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科技論文範文參考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科技也不斷的提高和完善,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多媒體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

  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逐步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多媒體應用是怎樣一種情況呢?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一、使用多媒體的優勢;二、抓住時機,切入多媒體;三、對於多媒體運用的評價;四、多媒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多媒體 初中數學教學 應用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影響學習的因素可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的媒介。投影儀、錄音機等先進教學儀器的引入,曾經給課堂帶來了生機,但仍因其不能將聲、像,動態與靜態完美地結合起來而缺乏生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極為有效地彌補了這一空白,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

  一、使用多媒體的優勢

  多媒體教學對於提高教學效率,擴大知識容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其獨特的作用,因為它具有以下的教學輔助功能。

  1.教學內容更加直觀,能充分調動學生從形、聲、色方面感知事物,使教學活動從傳統的“一塊黑板加一支粉筆”的單一教學模式向立體化的教學模式轉變。

  2.加快了資訊的傳遞、知識的整合速度,提高了教學效率。有利於教師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了新鮮感,能更好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有利於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有利於促進教師對教材的深入理解,對教材的重點、難點的把握,使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質的變化,開拓了新的發展研究領域。

  二、抓住時機,切入多媒體

  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應以不影響數學過程的真實性、完整性,且符合學生思維的遞進性和連貫性為原則,主要表現在對多媒體切入時機的把握上。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時切入。在教學中創設與教學內容貼近的情境,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會使課堂教學過程形象化、直觀化、趣味化。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聲像結合、圖文並茂的功能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情境,符合中學生的心理需要。如: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通過剪紙、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讓學生直觀感受。在學生動手操作後,及時利用幾何畫板隨意畫一個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個內角並求和,然後拖動三角形的頂點任意改變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發現:無論怎麼變,三個內角的和總是180°。這無疑大大增強了學生探究“為什麼”的慾望。

  2.強化感知,突破疑難時切入。初中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如:學習用一個平面從不同方位截正方體產生的截面時,傳統教學往往藉助切蘿蔔或橡皮泥等實物情景活動來比劃講解,結果大部分同學還是一知半解,如果說對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學生還能理解的話,那麼對截面是五邊形或六邊形的情形就很難想象了。利用多媒體,通過演示,學生能真正感受截割的過程。這樣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不斷啟用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逐層參與新知識的構建過程,最終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3.模擬操作,深化理解時切入。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依靠動手操作。如在學習《探索勾股定理》時,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作一個動態變化的直角三角形,通過度量各邊長度的平方值並進行比較,學生對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產生感性的認識。

  三、對於多媒體運用的評價

  評價多媒體運用的成敗一般要從多媒體課件本身的科學性、多媒體的操作技巧、教學實效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1.多媒體課件的科學性。課件本身的科學性,是指整個課件內容是否符合教學內容,並突出教學重點;是否符合數學學科特點;是否突出數學的思維特點;是否符合心理學規律。課件,應操作簡便、畫面美觀、諧調;切換快捷、形式有趣;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儘可能地減少學生的視覺疲勞。課件,應該突出教學重點,對重點內容用突出的技術手段加以顯示和處理,並可以用多種方式反覆強調和表達。

  2.是否有利於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起主導作用,不能讓課件喧賓奪主。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通過教學層層分析和深入講解,幫助學生在頭腦中逐步建立數學模型;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直至解決問題,並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在這完整的教學過程中,課件僅在某一個或幾個環節中起輔助作用。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可設計展翅飛翔的蝴蝶動畫,讓靜止的圖形“動”起來,形象生動,學生較容易理解軸對稱圖形這一個概念。

  3.多媒體實施創新教育的評價。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必須融於學科教學之中,多媒體以其集圖、文、聲、像和三維動畫為一體、直觀、靈活等優勢運用於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地傳遞資訊,延伸和擴充套件了教學時空的維度,在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興趣、模擬操作、突破重難點等方面,充分顯示了它的優越性。為調動學生的感知器官,提高認知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4.課件教學實效的評價。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直觀感受來評價課件的教學效益。教師只要重點觀察班級中較差學生的上課情況,就可以作出相應的評價。教與學的難易程度,可從兩方面進行評價,一個是教師本人感覺課堂講述是否順暢,教學難點是否順利突破,另一個是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是否很快理解教學內容,掌握了學習重點。對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評價,可以通過課堂提問和練習、課堂小測驗、課後考試等教學反饋手段來進行。

  四、多媒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第二,教學手段全面結合,以利於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第三,多媒體課件不能代替規範、系統性的板書。第四,不能忽視抽象思維能力的訓練。第五,注重加強學生情感、意志、價值觀等的培養。

  篇二

  多媒體的運用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教學的方式也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而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無疑是教學方式的一大改變。可是在如何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成了當今所有教育人應當思考的問題。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我認為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應該本著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前提下,適度、適時、適量的使用。

  [關鍵字]多媒體 適度 適時 適量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傳統的教學方式也伴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而有了很大的改變。在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無疑是當今教學方式的改變的動力和源泉之一。多媒體有著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它應用於教學中,能創設出逼真的教學情境,他可以動畫模擬需要的教學場景,可以把抽象的東西可以很直觀的展示出來,還可以把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東西,通過我們的想象而製作出來呈現在我們眼前。

  隨著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不斷應用,他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開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智力。可以說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在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但是多媒體並非萬能的,特別是在公開課中多媒體的運用仍然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下面我就談一談我在教學中如何使用多媒體的一點認識。

  我參加過一次語文組的公開課,為了這次公開課我製作了精美的課件,課件裡插入了漂亮的圖片,活潑的動畫,看起來很有視覺衝擊力。但是在這節課中,這些花了很多心血作出來的PPT、FLASH,並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一些課件甚至還削弱了教學的效果。

  記得當時我上課的內容是《春與夏》,這是小學一年級的一篇課文。上課了,我先向同學們展示了一張春天的圖片,接著問:“小朋友們,你們說春天是什麼顏色的啊?”,幾十只小嘴巴同時吐出相同的兩個字;“綠色”,整齊而響亮。我點了點頭,又接著問:“你們說說春天裡都有什麼啊?”又有很多聲音說:“綠色的小草”。

  當時我很奇怪,為什麼孩子們的答案會如此一致,為什麼大家都說春天是綠色的,春天裡有綠色的小草。原來答案全在我給的這張圖片上。這張圖片是綠色的,上面有嫩嫩的小草。我一上課就把這張圖片顯示在大螢幕上,讓全班的小朋友齊刷刷地盯著這張圖片看,然後回答“春天是什麼顏色的?”、“春天裡有什麼”這兩個問題。於是孩子們的答案就變成了這樣。

  其實,春天為什麼非得是綠色的呢?春天就沒有別的顏色了嗎。在一個小女孩的眼裡,春天可能是粉紅色的,因為她記住了雨天裡自己打的那把粉紅色的小傘;在一個調皮的小男孩那裡,春天可能是溪水剛剛融化的淺藍;在北方,初春的大地是裸露的黑土,在海南,春天已如盛夏般濃墨重彩。可是,在這個課堂上,孩子們只想到了綠色。春天裡有多少好玩的去處,多少可愛的玩物啊。剛剛從冬眠中醒來的瘦瘦的青蛙,嗡嗡有韻的蜜蜂,金燦燦的撲了一地黃金的油菜花,淙淙的溪水,帶著青草香味的春風……這一切難道不值得一說嗎,為什麼只記得小草呢,其他東西都跑到哪裡去了呢?

  太具體的東西往往是僵死的屍體。沒有靈氣是因為它缺少了可被賦予生命的空間。就像上帝造人時,要給人挖兩個鼻孔一樣,有這兩個洞,上帝才能把靈魂吹到人的身體裡去。我所給的那副圖畫,已經被填得滿滿當當,草是細緻入微的綠,綠成一片,瀰漫了整個畫面,除了綠,什麼都沒有了。我的初衷是想給學生們一個思考的線索,但不幸的是,這個線索變成了繩索,把孩子們的思維綁得結結實實,再也飛不起來了。

  語文課堂裡引進資訊科技絕對是一種進步,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教學課件不能喧賓奪主,語文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才是教學的中心和主導,資訊科技只是起輔助作用, 備課時我們先考慮語文學科的學科屬性,再考慮技術的運用。多媒體的運用並不是越多越好,關鍵是恰到好處。技術是為我們的學科服務的。

  我們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適當運用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有許多問題是語言和文字所難以表現的,採用多媒體,往往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可以用多媒體動畫,直觀地展現這些用語言和文字表現不出來的內容,有利於學生加深認識和理解。

  我們要找準運用多媒體的切入點,把握對多媒體切入的時機,適時運用多媒體,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簡單易懂的內容演示時間要短,複雜難懂的畫面時間要長,甚至要反覆幾次,重點內容要突出。:在激發興趣時切入、在突破難點時切入、在深化理解時切入。當動手操作變得困難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

  在使用多媒體時,要注意和其他教學手段交替使用,要與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口配合起來。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輔助工具之一,它最適合臨時性的板書以及進行練習。黑板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交流知識、經驗和體會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解答問題時,叫學生在黑板上演示其解題過程,訓練其動手、動腦的能力。然後,多媒體在螢幕上顯示教師的解題思路。

  在多媒體運用中,教師不要成為多媒體的奴隸,不要讓電腦的解說代替了教師。教師仍然要起主導作用。任何時候,多媒體都是起輔助、中介作用。多媒體承擔了傳統教學中一些機械的工作,如板書等,教師應該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能勝任的工作,把精力投入到引導、開發學生的思維中去。現代媒體無法替代傳統媒體,無法替代教師的“言傳身教”,而只堅守自己的使用領地,當用則用。首先,有時“一張嘴一支粉筆”的傳統媒體因為其“真實性”而更能夠創造真實的教學情境,更容易實現教學目標,而那些現代媒體因為由模擬的聲像組成而與學生產生時空隔膜,反而不容易讓學生接受。其次,現代媒體的過度越權使用會使課堂教學變質。教師製作的課件如果代替了老師的提問和講解,代替了師生的交流,學生只是一味地觀看課件演示,那麼,課堂便成了電影院,學生便成了電影觀眾,課堂教學的意義便完全喪失。另外,有些傳統媒體也是任何什麼現代媒體所無法取代的。

  多媒體有容量大、速度快、效率高的優點。然而,若畫面切換太快,不容學生細看和思考,那將極大地影響教學效果。如果在課件中把解題的思路、方法,都用多媒體形象展現出來,學生就失去了思考的空間。課件的設計,要以學生為本,要把重點放在幫助學生理解、提高學習效果上,要保證學生充足的思維時間和空間。

  有時候想想,不知道自己小時候的老師是怎麼把我教會的。不知道他們沒有PPT、FLASH是怎麼上出那麼精彩的課的,他們沒有多媒體呵!這在我們今天很多人的眼裡也是不可想象的。

  不要懷疑技術的進步,我們依舊掌握著教學的主控權,既要有拿來主義,也要懂得放棄。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一定不要形式主義,要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讓它發揮它積極的作用,而不要讓它的先進性桎梏了我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