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學與技術論文格式

  電子科學論文格式的規範化,有利於實現學術的規範化。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使用學校統一格式,題目居中,學號等內容靠左側對齊,後面的下畫線要整齊。。題目要對論文***設計***的內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簡明、易讀,字數應在20以內。

  中文論文題目

  論文題目 黑體三號,居中。下面空一行。

  中文摘要

  “摘要:“頂頭,黑體四號,後面內容採用宋體小四號,摘要應簡要說明畢業論文***設計***所研究的內容、目的、實驗方法、主要成果和特色,一般為150-300字。下面空一行

  中文關鍵詞

  “關鍵詞:“頂頭,黑體四號,後面內容採用宋體小四號,關鍵詞一般3-5個,以”,“號隔開,最後一個關鍵詞尾不加標點符號,下面空兩行。

  英文論文題目

  所有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型,黑體三號,加粗,居中。下面空一行。

  英文摘要和關鍵詞

  英文摘要和關鍵詞除字型外同中文摘要和關鍵詞的格式要求,但“Abstract:”和“Key words:”要加粗。內容翻譯要準確,英文摘要的詞彙和語法必須準確。

  注意:如果內容教多,可以將英文題目、摘要、關鍵詞放到下頁。

  目錄

  “目錄”兩字為黑體3號,居中,下面空一行。

  第一層次標題“一、”頂頭,黑體、小四號,第二層次縮排一字,宋體,小四號,第三層次再縮排一字,宋體,小四號……,頁碼加小括號,頁碼前為連續的點,垂直居中。

  如果採用“1”、“1、1”、“1、1、1”的形式,則每層縮排半字。

  參考文獻按第一層次標題的格式。

  正文

  正文采用宋體,小四號,每段開頭空兩字,要符合一般學術論文的寫作規範,文理科畢業論文字數一般不少於6000字,工科、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字數視專業情況而定。

  論文應文字流暢,語言準確,層次清晰,論點清楚,論據準確,論證完整、嚴密,有獨立的觀點和見解,應具備學術性、科學性和一定的創新性。

  畢業論文內容要實事求是,尊重智慧財產權,凡引用他人的觀點、統計資料或計算公式的要有出處***引注***,計算的資料要求真實、客觀、準確。

  標題

  所有標題左側空兩字,數字標題從大到小的順序寫法應為:“一、”,“***一***”,“1、”,“***1***”,“” 的形式,黑體,小四號,左側空兩字,或者採用“1”、“1、1”、“1、1、1”……的形式,黑體,小四號,左側頂格。

  註釋

  採用本學科學術規範,提倡實用腳註,論文所有引用的中外文資料都要註明出處。中外文註釋要註明所用資料的原文版作者、書名、出版商、出版年月、頁碼。

  圖表

  正文中出現圖表時,調整行距至所需大小,返回正文再將行距調整為22磅。

  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次序列表於文後;文後以“參考文獻:”***左頂格***為標識;參考文獻的序號左頂格,並用數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以與正文中的指示序號格式一致。參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參考文獻條目的最後均以“、”結束。各類參考文獻條目的編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型別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任選***、***中譯本前要加國別***

  [1] [英]M奧康諾爾著,王耀先譯.科技書刊的編譯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6-57、

  [2] 辛希孟、資訊科技與資訊服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A集[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電子科學與技術論文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科建設探索

  摘要:本文從常州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定位和現狀出發,分析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一些應對措施。

  關鍵詞: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辦學定位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0-0104-02

  一、引言

  常州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辦學定位是:結合我校“大工程觀”人才培養特色,依據“卓越工程師”教育理念下工程技術型人才培養的原則,培養具備微電子、光電子領域的寬厚專業基礎知識、熟練實驗技能,能掌握電子材料、電子器件、微電子和光電子系統的新工藝、新技術研究開發和設計技能,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在該領域從事各種電子材料、元器件、光電材料及器件、積體電路的設計、製造和相應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工程技術人才。主要面向長三角地區微電子、新能源和新興光電行業。

  二、專業現狀

  1.社會需求情況。目前,電子科學與技術產業結構具有多樣性,既有勞動密集型的大型企業、大公司,更多的是小公司和小企業;既有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更有合資、獨資的外企。市場對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應求,特別是高層次設計人才的短缺。

  2.師資力量。本專業共有14位專職教師,其中教授1位、副教授3位,高階職稱教師比例為28.6%,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位,佔比64.3%,另有4位教師博士在讀,即將畢業。

  3.科研情況。現有實驗裝置資產超過300萬元,近五年來,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2項,市廳級以上專案4項,累計科研到款70餘萬元。發表三大檢索論文50餘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

  4.課程設定情況。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定時注重協調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學時比例,並且加強實驗教學環節,對於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動手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主要的專業基礎課有:類比電子技術、數位電子技術、量子力學、數學物理方法、熱力學與統計物理等課程。主要的專業課有: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半導體器件物理、MEMS技術、積體電路設計、微電子工藝原理與技術、工藝與器件可靠性分析等課程。實驗環節有:基礎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專業實驗、類比電路實驗、數位電路實驗。

  5.人才培養。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既有一定的數理基礎,又具備凝聚態物理、材料物理、微電子技術等專業的相關知識,在薄膜製備、微電子工藝、電子技術產品的研製開發以及在邊緣學科與交叉學科領域內就業的機會較多。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超過95%,學生最近在人才市場應聘的反饋資訊說明,我校本專業的學生與其他院校同專業的學生相比,就業有一定競爭優勢。另外,考取碩士研究生的人數逐年在上升,近5年,共有37名學生考取了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蘇州大學、山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大學、江南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校相關專業的研究生繼續深造,其中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考研錄取率分別達到12.3%、15.9%和24.2%。

  三、在專業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師資力量仍然比較薄弱,教師專業結構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和調整。主要體現在高階職稱的教師比例仍然較低,教師專業結構較分散且偏物理,具有微電子或半導體領域研究背景的教師較少。原因就在於:***1***本專業屬於熱門專業,全國相關的企業眾多,對高層次研究人員的需求較大,而培養相關專業研究生的院校相對較少,研究生畢業的規模還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2***企業給出的薪酬待遇較之高校要高出不少,這也是造成引進不到具有專業背景教師的一個極重要原因。***3***近一半教師是從事理論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與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工科背景相差很大,很難為專業建設提供必要的支撐。因此,需要進一步調整教師的專業結構。

  2.科研平臺和專業實驗室建設仍需大力加強。物理學科在校內是屬於弱勢學科,不僅缺少高層次領軍型的學術帶頭人,而且教師的科研水平還有待提高,因此面臨著科研經費少、科研裝置缺、科研氛圍不濃厚等問題,科研平臺的建設也存在著巨大的壓力。雖然近年來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購買了一定數量的實驗裝置,基本滿足了本科學生專業實驗、畢業論文和研究生科研的需要,但仍然面臨與實際生產聯絡不緊密、裝置利用率低、維護人員缺、維護經費少、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問題。

  3.專業的教育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育質量、招生規模和培養方向與市場的關係是一種相互制約、相互相成的辯證關係。教育應該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在社會需求和市場調節的作用下,如何提高教育質量是一個重大和綜合性的課題。在這方面存在著:***1***缺少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教師,課程設定不規範,不是按需設課而是“因人設課”。***2***教材選擇和講授內容沒有統一標準,仍然是“因人而異”。***3***課程知識講授與實際生產聯絡不緊密,容易造成“照本宣科”的現象;***4***學生學習多以“自我為中心”,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對專業認識不夠、畢業去向不明等問題。因此,必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抓“質量”,只有經過“教”與“學”雙方的協調發展,才能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

  4.專業實驗教學環節有待進一步加強。專業實驗的教學能使學生掌握實驗知識和實驗裝置的使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近幾年學生的就業情況看,專業實驗為學生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目前出現了專業實驗開設數多、教學學時長、所需教師多,而教師個人工作量少、無人願意承擔實驗課程等問題。

  5.畢業生的就業導向有些許偏離。由於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主要面向光伏企業,而且就業形勢良好,這直接導致下面幾屆的學生認為本專業是面向光伏企業就業的,甚至有些老師也有同樣的看法,這就限制了學生的就業面,也會使就業形勢容易受到國際國內大環境的影響,而電科專業的學生培養和就業應當是面向整個微電子行業的。   四、專業建設措施

  1.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因為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科研水平全部依託於此。師資隊伍建設應外引內培相結合,堅持以引進具有博士學位的高層次人才為主,並且重視制度設計,形成一整套卓有成效的人才引進、使用、培養和激勵機制。***1***引進的人才應能滿足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以及凝聚態物理、光電資訊材料碩士點建設的需要,可定位於引進具有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積體電路設計、MEMS技術等領域研究背景的年輕博士,其中主要以引進半導體材料與器件領域的人才為主。考慮到專業的長遠發展,應儘可能引進實驗研究人才,相關的學科有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等。***2***在人才引進後的使用上應明確其主要任務是科研和專業建設,有計劃地為其搭建科研裝置。***3***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和獎勵制度。人才引進工作應主動出擊,按需引進,省內外相關的院校有: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蘇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學院等。

  2.科研平臺建設。好的科研平臺是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的一個關鍵因素,也是提升整體科研水平的重要保證。而目前的現狀是投入到科研平臺建設的經費較少,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不過,《常州大學“十二五”事業規劃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建設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因此,我們應加強科研平臺建設與專業實驗室建設的融合,使基礎科研平臺不僅能滿足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需求,而且能滿足凝聚態物理和光電資訊材料專業碩士生、相關教師的科研任務,以科研帶動教學。

  3.課程建設。課程建設是教學質量提高的保證,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專業課的開設必須滿足專業發展的需要。為此,教研室應認真討論每一屆學生的培養方案,根據市場需求、人才引進等情況及時調整培養方案。可以新增一些與專業、就業聯絡緊密的課程。***2***注重教材的通用性、經典性和新穎性。選擇本專業多數院校都採用的教材。經典教材是國內或國外在本專業學習中長期使用並得到公認的優秀教材。學生通過經典教材的學習能夠較為全面、系統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並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的新穎性是指新版和再版教材包含有本專業的最新知識和技術的內容,學生通過新版教材的學習能夠了解當今世界上本專業領域中的最新知識和發展方向,拓展知識面。***3***為了解決目前出現的課堂講授“照本宣科”、書本知識與實際生產聯絡不緊密等問題,可以考慮有計劃地、有選擇性地選派專業課教師下企業鍛鍊,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4.專業實驗教學環節。針對目前專業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可以考慮大型裝置的相關實驗課仍由原先的幾位老師承擔,其餘實驗課由新引進的博士上,適當增加實驗課教學的工作量。此外,除了目前已開出的專業實驗,應充分利用已購買的裝置,開設與企業生產工藝相關的專業實驗,學習與製備一些半導體器件,同時應投入經費、人力,保證有專人負責維護、保養這些裝置。

  5.專業思想教育。專業課教師、系部負責人應加強對低年級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使其對專業有清楚的認識,引導學生做好專業規劃,明確學習目標,儘早準備。可以通過教師講座、請已經工作或讀研的同學參加座談會、進企業參觀實習等形式開展專業思想教育。

  參考文獻

  [1]劉繼春,毛劍波,楊明武.“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科建設探索與實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138-141.

  [2]王健,樊立萍.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20***:56.

  [3]方玉明.如何切實有效提高微電子新專業的學科建設[J].人力資源管理,2010,***4***: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