在我們小室有兩個是南方的兩個是北方的,我們的生活習慣或者說是講話方式等等方面都不是很相同,但當大家都能敞開心扉去對待彼此時,所有的不同就都被縮小了„„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在一起的時間越久關係就越鐵,但也就越容易發生矛盾,因為在一起久了,就會發現她們身上的缺點。而這些缺點卻是因為太瞭解了。要說不發生矛盾那是不可能的„„我有點“健忘症”,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有點沒大腦。記得有一天中午吃過飯,大家都回到宿舍了,不知是誰把飲水機開了忘關了,我有一個室友說,“誰又忘了”。這時另一個室友說“肯定是樂樂。”我急了,就說,“為什麼是我呀,我剛才一直坐著都沒有站起來„„”此時她又說“那不就你老忘事嗎。”雖然我心裡很憋屈,誰沒有忘事兒的時候,為什麼就認定是我呀。可是我沒有繼續說。如果大家都嘴上不饒人,肯定會吵起來的„„事情發生後,我們都不和對方說話。可是這種僵局沒過多久就被打破了。中午出發時我們右手挽著手去教室了„„雖然現在我們還是經常鬧小別扭,可是也一下就又好了。我想這是因為我們雙方都懂得在人際交往時應該以誠相待,懂得寬容懂得忍讓。我和我的室友關係很融洽,所以我能自信地去接觸更多的人,更容易的去交更多的朋友„„
2在學生會
在大一入學之初,抱著鍛鍊自己的組織策劃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的目的我加入了我們計算機院的學生會,並在上學期末成功競選了文藝部的副部長,和我一塊合作在文藝部工作的還有其他兩個部長„„
記得上大學之前老師就總是跟我們強調合作的重要性,很多成功的科學家企業家也在曾說過合作的對於他們成功非同尋常的意義。可是當自己真正的加入一個組織,需要同其他兩位部長一塊協作起來去管理好自己的部員辦好活動時才發現,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實在當選部長之前,我和和我一塊工作的兩位部長關係挺不錯的,可當了部長之後,在交往的時間更多的情況下我們的關係反而沒有之前那麼好了„„
表現一:部長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啥事都想推給我們倆副部長前一段時間我們組織了我們當部長以後的第一次大型活動---計算機學院歌手大賽。雖然大賽只在一個晚上就能結束,可是舉辦大賽所要做的前期準備卻要我們一一去準備。包括申請場地,買獎品,請評委,審節目,會場狀態牆的聯絡,選手伴奏的準備,大賽之前的播放的視訊及大賽進行時的ppt等等等等。對於我們這個專業的學生來說,大二本身就忙,不是針對某一個人,而是針對大家所有的人。可是既然要組織活動就把活動組織的好一些,我明白覺可以少睡一點,網可以上一些,吃飯時少些講究時間就節省出來了,就這段時間,辦完了活動以後就好了„„可是並不是都是我這樣想的,分給部長的任務部長老是說自己沒時間,要不就是說自己沒弄過,不會弄„„即使是在比賽前,原先分配給她的整理大賽選手順序的單子她也推了。所以整個活動的前期準備幾乎都是我和另外一個部長做的。雖然口上沒有說可是我心裡卻很不舒服。我覺得,在其職謀其位,競選應該是我們經過自己的考慮參加的,如果沒有考慮好自己是否能做得到,又為什麼要去參加競選呢。既然競選了就應該盡好自己的責任„„
表現二:表現欲太強,太過獨斷,三個人之間缺乏交流我們三個是之前的部長還有其他部員選出來的,為了不辜負前任部長的期望,也為了證明給其他的部長部員看我們可以做的很好。大家都有很強的表現欲。這不只是對我們三個是這樣的,其他部門的部長們也都有這樣的心理。有表現欲是件好事,可如果表現欲太強,則會使人變得獨斷,我行我素„„就比如說有一次,在歌手大賽的前期要給所有班級的班長髮飛信,通知他們院裡將會有一個歌手大賽,鼓勵各班同學參加,我們另外一個副部沒跟我和部長溝通就直接去找了祕書部的部長,叫她按照他說的去發。結果因為飛信內容不夠準確,大家都以為是學校要組織歌手大賽。可是訊息已經發出去了,再發的話肯定會降低學生會的威信力。讓大家覺得作為一個學生組織連這樣一個小事也做不好„„再比如,有一次進行彩排,因為他是負責通知各個選手各種相關事宜的,他都沒跟我和部長商量一下,就直接把時間定了,結果定的時間有好幾個選手沒有空,不得已又把時間改來改去„„給選手發了好幾次簡訊„„我想如果他能提前跟我們兩商量一下,肯定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因為有好幾個選手我們倆都認識,知道他們在那個點沒有時間„„雖然歌手大賽圓滿成功了,可是我們三個的關係非但沒有因為這次活動的圓滿成功而加深,反而更加生疏。我們是因為懷著同樣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