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語文教師的學術論文

  小學語文教師不但具有非常紮實的專業技術知識,同時也要有認真鑽研科研的意識與能力,這是作為一名合格語文教師的表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淺談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

  【摘 要】要想把每一堂語文課都上精彩,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熟練掌握語文教學語言的運用技巧和藝術,把鮮活的、生動的、具體的、有生命力的語言帶進課堂。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語言;技巧;藝術

  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能用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用真情激起學生的心靈,能用風趣的語言隱生入勝。下面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心得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談一下幾點:

  1. 課堂語言的感染性和形象性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做到。以情激情。李燕傑教授曾經說過:“講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動的事例,最感人的情節,要繪聲繪色,細緻刻畫,使聽眾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好動是小學生最顯著的特徵,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內,難免會有些學生東瞧西看、交頭接耳或出現神遊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儘量用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來彌補教學內容本身的枯燥,使學生從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

  如:曾記得一位老師教教學《秋遊》這一課時,她是這樣匯入的:“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出示多媒體畫面***教師又展開了繪聲繪色的描述:“秋天,天那麼高,那麼藍。藍藍的天空飄著一朵朵白雲。地裡莊稼成熟了,瞧!稻子黃了,黃澄澄的,像鋪了一地的金子;高粱紅了,沉甸甸的穗子把稈兒都壓彎了;棉花開了,雪白雪白的一大片。這麼美好的季節,這麼美麗的景物,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走進大自然去親自感受一下。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課文裡的小朋友去田野裡“秋遊”。”以這樣優美形象的匯入語言作為誘餌,能夠使學生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時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充滿興趣,從而起到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作用。

  2. 教師的課堂語言要幽默風趣  在教學中,教師要用風趣的語言去吸引學生,使學生聽的感興趣,從而達到長時間集中精力的目的。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催化劑,它能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維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它能使整個教學頓時生輝,並能創造出一種有利於學生學習的輕鬆愉快的氣氛。讓學生在這種氣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記憶新知識。”因此,教師應適當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使教學在愉快和輕鬆中進行。

  在教學中,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學生學在習生字時,往往容易把形近字、同音字等混淆在一起,如“撥”與“拔”、“厲”與“歷” 、“已”和“己”等,雖然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筆者曾聽過這樣的一節識字課:在課堂上,該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講一個小白兔拔蘿蔔的故事。”學生自然非常歡喜。教師在黑板上寫了“拔蘿蔔”後,繼續講道:“有一隻小白兔種了一隻蘿蔔,秋天到了,蘿蔔長得很大很大的,它一個人怎麼也拔不動。”於是,它喊來了好多好朋友一起動手來拔蘿蔔,你們看,“拔”字就是“扌”加個“朋友”的“友”字多一點,那“友”字上的一點就是那隻大蘿蔔。而“撥”字,是“扌”加一根“頭髮”的“發”字,大家想一想,用一根頭髮能拔動大蘿蔔嗎?***學生大笑***這節識字課由於教師的幽默語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教師的課堂語言要規範 教師***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理應是學生語言的模板,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言。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必須採用全國通行的規範化普通話,這樣既可避免教學語言出現“南腔北調”,又可以使學生的語言得到正確的發展。但是,有的教師為了顯示的自己的才學,講起課來或文縐縐的,滿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雜,不倫不類。因為這種語言只會使學生覺得晦澀而難以理解。還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夾雜著方言,教給學生的不是規範的普通話,致使學生長大之後由於各種需要不得不為語音的不標準而煩惱。所以,教師教學時必須使用標準的、規範的普通話,在語音、吐字、音量、語速、詞彙、語法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吐字清晰,表達流利。

  4. 教師的課堂語言要具有激情激勵性   語言可以感動人的心靈,它的美體現在表達的激情之上。富於激勵性的語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藹可親的語言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充滿激情的語言能使學生陶醉在教學活動之中。因此,教師一定要努力把課堂語言注入靈魂和血液,使“情動於中而言溢表”,從而深深感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充滿激情的課堂語言來源於感情色彩,而感情色彩則來自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以及師生間的美好情感。在課堂上,我們要善於運用具有激勵性的語言去表揚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

  缺乏激情, 語言枯燥無味的課堂語言往往會造出學生開小差兒、神遊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課堂上就很難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消極了。小學生喜歡聽到讚賞鼓勵的語言。因此,教師要在學生表現積極的時候給予表揚。如:“同學們的發言真激烈!”當學生回答問題回答真確時,教師一定得充分認可。如:“你真聰明!真棒!”如此表揚能夠使學生增強自信心。對於回答問題回答的不太好的同學,教師切忌當場批評,他們更需要激勵。如:“你一向很聰明,平時回答的也非常好,今天可能是有點兒馬虎了吧!先坐下,聽聽其他同學是怎樣回答的。”這樣就維護了學生的尊嚴。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的一聲表揚、一句激勵性的話語不僅能夠喚起學生的求知慾,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言最主要、最基本的作用是,溝通人際關係、傳承人類文化和促進人類文明發展。它無疑是一門藝術。它無時無刻不在人類的生活之中描繪真、善、美、醜。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不斷學習積累優美的語言,努力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讓優美動聽、正確規範、通俗易懂、清晰簡練、生動形象、風趣幽默而且具有科學性和啟發性的課堂語言傳播在語文教學活動之中。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