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科技論文

  變廢為寶就是原料要為生活中的廢品,作出來的東西要能服務生活,還要綠色環保.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化學實驗中變廢為寶的幾點做法

  [摘要] 本文從將化學實驗結束後的遺留物利用為另一些實驗的原料、充分利用廢酸缸、廢鹼缸裡的廢液等5個方面,介紹瞭如何回收和處理化學實驗中的產物和廢棄物,變廢為寶。

  [關鍵詞] 化學實驗 廢棄物 環境

  化學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大多具有易燃性、腐蝕性、反應性、毒害性,有的甚至致癌。如果不加任何處理地直接排放到環境中,無疑會對周邊環境產生汙染與危害,損害人體健康。而傳統的化學實驗中,學生觀察到了有關的現象和資料,達到實驗目的後,會把製得的產物直接倒掉或排放。我們遵循綠色化學的理念,將每次實驗的產物和廢棄物回收利用,不僅節約藥品,又減少或避免有害物進入環境造成汙染。

  一、保留製備性實驗中的產品

  硫酸亞鐵銨的製備中的實驗產品――硫酸亞鐵銨,如果實驗結束後直接廢棄,既汙染環境,也不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實際教學中,我們將實驗製得的硫酸亞鐵銨回收儲存,用作後續實驗中三草酸合鐵的合成原料,做到了實驗綠色化。

  粗鹽提純後的精鹽,解離平衡中使用過的鋅粒,我們都將其保留下來,用於後續實驗。

  二、將化學實驗結束後的遺留物利用為另一些實驗的原料

  實驗中CuSO4•5H2O晶體裡結晶水含量的測定,得到的無水硫酸銅粉末可用於檢驗酒精中是否含水;電化學實驗中用過的大量0.1mol/LCuSO4和ZnSO4溶液,我們用於後續的硫化物沉澱的溶解性的定性實驗;把實驗中的有毒氣體當作中間產物來看待,增加有毒氣體的吸收或處理裝置,從中得到某些副產品,如用NaOH溶液處理SO2可製得Na2SO3。

  只要師生都做有心人,認真設計和研究連續性的實驗,可回收利用的地方還有很多。在回收利用、無害處理過程中可強化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實際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含Ag+廢液的回收

  向含銀的廢液中加入Na2S溶液,將Ag+全部轉化為Ag2S沉澱,用去離子水清洗黑色的Ag2S沉澱後,用小火將沉澱烘乾,再加入NaNO3固體,在噴燈上灼燒至不再生成NO2棕色氣體為止,冷卻後清洗殘渣。再烘乾後,加入Na2CO3和Na2B4O7•10H2O***四硼酸鈉***固體混合物***質量比11***,攪拌均勻後放入瓷坩堝,在950℃~1000℃的馬弗爐中加熱20分鐘,取出坩堝後,趁熱仔細傾出上層融渣,下層即為金屬銀。

  銀是昂貴的稀有金屬,銀鹽的價格近年不斷攀升,導致使用銀鹽的分析測定成本大大提高,因此將含銀廢液中的銀回收,定期集中處理或製備常用試劑硝酸銀是極有意義的。

  四、含Pb2+、Bi3+廢液的回收

  採用Na2S作沉澱劑來處理這一廢液,將回收的廢液加熱近沸,在攪拌下趁熱加入Na2S溶液使其轉化成難溶的PbS、Bi2S3黑色沉澱,將沉澱過濾、洗滌,然後加入濃硝酸,加熱至黑色硫化物溶解。

  反應可在錐形瓶中進行,錐形瓶口配一雙孔膠塞,一孔插入分液漏斗用於加硝酸,另一孔插入玻璃導氣管,導氣管插入盛有稀NaOH溶液的小燒杯中,反應產生的NO2氣體可被溶液吸收,防止有毒氣體對環境的汙染,通過硝酸用量的控制,再生後的試液可供學生實驗反覆使用。

  五、將固體廢棄物變廢為寶

  化學實驗室每學期都會產生大量破損的試管,都可以進行重新加工利用。試管底部和口部破損,可以將破損段用玻璃刀或三角銼截去,製成雙通反應管或短試管。斷裂破損的玻璃導管,可製成膠頭滴管;底部有洞的試管和燒杯組合可作為簡易的啟普發生器。使用酸度計擦拭玻璃電極用過的濾紙,我們將其用於鈉鉀實驗中煤油的吸取和製備硫酸銅晶體時,晶體的乾燥。

  六、充分利用廢酸缸、廢鹼缸裡的廢液

  把實驗中的廢酸、廢鹼都收集起來,既減少了對下水道的腐蝕,又能利用廢物。

  有的廢酸可以用於後續的某些實驗,或者收集起來作實驗室洗液之用,它可適當地代替對人體有害的鉻酸洗液使用;用來洗滌高錳酸鉀殘跡、舊石灰水瓶,浸除鐵鏽汙跡等功效也相當好。差些的藥品稀釋後,我們用於洗水池、廁所等。

  廢鹼則放在揮發性酸的藥品櫃裡,用以消除酸氣。寒、暑假到來之際,在藥品室裡擺放幾盆廢鹼液,大大消除了酸性臭氣、溴氣。

  一些不具有回收價值的廢液,通常非酸性即鹼性,均不可以直接排放,否則會使水中的pH值降低或升高。對於無機酸、鹼、鹽類廢液,當濃度較低時,用大量水清洗,稀釋至1%濃度以下後,即可直接從下水道排放。

  七、其它廢材料的回收利用

  實驗室有許多廢材料都可回收利用,如廢舊的印表機經裁切後,作為學生托盤天平用的稱量紙,廢舊儀器的零件可拆下來用於維修其它儀器使用,廢舊的電爐絲可用砂紙打磨光亮後,熔接在玻璃管的一端,作為焰色反應實驗中鎳鉻絲的替代品使用,效果也很好。

  需要指出的是,實驗廢物有的可回收,有的只適宜作處理,有的兩者兼之,應區別對待,不能什麼東西都去回收。例如,從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中提取的二氧化錳,遇到最突出的問題是太髒,汙跡又難洗,這些廢渣沾到哪裡哪裡就有麻煩,實在是得不償失。對它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收集埋掉。

  日益惡化的環境正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經濟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而在實驗產物、廢棄物的回收利用中,師生均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而其具有的意義則體現在教學、環保、經濟等多方面:

  1.培養學生責任感及良好的思想品德,啟發學生在將來的工作能樹立利廢節能、物盡其用的觀念,自覺增強環保意識、保健意識。

  2.對實驗藥物的回收利用要經歷學習、運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這種生動的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3.減少了對公共設施***如下水道等***的腐蝕,避免對環境造成大的汙染,具有環保意義。

  4.節約經費。回收一種藥品能節省的金額是微薄的,但每年三個專業10個教學班,全部60學時的實驗都堅持這樣做,能節省的金額就能達到上萬元,從長遠和巨集觀角度考慮,則能達到百萬。

  在分組實驗中,教師應滲透環境保護知識,增強學生環境保護意識,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回收廢棄物。鼓勵學生利用廢物,處理廢物。只有當人們普遍樹立起環境意識時,才能形成社會力量,來共同保護人類自身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張慶雲.中學化學實驗產物的綜合利用[J].化學教育,2000,***5***.

  [2]李軍.化學實驗室綠色化之思考[J].化學教育,2002,***1***.

  [3]鄧育紅.綠色化學課程――化學教育的新理念[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2,***1-2***.

  [4]周改英,林夕勳.改進實驗減少汙染推進綠色化學教育[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3,***6***.

  篇二

  利用錯誤,變"廢"為"寶"

  摘要:在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每一屆學生出現的錯誤都非常相似,每處錯誤學生會反覆錯多次。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所犯的錯誤不重視、缺乏整理。而學生的錯題主要來自試卷和作業本,因此為了讓學生重視錯誤,在批改作業方面我採用了復批的方式,在試卷訂正方面,試卷上的選擇題和填空題處要寫出錯題的詳細過程;為了揪出作業中的典型錯誤,在課堂上我經常會羅列典型的錯誤;為了讓師生對錯題進行整理,課後師生要共同準備錯題本。

  關鍵詞:重視;利用;錯誤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3-0168-01

  當代科學家波普爾說:"錯誤中往往孕育著比正確更豐富的發現和創造因素"。因此反思錯誤,弄清哪些地方易犯錯誤,回憶自己解決問題的結果和過程,找出錯誤的根源,分析出錯原因,提出改進措施,明確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是至關重要的。

  1.讓學生重視錯誤

  對於學生的錯誤,如果教師一廂情願地重複講解,直接糾正,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往往效果不佳。學生的錯誤主要來自作業本和試卷,要重視錯誤就是要重視作業本及試卷上的錯誤。

  目前,中學數學作業以做習題為主,教師批改的主要目的是督促檢查和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批改時,判明對錯,給一個等級後下發。以前我發現學生完成作業只是為了應付老師,只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大部分同學對於老師批改好的作業置之不理;只有極少數同學會想辦法把錯題弄懂,會去想自己為什麼錯,真不會的還會問老師。據觀察發現,這極少部分往往就是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正是因為他們已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明白沒有訂正錯題就是沒有把握學習的好機會。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重視錯誤,我在批改作業方面開始採取復批,也就是對於改過的作業,作業的訂正情況我又要瀏覽一次,首先看學生是否有訂正,其次再看學生訂正的對不對。如果訂正的全對,我會打的訂正A+,若哪道題錯了,我會寫明哪道題還不對,還需訂正等。這樣做就是為了使學生重視錯誤,不能對做錯題的視而不見。對於沒有及時訂正的和訂正不對的同學,我會經常利用課間時間親自把作業本發給學生,並對他們的作業進行輔導該如何來訂正。

  剛工作時,我選用的試卷分析方法就是把試卷上的每一道題都講一次。後來我發現我在上面講得津津有味,在下面聽得認真的還是成績優秀的學生,而成績薄弱的學生在下面聽得昏昏欲睡,以後遇到類似題目,錯誤還會重複出現。事實證明這樣的試卷分析方法是行不通的。後來我換了一種試卷分析方法,每次測試一結束,試卷我不會馬上分析,對於錯題我要求學生寫明錯誤原因,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自己重視錯誤,自己先去訂正,剛開始做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學生就為了應付老師檢查,錯題的錯誤原因不是沒看清楚就是還不懂,這樣這部分同學就沒有真正的去訂正錯題。最後對於錯題我要求學生一定要真正的訂正好,就是要在試卷的選擇題和填空題處寫出錯題的詳細過程。

  "吃一塹, 長一智",從錯誤中得到的教訓,更能發人深思。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錯誤的思維方法,只有學生自己會重視錯誤,面對自己的錯誤,主動地思考、回顧、檢驗、講述、質疑,那麼學生對錯誤的認識一定更清晰、更深刻。會進行糾錯反思,找出錯誤的思維方法,才能更好地查出錯誤、獲取新知。因此教師在分析錯誤時,不應只告訴學生這樣做是錯的,怎麼做是正確的。而應該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更應該重視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麼這麼做是錯誤的,就是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在思考過程中學生會體會到學習數學不能靠機械的記憶,要找到根本的原因,這在無形中也培養了學生的鑽研能力。讓學生在錯誤面前得到的不是緊張、羞愧,而是理性的分析與反思。

  2.利用學生錯誤

  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應該從學生的錯誤出發,把學生的錯誤當做寶貴的教學資源,因勢利導,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讓課堂成為學生實現自身主動發展的舞臺。學生的錯誤是學生思維的真實暴露,是學習知識後的第一反饋,潛藏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具有巨大的研究價值。對學生作業中產生錯誤的原因即時作出科學合理的分析和準確的判斷:這個錯誤是學生習慣性錯誤,是認知干擾性錯誤,還是概念性錯誤;這個錯誤是否典型,是共性還是個別問題;是否需要重點辨析等。教師只有讀懂了學生的錯誤,才能對症下藥,靈活、有針對性地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出現錯誤時,教師要把錯誤作為反例,讓學生髮現問題的本質特徵,使知識更加精確化。例如,在有理數的混合運算過程中,有遇到-22與***-2***2的,很多學生總是混淆起來,總是認為結果都是4,這就是一個共性的問題,究其錯誤的原因是概念性錯誤,對於-22與***-2***2都認為是-2的平方,於是結果就都是4。在此,教師就需要著重說明這兩個的區別,-22表示2的平方的相反數,*** -2***2才是-2的平方。錯誤的原因是學生忘記當底數是負數時,底數必須要加括號這一個知識點。比如,在習題講授時教師要穿插學生錯誤,把學生原始解答投影出來,由學生評價解題過程,找出解題不規範或錯誤之處。在解一元一次方程1-4-3x4=5x+36-x時,去分母后,學生主要有以下幾種典型的錯誤。

  ***1***1-3***4-3x***=2***5x+3***-x

  ***2***12-12-9x=10x+6-12x

  ***3***1-12-9x=10x+6-x

  ***4***3-3***4-3x***=***5x+3***-2x

  ***5***1-12-3x=10x+3-x

  我把這幾種錯誤拍下來投影在螢幕上,讓我們一起來糾錯,最後我們總結得出第一種錯誤是因為"去分母"時漏乘不含分母的項;第二種錯誤時因為去分母后,分子是多項式的,沒有添括號;第三種有兩個地方出錯一是"去分母"時漏乘不含分母的項、二是去分母后,分子是多項

  式的,沒有添括號;第四種錯誤是因為約分約得太早了,如12***1-4-3x4***=12***5x+36-x***應該先去括號得12-12?4-3x4 12?5x+3612x,再約分得12-3***4-3x***=2***5x+3***-12x;第五種有兩個地方出錯一是"去分母"時漏乘不含分母的項、二是去括號時漏乘後面的項。通過以上分析後總結得出:去分母要注意***1*** "去分母"時不能漏乘不含分母的項;***2***去分母后,分子是多項式的,要新增添括號;***3***去括號時前面的數要乘以括號裡的每一項。

  布魯納曾說過:"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是教學的財富,學生會在不斷糾錯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增進體驗。"作為教師,我們應把這些錯誤看作是學生在學習道路上走向完善的"路標",用資源的眼光來善待學生學習中的"錯誤",善於利用學生的"錯誤",力求變"廢"為"寶",這樣教學的天空會更廣闊。

  3.師生共同整理錯誤

  最後我還要求學生準備好錯題本,把錯題收集和整理起來。每個人在做數學習題時,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把這些錯誤記錄在專門的本子裡,建一個屬於自己的數學錯題庫,學生從中獲得反思的物件資訊,並在反思中彌補知識上的不足和思維上的缺陷,是一條很好的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途徑。在這個數學錯題庫中,學生要及時記錄錯誤的題目,仔細分析錯誤的原因,提出改進的措施,以求吸取教訓,杜絕此類情況再次發生。對於錯題本,有些同學是把錯題抄下來,也有同學把試卷中的錯題剪下來貼在本子上,通過反思寫出正確的解答過程。

  作為教師,我們也要準備了一本記錄學生典型錯誤的本子,比如上面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典型錯誤我就是記在本子上的,並且我還在本子上記上哪些同學易犯什麼錯誤,以便課堂上更加關注這些同學,還可以利用課外的時間對這部分同學進行輔導。另外這樣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根據所教內容和相關知識的特徵,利用以往積累的錯題經驗,做好預測錯誤的工作,準確把握住易錯點,將易錯、易混的知識點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初次接觸時就留有一定印象,做到預先埋下伏筆,防患於未然。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成效的學習時刻。"在平時學生的練習中由於種種原因會產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錯誤。對於這些錯誤,如果我們能進一步分析學生犯錯誤的原因,並能透過錯誤發現有關問題,在錯誤上面做些文章,就可變"廢"為"寶",利用錯誤這一資源為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