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學科計劃詳細範文
時間飛逝轉眼到了秋季開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作為三年級語文教師,為此作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下面是計劃詳細,僅供大家參考。
學生質量現狀
本班有學生43人,男生25人,女生18人。絕大多數學生對於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語文基本知識都能熟練掌握,有一定的獨立自學生字詞的能力;對於詞語、詩句、名言警句有一定的積累;會用被字句,把字句;能初步閱讀簡單文字,認識自然段,理解簡單淺顯句子,閱讀習慣有待加強;大部分學生能寫一句或幾句通順的話,會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少數學生不能通順的寫句子,認識標點符號但不會運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關注兒童在學習中的快樂,想象,探究,創新發展;注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妙效,激發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滲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知識與技能
學習本冊書的生字詞,會認219個生字,學會235個字。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提高學生獨立識字能力,並熟練書寫;重視朗讀,學會默讀,學習質疑,學習理解詞句;能積累優美詞句,背誦要求背誦的課文語段及古詩、名言警句;能大方清楚交流,尊重交際物件,說話得體、用詞恰當;能不拘形式,自由表達,享受寫作的樂趣。
過程與方法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藉助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引導學生鑽研文字,理解體會詞句,採用多種形式積累語言;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引導學生揣摩遣詞造句的妙處和文章寫法;引導學生利用課外閱讀拓展眼界。
主要教育措施
1、想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夯實基礎,減輕學業負擔,關注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2、關注學生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關注學生髮展,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授之以漁。
4、以讀為本,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自主讀文,關注生成,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通過探究性的學習和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引導學生平等對話。
周次 |
課題 |
教學內容 |
課時 |
1——3
4——5
6——7
8——9
10——11
12——13
14——15
16——17
|
1 、信
2 、泉水
3、這條小魚在乎
所見
語文樂園(一)
4、日記一則
5、煮書
6、紅馬的故事
鹿柴
語文樂園(二)
7、大地巨人
8、大自然的聲音
9、五彩池
敕勒歌
語文樂園(三)
10、齊白石的畫
11、盧溝橋的獅子
12、羅馬速寫
周夜書所見
語文樂園(四)
13、守信
14、不瞞真情
15、信任
樂遊原
語文樂園(五)
16、“我喜歡昆蟲”
17、動物的遠遊
18、青蛙和蛇
蜂
語文樂園(六)
19、山茶花
20、問笑著面對一切
21、一次著名的衝刺
望天門山
語文樂園(七)
22、夏天和冬天
23、雷鳥太太的時裝(一)
24、雷鳥太太的時裝(二)
贈劉景文
語文樂園(八)
|
1、學會6個漢字,認識4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瞭解全詩的大致內容,體會具體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表達了少年兒童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 1、 學會10個生字,會認5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3、讀懂童話內容,體會泉水蓬勃向上、樂於奉獻的精神。4、學習品讀句子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能力。 1、學會10個生字,會認4個生字。理解“咫尺”、“注視”、“拯救”等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演讀課文。3、學習課文,體會小男孩珍愛生命,不輕言放棄的品質。 1、會認4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3、學習藉助註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1、讓學生了解近義詞。2、積累名言警句。3、瞭解水的作用。4、說說向老師慶賀節日的意見。5寫作“暑假裡的事”激發寫作興趣,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7個生字。2、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高低不平,崎嶇,晝夜不熄,勇往直前,奮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4、瞭解日記的格式,感受奮鬥精神對自己的影響。
1、 學會10個生字;認識9個生字。2、分角色朗讀課文。3、知道讀書的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學習的習慣。 1、 學會10個生字,會認9個生字。2、初步瞭解冒號的用法。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4、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在學習生活中要善於思考、勤於觀察、大膽想象、勇於創新。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的基礎上,背誦全詩。3、學習藉助註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感受詩人的寂寞的心情。 1、瞭解姓氏的正確發音,認讀積累詞語,積累名言警句。2、積累成語。3、通過口語交際展示學生各自的喜好。4、習作"我喜歡"注意童趣。5、綜合性學習“做書籤”。 1、學會10個生字,會認6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3、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激發學生情感。 1、學會10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3、瞭解寫作方法,想象課文中描述的聲音。4、感受大自然的美。 1、 學會10個生字,會認10個生字。2、理解騰雲駕霧、閃耀、細膩等詞語。3、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瞭解五彩池特點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結合註釋瞭解古詩大意,感受粗獷古樸的意境。 1、 認識十個數字的大寫,積累四字詞語和名言警句。2、瞭解比喻句和並列關係的關聯詞的作用。3 、說說秋遊的想法和感受。4 、習作“我去過的地方”寫出印象深刻的地方突出特點。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7個字。2、能正確朗讀課文。3、默讀課文,瞭解齊白石畫的特點,感受齊白石畫中美好的世界。 1、學會10個字,認7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3、瞭解課文啟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學習邊觀察邊想象的觀察方法。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6個字。注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次哦那個那幾個方面來寫的,感受羅馬豐富的文化內涵。 1、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結合註釋瞭解古詩大意,感受粗獷古樸的意境。 1、學習部首字,積累詞語和名言警句。2、養成積累成語習慣。3、體會句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4、口語交際北京奧運會,讓學生了解有關奧運的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4、習作“聽來的故事”訓練學生聽人說話並表達的能力。5、綜合性學“身邊的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1、學習10個會認,10個會寫。2、通過查字典和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式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學習10個字,會認11個。2、理解詞語,能通過各種方式理解詞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遇事要實話實說。 1、 學會10個字,認識10個字,聯絡上下文理解相關詞語。2、有感情朗讀課文。3、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信任。 1、會認3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3、瞭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1、認識複姓,積累詞語和名言警句,積累成語。2、瞭解一字多義的方法。3、口語交際“我來晚了”學會解釋清楚。4、學寫日記。 1、學會10個字,認識4個字。 2、有感情的朗誦課文。3、明白“受難,收集”的含義滲透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思想。 1、學會120個字,認識12個字。2、流利朗讀課文,瞭解動物遠遊的本領,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的興趣。。 1、 學會12個字,認識7個字,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2、 分角色朗讀課文。3、瞭解天敵在自然界中不能做朋友的動物很多,瞭解自然法則。
1、 有感情地朗誦全詩,背誦全詩。 3、體會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1、瞭解關於動物的知識,積累語言,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精妙。2、瞭解動物的特殊本領,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3、口語交際“可愛的小貓”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4、習作可愛的小貓,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注意寫作順序和內容的銜接。5、綜合性學習積累理解成語,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1、學會7個字及詞語,認識6個字。2、學習比喻句,瞭解反問句和設問句。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4、體會文中蘊含的堅韌、頑強的精神。 1、學會12個生字,認識9個字。理解“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敬佩”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課文內容,理清寫作順序,培養與困難做鬥爭的勇氣。 1、學會10個字,認,9個字。理解“蹣跚、不脛而走”等詞語。2、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3、懂得文章內容,理解句子含義。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學習藉助註釋理解古詩大意,感受詩人對大好河山的讚美和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感。 1、瞭解同義詞,積累成語和名言警句。2、體會桑蘭的話,鼓勵學生讀出氣勢。3、口語交際我很勇敢,發現自己有點提高自信。4、習作“我們的運動會”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細緻描寫,抓住重點,突出特徵的能力。 1、學會8個漢字,認識6個字。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通過讀文,知道夏天和冬天景色有什麼不同。5、仿照課文說說春天和秋天。
1、學會10個字,認識10個字。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2、朗讀課文,默讀課文。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界奧祕的興趣。
1、學會8個漢字,會認8個漢字,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2、默讀課文,完整地講故事。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界奧祕的興趣。
1、會認4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3、學習藉助註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1、多音字,積累描寫四季的詞語和名言警句,積累描寫雪景的美文。2、瞭解不同季節特點的詞語片語,積累語言。3、口語交際“假如風有顏色”按一定順序講清楚,講述生動具體。4習作發揮想象,提高作文興趣。5、綜合性學習設計節目飾品,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創新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