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學論文

  環境是相對於某一事物來說的,是指圍繞著某一事物***通常稱其為主體***並對該事物會產生某些影響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稱其為客體***.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淺談對農業環境保護的認識

  摘要: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程序的加快,農業汙染問題已成為制約農業經濟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中最受關注的問題。文章簡單闡述了農業環境汙染的來源及防治措施。

  關鍵詞:環境;汙染;防治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7-0189-1

  隨著一系列富農惠農政策的實施,更使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但是,伴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環境正在不斷惡化,有些地方環境汙染相當嚴重,嚴重破壞了農業基礎條件,農產品安全出現問題,威脅著農民生命安全。

  1 汙染來源

  1.1 生活汙染

  1.1.1 生活垃圾 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增加,由於受農村財力不足環保基礎設施缺乏影響,農村垃圾處理主要採取填埋、焚燒,隨意傾倒等單純的方式,汙染周圍環境,又造成二次汙染。

  1.1.2 生活汙水 最近幾年的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為農民生活用水提供了便利,而客觀上也增加了農村汙水的排放量。農村汙水絕大多數沒有經過處理,直接影響農村的人居環境,滲入地下或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體嚴重汙染。

  1.1.3 炊煙汙染 我國農村多數農戶炊事採用作物秸稈或薪柴,產生大量煙塵,不僅危害農民自身健康,而且汙染空氣,部分地區依靠薪柴做飯取暖,大量砍伐樹木,破壞地表植被,對生態環境危害極大。

  1.1.4 糞便汙染 廣大農村各戶多為旱廁,人的糞便露天堆集,不僅直接汙染居住環境,也成為蒼蠅和病菌的孽生地,傳播疾病,危害健康,更有甚者,部分本地農民,直接將糞便傾倒於溝渠、池塘、荒地,汙染更大。

  1.2 農業生產汙染

  1.2.1 化肥農藥汙染 大量施用化肥且施用結構不合理,造成土壤板結,而且大量施用的化肥得不到吸收,隨灌溉和降水流失,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汙染。農藥的大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特別是大量施用巨毒農藥,隨意丟棄農藥瓶及回收農藥保管不當,對環境造成汙染。現行推廣的“白色農業”,造成大量使用塑料薄膜,由於回收不力,形成“白色汙染”。

  1.2.2 畜禽糞便對環境的汙染 養殖小區、養殖場和散養戶排出的糞便、汙水、廢氣物,其中大部分尚未有效處理和利用,隨意露天放置或在糞溝中流淌,病菌在其中繁殖,成為重大的汙染源。許多養魚農民向庫塘投放畜禽以便催肥水體,造成農村塘庫水源的汙染。

  1.2.3 秸稈對環境的汙染 作物收穫後產生大量秸稈,有的農戶將作燒材放置於房前屋後、村邊街道,影響村容村貌,秸稈年久腐爛,也汙染農村環境,並且,大量秸稈存放於村落庭院也存在著巨大安全隱患。部分燃料充裕的農民在田間直接將秸稈燒掉,對大氣造成很大汙染。

  1.3 工礦企業和城市對農村環境造成的汙染

  1.3.1 鄉鎮、村辦企業的汙染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湧現出一大批鄉鎮、村辦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這些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生產工藝落後,不具備必要的環保條件,加之追求眼前利益,根本置環境保護於不顧,大量排放汙染物,成為農村環境的重要汙染源之一。

  1.3.2 “五小”企業和城市的重汙染企業大量向農村轉移 由於城市環境整治力度的加大,五小企業和城市裡的一些重汙染企業無法在城市立足,紛紛向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轉移,給當地農村環境造成很大危害。

  1.3.3 工業園區,城市工業企業退城進郊,城市生產生活廢水給農村環境帶來汙染 由於一些企業環保設施相對滯後,特別是汙水處理設施不足,部分園區汙水經管網集中收集後直接排放到周圍的河流,湖泊水庫中;城市生產、生活產生的大量汙水,也由於汙水處理能力限制,直接排放,給城郊地表水,地下水造成嚴重汙染。

  1.3.4 城市垃圾對農村環境造成汙染 隨著城市化程序加快,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所產生垃圾的數量加大,城市規模膨脹,使城市地域不斷向郊區農村擴充套件。而由於城市垃圾處理能力有限,大量城市垃圾得不到處理,城市不斷向周邊農村輸出垃圾,許多村莊周圍變成城市垃圾場,處於垃圾包圍之中,加劇了農村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2 防治措施

  2.1 加強農村環保宣傳教育

  加強農村環保宣傳力度,讓農民瞭解環保知識,認清危害,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也可在農村中學中增加環保知識教程,使農民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促進農村環境的改善,

  2.2 遏制企業汙染、強化農村環境的監管力度,加強環保審批

  環境監管不應只設在城市,針對農村鄉鎮企業的增加、汙染加重,必須加強環境監察力度,對一些汙染嚴重的專案加強審批管理,嚴格把關。

  2.3 科學處理垃圾、遏制企業汙染和城市垃圾向農村轉移

  杜絕城市汙染向農村轉移,農村生活垃圾實現集中堆集,及時清理,合理處置。

  2.4 合理使用農藥化肥

  針對我國農村化肥過量施用的情況,各級農技部門應積極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預報工作,及時向農民釋出當地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資訊,指導農民及時有效的施藥,並大力提倡使用高效低殘留的農藥,減少農藥使用對環境的危害。

  2.5 推進生態農業發展

  要在廣大農村推銷清潔生產和迴圈經濟模式,普及和推廣沼氣池建設,利用人畜糞便和作物秸杆等廢棄物資源,生產沼氣燃料和沼液沼渣等高效的有機肥料,帶動養殖業和綠色、無公害種植業的發展。充分利用農業廢棄物,拓展生物能的開發渠道,積極實施秸杆發電、秸杆顆粒燃料、秸杆氣化、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轉化等工程,延伸農業產業鏈,探索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作者簡介:李延傑***1971-***,女,河北獻縣人,就職於四平市環境監察支隊,研究方向:環境保護。

  篇二

  健全完善環境保護制度研究

  摘要:文章就現階段國家環境保護體制、環境保護規劃理念、環境保護地方制度和環境保護公民參與等幾個方面在執行中存有的問題進行了剖析,並針對性地就其完善和健全提出了策略建議。

  關鍵詞:環境保護公民參與地方制度

  作者簡介:鄒榮,雲南省德巨集州盈江縣環境保護局職員,環保助理工程師。

  中圖分類號:D92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1***08-049-02

  面對我國愈來愈嚴峻的環境汙染態勢,政府已開始下大決心採取措施遏制環境汙染。與此同時,環境保護工作必須高度重視相關環保制度建設,而要推動環境保護制度的健康執行,亟須對現有環境保護制度進行健全和完善。

  一、完善環境保護相關體制

  ***一***環境保護體制存在的問題

  儘管目前在全國各省都建立了與之匹配的完整的環境保護體制,然而環境保護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現有國家體制中就環境保護工作的的條塊分割造成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