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行車組織論文
在當今交通運輸體系中,鐵路運輸憑藉其運量大、運價低和運程遠等優勢成為主要的運輸方式,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一
關於鐵路行車組織模式的研究
【摘要】:在當今交通運輸體系中,鐵路運輸憑藉其運量大、運價低和運程遠等優勢成為主要的運輸方式,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鐵路的運能和運量的矛盾隨之而生,通過合理的行車組織模式,可以有效緩解這種矛盾。本文將結合筆者的實踐工作經驗,詳細闡述鐵路行車組織的規則、鐵路行車組織的幾種模式以及保證鐵路行車組織安全措施。
【關鍵詞】:鐵路行車 組織模式 規則 安全措施
【 abstract 】 : in today's transportation system, railway transportation, with its big, freight volume low and YunCheng advantages such as far as the main mode of transportation, bu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railway transport capacity and freight volume contradiction born then, through the reasonable driving organization mode,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contradic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a railway traffic organization rules, a railway traffic organization modes and ensure a railway traffic organization security measures.
【 key words 】 : a railway traffic organization mode rule of the safety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F530.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鐵路行車組織就是鐵路充分利用各種技術、裝置,組織列車合理安全的執行,最終實現貨物或者旅客運輸過程的組織、計劃工作,是鐵路運輸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的內容包括:車站內外的工作組織、列車執行排程組織、列車接發工作組織、技術計劃和運輸方案等。
鐵路運輸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例如:運量大、成本低、速度快、適應性強、可操控性強、便於修建、投資風險小等。其特點表現在:覆蓋範圍大,連線省份,貫穿全國;容易排程,便於管理;責任明確,易於指揮;工種繁多,協同運作等等。正是由於這些特點決定了它的優點,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缺點。
一、我國現階段鐵路行車組織的現狀以及重要性
現階段鐵路行車組織大方向上是良好的、健康的,但由於起步時間較短、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對運量和運速要求的提高以及對應的基礎設施不合理、不完善,導致在一些行車組織細節上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大城市間的客運能力遠遠不足、大型貨物運輸能力弱,鐵路運輸速度慢,在一些行車組織排程上不合理,有的路段的使用率達到超負荷,有些路段的使用率不及20%,東西部鐵路網鋪設不均衡,基礎裝置陳舊維修不及時等。
鐵路合理有效的行車組織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合理鐵路行車運輸是國家的大動脈,四通八達的鐵路線將全國各地連線成為一個整體,加強了各地區的物質文化交流。其次,鐵路是國家的先行企業,大型企業為了便於運輸材料和裝置,必須先修鐵路。再次,鐵路運輸能夠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給人們出行帶來了便利,同時也是國防建設的重要內容。最後,健全的、高效的、合理的鐵路行車組織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是一個國家人民生活幸福指數的重要標準。鐵路的行車組織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這樣,才能保證行車的高效性和安全性。【1】
二、鐵路行車組織應該遵循的原則
鐵路行車組織規則是嚴格按照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的要求制定的,並結合了運輸條件、自然環境、地理位置、行車裝置等實際條件。主要包括:
***1***安全性原則。對行車裝置的檢修維護要及時,例如:對新建、改建的裝置必須保證安全,變更線路路面應該保持原設計標準。行車工作基本規定主要包括車站內部的工作規定,以及訊號員,操作員都有明確的要求。排程工作:排程作業的指揮、命令的下達、調車速度的規定都有明確規定,對一些不可預知的危險,要有安全預案措施。
***2***高效性原則。行車組織應該是高效的,例如在車站內,提升檢票速度和列車的進出站速度,在行車排程時候要提前做出預測,提前發出排程指令。
***3***合理性原則。保證時段行車的均勻性和路段行車的合理性,不能在同一時段出現行車執行的高峰期,又在另一時段出現低谷期;同時要要避免同一段行車路段超負荷工作,而另一段的利用率有不足。
***3***經濟性原則。合理的行車速度以及經濟的載重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鐵路的經濟收益。
三、鐵路行車組織的幾種模式及特點和未來行車組織模式
***1***客貨混跑模式。即為同一方向客車和貨車在一條鐵路上混線執行,基本模式是優先滿足客車的執行,然後再來滿足貨車的執行,在裝置利用率最大化以及通過能力最大化的前提下實現全天候混跑。這種模式的主要任務是滿足國民經濟和人們的出行需求。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改變,這種模式已經不再適合市場化經濟的需求。【2】
***2***客貨分線行車。即為同一方向的客車和貨車分別走不同的線路,根據他們速度和對線路的要求不同設計出不同的執行線路,兩者的執行是互不干擾的。在一些線路繁忙的幹線,應該採取客貨分線行車的模式,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列車的通過能力,同時也會有效降低線路、裝置的損耗。這種模式也能較好地滿足由於經濟增長帶來的客貨運量增加較快的難題,它將會是繁忙幹線運輸未來發展的方向。
***3***按照時段行車。例如:白天全部執行客車,夜間全部執行貨車;或者白天以客車執行為主,兼顧部分貨車,晚上以貨車執行為主,兼顧部分客車。這兩種執行模式的優點在於消除了客貨列車由於車速差而對通行率造成的影響,同時也滿足了人們出行的需求和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缺點是造成一些裝置過度使用,而另一些裝置利用率低,同時對線路的通過能力影響很大,也存在一些由於速度差帶來的安全隱患。【3】
***4***按照行車量分時段執行。這種執行模式不僅能夠克服混跑模式帶來的弊端,又可以使裝置的利用率達到最佳,使線路的通過能力達到最大以及能夠滿足人們對出行的需求,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執行模式。
針對鐵路未來的行車模式,將會是智慧高速行車組織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由智慧決策系統和模擬系統構成。這個智慧系統會對各種確定因素***執行路線、訊號控制系統、自動閉塞系統等***和不確定因素***機械故障、自然災害、惡劣天氣等***預先建立排程方案,它會根據具體情況隨時調整行車組織方案,從而提升運輸效率和行車安全。這個智慧系統可行性技術支援為:資料庫技術、智慧決策支援理論、建模理論、模擬技術等。
四、保證鐵路組織行車安全的措施
影響鐵路組織行車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是由人、環境和裝置三因素複雜的交織在一起而導致的,並不是由哪一個單一因素導致的。因此在保證鐵路組織行車安全應該充分考慮人的可靠性、環境變化的預測性以及裝置的效能性。具體的措施如下: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職工的思想素質,增加他們的責任感和意識感。
***2***完善組織行車人員的招工、培訓、考核制度,並且定期對他們進行身體檢查和心裡檢測,加強職工的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
***3***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避免疲勞工作狀態,把安全和利益與職工緊密掛鉤。
***4***嚴格控制設計、製造、維修、、安裝、保養等裝置的質量,提升裝置的可靠性。
***5***優化和排除人為錯誤的裝置,例如:自動停車裝置、列車執行速度的測錄裝置、無線排程電話等。
***6***對各種固定和移動裝置、安全作用裝置、救援搶險裝置、道口裝置的質量嚴格控制。
***7***對行車路線的途徑的地區的天氣狀況作出準確的預報,然後針對特定的天氣變化作出及時的調整。
***8***在修建鐵路時候,應該儘量避開天氣惡劣、地質災害頻發的地區。
***9***優化行車管理的缺陷,對組織行車有一套完整的、可行的、高效的管理執行方案。【4】
影響鐵路組織行車安全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根本在於管理,只有在管理上狠下功夫,認真落實安全第一的不變宗旨,鐵路組織行車的安全是可以控制和保證的。
結語
現階段我國鐵路行車組織能力還不能夠滿足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們對於快速出行的要求,因此鐵路仍然需要擴大路網鋪設規模,提高行車速度,提升技術裝置條件,優化行車組織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快速、安全、便捷的鐵路行車運輸。
【參考文獻】
[1] 樸愛華,胡安洲.我國高速鐵路列車執行組織問題的研究[J].鐵道學報,2006,18 ***3***.
[2] Rivier ,R.E. Tzieropoulous , p. Interactive graphics models for railway operational planning.In: Florian .M***Ed***, the practice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Amsterdam.245-259.
[3] 目組.武合鐵路站場裝置適應性研究[R].武漢:鐵道第四勘察設計院,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2005.
[4] 鐵巖,對調整營業站佈局過程中若干問題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鐵路,2004,***6***:44.4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