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抗震技術論文

  為了有效的提升土木工程的使用安全性,減少地震發生時所帶來的災害,目前在進行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已經將抗震作為了研究和分析的重點內容,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一

  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研究

  【摘要】隨著建築行業的不斷髮展,土木工程作為建築行業中的重要工程,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土木工程的結構設計中,抗震研究的進行對建築結構的效能和穩定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相關工作人員要重視結構抗震的概念設計,從而更好地表現抗震理念並進行施行,促進和發展當今建築結構的抗震設計,提高建築結構的安全和穩定效能。?

  【關鍵詞】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抗震?

  1、土木工程抗震結構設計中的重要性?

  近幾年來, 雅安地震、汶川大地震等不同大小級別的地震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存質量。如何增強土木建築工程抗地震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對於抗震結構設計的重要性,我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探討。一是土木工程在結構上具有複雜性,地震發生時所產生的動力作用效應具有多樣性,這樣就使得抗震設計成為了當下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重中之重。二是為了保證施工建設質量的安全和實用性,就必須保證設計概念的實際性和合理性,而這主要是從實體的實用性和真實性出發,使抗震設計不斷的優化。?

  2、土木工程抗震設計中需要把握的要素

  基於地震造成的損失具有無可估量性以及近年來發生地震機率的高頻率性,建築師們對於抗震設計越來越重視,為了有效的提升土木工程後期建設的使用安全性,在進行抗震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2.1保證結構佈置的規則性和合理性?

  首先,在進行抗震設計時應儘可能保證土木工程結構的規則,使其簡單明瞭,並且可以初步的計算土木結構各構件的受力情況,進而保障抗震設計的精確性。除此之外,簡單地建構外形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地震對建築物的損害,進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結構的整體性,提高其抗震效能。?

  2.2保證結構形狀設計的簡練性?

  一是保證結構設計的精細和簡練,同時明確和分析各個構件的受力,保證計算資料的高度精確性。二是當地震發生的情況下,減少對建築物的損壞,促進抗震能力的提升。

  2.3保證整體設計的合理、科學和有效性?

  在進行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基礎要求進行,保證設計的承載強度和剛度達標,同時與上部的構件進行穩定、可靠的銜接。再者就是保證隔板、柱體等銜接空間的充足,進而保證結構具有足夠的剛度以及抗力,能夠與其它部件之間形成良好的銜接,提升豎向和水平的抗震能力。?

  2.4保證豎向設計的均勻性?

  這是在進行土木工程結構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的因素,尤其是要特別的注意建築橫隔層的設計,精確豎向結構的尺寸收縮,保證分隔層均勻的稱重。再者就是保證開設洞口的規則和整齊,減少扭曲和外力的作用,保證結構的強度、剛度和延性。這就要求在設計過程中,必須使結構鋼性、支柱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具有均衡一致性,促進對地震能量的吸收和發散。在進行充填牆設定的時候,分開柱和牆,並設定防震縫,保證後期建築施工的質量。?

  3、提高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抗震措施

  3.1合理選擇建築結構原材料

  材料是提高建築物整體質量的基礎保障。鋼筋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範圍非常廣,鋼筋材料的質量直接決定建築物的整體抗震能力。因此,施工人員應該結合建築施工的實際狀況,選擇合適的材料,在考慮鋼筋韌性的同時還應該充分考慮鋼筋的受力方向。在選取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其他材料時,施工人員在考慮材料抗震效能的同時還應該注重成本控制,從根本上為土木工程的發展提供動力。?

  3.2合理結構佈置,提高抗震效果

  建築結構設計中的佈置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對建築房子抗震效能有很好的提高作用,在設計建築結構佈置中,設計者需要考慮到很多的因素:所在建築地的地形、建築平面外形尺寸、抗側力分析、荷載的分佈情況等。這些佈置表面上簡單,可是真正運用在實際當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不同的原因而導致沒有規定時所出現的效果,尤其是當建築設計的外在非常複雜,設計者很難按簡單化方案的方式施工,只要將問題控制在允許範圍即可。現如今的我國還沒有對建築結構設計作出明確的規定,如果再加上是初來的設計者缺乏實踐的經驗,很可能無法保證建築結構的設計要求,有的設計師還一味地聽投資商的意見,放任他們所說的無理要求,這樣很有可能破壞原本的較為規範的設計,而出現各種問題,各種資料偏差,這樣建築結構設計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作用。

  3.3合理設計隔震及消能減震?

  在對結構減震的實踐中,在7度的地震中檢測表明其土木工程結構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大致相當與5.5級的地震烈度對建築產生的破壞性影響,其結構在遭遇地震的時候工作範圍仍然在彈性範圍內,降低了結構在地震中產生的加速度、位移、速度等不良反應,從而減輕或者消除了結構部件的損壞,對土木工程起到了很好的保護效果。設計消能減震、隔震需要重點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其一,選取地基及建築場地期間,應確保地基的密實特性,確保地基的穩定性,也就是最大程度降低地震對建築的作用;其二,因為建築結構的差異,隔震係數的標準也各不相同,因此,設計期間,需要結合專案的真實情況,選擇科學的隔震支座,不可以忽略風力的負荷作用;其三,選擇隔震、抗震的構件期間,應重點對建材原料的延性進行考量,從而縮減地震對建築的損壞程度。中國目前也有幾十餘座新建或加固的被動耗能減震建築與橋樑。上海電視塔、珠海金山大廈、上海楊浦大橋等大型建築都應用了耗能減震裝置,並取得了很好的減震效果。

  3.4對抗側力的體形進行優化

  假如進行土木專案施工期間,選取剛性的結構預案,則可以降低地震作用對建築主體結構的損壞,並不會出現較大的形變,能夠高效確保圍護牆及保護隔牆。當建築結構中的超靜定數量越多,則塑性鉸越多,相應可以減弱地震的危害。針對結構來講,強度越高,穩定程度越好。相關工作人員應對建築結構的屈服性實施優化,當結構受到損壞時,不可以依據樓層設定屈服機制,而需要遵照整體屈服機制進行。設計結構期間,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原則:其一,強柱弱樑;其二,強節弱杆;其三,強壓弱拉;其四,強剪弱彎。也就是在選擇橫向杆件期間,需要對杆件的軸力進行細緻考慮,保證其儘可能出現彎曲耗能,從而增強整體構建的延性。?

  3.5不斷培養抗震結構設計的專業人才?

  為培養抗震結構設計專業型人才,應該在各個大專院校的課程中設定抗震結構設計的專業,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不能忽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組織建築領域抗震設計比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其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不斷鼓勵他們,使他們不斷研究探索,最終成為既有理論基礎又具備實踐能力的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型的人才,為我國建築的抗震結構貢獻更多的力量。?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土木工程中,結構抗震效能已成為衡量工程整體質量安全地重要指標,隨著相關制度規範的相繼頒佈,對工程建築的抗震效能有了更高得要求。新技術、新理念得不斷湧現,為抗震設計提供了很多新途徑,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對建築結構抗震設計進行深入探討,明確設計思路,進一步提升了建築結構的整體抗震效能。

  參考文獻:

  [1]謝朝陽.土木工程結構中的抗震技術發展[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8***:234-235

  [2]趙真,謝禮立.淺析傳統結構抗震概念設計思想形成的一般規律[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3,***2***:67-68

  [3]張月明,王小平.建築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結構的探討分析[J].水運工程,2012,***04***:51-57.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