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行政的管理論文

  行政是各級人民政府嚴格依照法律的規定推行公共行政並採取有效措施保證法律實施的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依法行政 法治行政

  摘要:本文從依法行政的內涵、基本要求,淺談法治行政、依法行政對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意義。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s connotation,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discussed that shallowly the government by law administration, the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to transforms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the important meaning.

  關鍵詞:依法行政 法治行政 政府職能

  key word: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government by law administration government function

  一.依法行政的內涵

  依法行政是各級人民政府嚴格依照法律的規定推行公共行政並採取有效措施保證法律實施的活動。依法行政中的“行政”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所從事的對公共事務的管理活動。因此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在從事公共事務的管理活動過程中,必須遵守法律,符合法律規定,完全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依法行政的標準。依法行政的根本含義是要用法來管理社會,而不是用法統治行政相對人,行政相對人與行政機關處於同一管理規範之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行政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指“執行事務”、“政務的組織和管理等”。依法行政即政府守法,它具有如下特徵:1.在法律面前,政府沒有任何特權,政府必須立於法律之下,它們只是法律所體現和表達的國家意志的執行者,它們所擁有的行政職能是國家意志的延伸。行使權力,是管理國家行政事務的需要,除去該種權力之外,它與公民和其他當事人一樣,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府行為的內容不得與國家法律相牴觸。政府在其活動中有自由裁量的權力,然而,自由裁量並非漫無節制政府行為的內容必須遵守法律的原則,而不得以遊離或獨立於法律內容之外的所謂自我意識而為所欲為。3.政府不僅是行政權力的行使者,而且是義務的承擔者。相對權力而言,強調政府的義務性規範更具有實際意義。

  二.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1.合法行政是行政合法性原則在行政領域的內在要求。

  合法行政要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2.合理行政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範疇,尤其適用於行政活動

  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1***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2***考慮相關因素原則。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3***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3.程式正當要求構成行政行為的方式、步驟和時間、順序要符合法律程式

  ***1***堅持公開原則。公開是對行政行為的一項基本要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國家祕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祕密、個人隱私外,應當公開進行。***2***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公平公正的本意是公道正直,沒有偏私。這就要求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事公道,不徇私情,合理考慮相關因素;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不因相對人的身份、民族、信仰、性別而有所歧視。***3***聽證原則。在行政程式上要保證相對一方當事人對行政行為發表意見,並且使這種意見得到應有的重視。“公開原則”中的聽證,主要體現相對人對行政行為的“知”的權利。***4***順序原則。要求行政程式的各項制度表現為一定的順序性,如果違反了規定的順序,即為違法或不當行政。順序原則是行政程式的時間性的表現和要求之一,其實質是保證行政程式的合理運用,防止因時間的差異而對相對人造成侵害或損害。

  4.高效便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之一,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利益和社會效益

  在行政管理過程中,行政機關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任其發展下去,必將直接有損於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地位和形象,有損於黨和國家的前途,勢必會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行政機關必須要堅持高效便民原則,要真正做到高效便民,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應該不斷增強服務意識,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活動,應當遵守法定時限,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無論是公平優先還是效率優先的國家,都把效率問題放到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因為沒有效率的公正是虛假的公正,暫時的公正,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公正價值。

  5.誠實守信是政府機關的道德準則

  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這就是行政法上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政府是否守信,不單是政府官員的個人素質和品行問題,而是政府機關行使權力的觀念和責任問題。只有當每一個政府官員都能對政府權力的來源和行使規則有一個正確深刻地瞭解,認識到政府的每項權力都來自人民的賦予,必須在合法的範圍內以合理的方式行使權力,錯誤行使權利必須承擔責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樹立起守信的觀念。

  6.權責統一實際上是賦予行政機關的義務和責任

  行政機關必須採取積極的措施和行動依法履行其職責,擅自放棄、不履行其法定職責或違法、不當行使其職權,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權責統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和責任的統一。依法做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三.法治行政的基本理念

  1.公共行政理念

  公共行政是行政的首要理念,它衍生出公開、公平、公正和公信原則。行政為社會和公眾提供公共政策、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務,為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務著想,為人權保障和發展開發資源和環境。公共行政應當成為公開行政。行政為公眾之事,自當公之於眾。行政暗箱操作易於滋生行政私化,公開行政便於維持行政的公共效能和促進行政民主化程序,行政公開利於公眾參與行政過程,增強行政動力從而發展著行政效率,並能深化對行政的監督從而保障著行政方向;公共行政應當成為公平行政。

  2.平衡行政理念

  平衡行政是行政的根本理念。在民主憲政體制中,無論行政權力與其它國家權力構建了怎樣的關係,制約和平衡已成為權力關係的基本精神。但廣泛存在的權力領域背離權力制衡精神的行政權力的擴張侵蝕著立法和司法的地盤可能突破憲法框架容易形成行政專橫。行政專橫同樣會阻礙行政領域權力與權利關係的平衡、穩定和發展。因此,行政過程不應是單純權力意志的體現而可以描繪為行政方與相對方兩個方面對行政關係的共建。任何本位思想和觀念都會有損權力與權利既獨立又統一的和平共處,民主立憲和憲法指引下的制度發展,比如立法制度、程式制度、司法審查制度、國家賠償制度的構建與完善,是權力與權利和平共處與平衡發展的根本保證。

  3.法治行政理念

  行政是國家行政權力依法律要求的行動。法治的主要涵義是法律對政府擁有絕對權威,政府的權力行動符合法律要求,是法治行政的一般標準。法治行政說明了法律與行政的關係,其意義可以濃縮為法律對行政具有絕對的權威和支配力,其屬下包含了權自法出、法律保留、行為有據、法律優位、程式規制、司法審查等觀念判斷和制度選擇。它說明行政權力應當來自於法律的規定,特別是對公民權利產生直接影響的權力必須由法律明示,行政亦無法外特權;行政作用於社會事務但凡關涉公民基本權利義務的事項行政應保留給立法由法律規定,行政不得取代法律;行政權力行為應當接受立法給予的規範指引,對公民權利產生不利影響的權力行為必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4.程式行政理念

  程式行政是行政的關鍵理念。程式法治原則展現著程式法治理念。程式法治所應遵循的民主原則、公正原則和效率原則,恰是現代法治精神和人權理念的深刻體現。民主原則是程式設計和程式法制化的基本原則。不講民主原則的程式往往遠離控權精神和人權理念,以往阻礙公民權利實現的程式壁壘在現行行政法中尚有殘存,它們無論如何也無法與控權和人權等概念相聯絡。公正原則是程式法治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公正是程式的生命,不講公正的程式難負推進法治程序和促進人權保障的使命。效率原則也是程式法治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效率是現代行政的重要特徵和生命基礎,通過程式實現效率是行政法制的合理選擇。樹立程式行政理念既有利於摒棄因程式隨意而產生的不公正,又有利於實現效率。程式制度之於程式原則和程式法治的意義表明,只有重視程式立法,通過程式立法建立和完善程式制度支援系統,才能促程序序民主、公正和效率原則的實現,才能使程式法治和整個法治融會平衡精神,通過控權表示對行政法領域人權的關懷。

  四.依法行政對轉變政府職能的意義

  政府職能是通過政府行政官員及其公務員以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制定發展目標和履行具體職責的事實,作用於民眾思想感情而產生的一種綜合認識。政府官員和公務員的作為直接影響著民眾對政府的依賴和對政府職能的認識,從而使政府具有崇高的威信,巨大的凝聚力和強大的號召力。這就要求政府行政官員和公務員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增強執法意識,規範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水平,同時做好執法監督和執法檢查,避免主觀性和隨意性,防止行政權力的濫用。

  依法行政既是依法治國的關健和核心,又是依法治國的基本內容。當前,依法行政的突出矛盾並不是無法可依,而是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確實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執法不公以及以權壓法、以言代法、權錢交易、貪贓枉法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落實嚴格依法辦事,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來規範行政行為,尤其是政府行政官員和執法部門的公務員必須正心修身,以身作則,將依法行政行為置於廣大民眾的監督之下,做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轉變政府職能要求建立責任型政府、服務型政府、法制型政府、科技型政府和開放型政府,這一多層次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法治行政。

  依法行政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需要。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相應地要求政府轉變職能,實行政企分開,政府不再幹預企業的經營活動;另一方面,政府應通過大量的行政法規強化政府職能,解決社會問題,緩和社會矛盾,有效地管理現代社會,使政府的權力合理分配,職能合理劃分,人員合理配置,成為權、責、職相統一的政府。

  依法行政是保持黨和政府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重要前提。只有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才能有效地避免政出多門、朝令夕改以及“人在政興,人去政息”的混亂現象,從而保證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得到長期正確和穩定的貫徹執行,從而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依法行政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徑。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決策,按法律規定的程式辦事,避免處事不公、錯誤和違法,減少糾紛和矛盾,是依法行政的核心。同時,為保證行政管理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行政管理和實施中,要嚴格遵守法定的操作規則,努力在提高行政效率中依法行政。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必須徹底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堅持在法律的約束下實施行政行為。健全監督機制,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處於支配地位,享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因此監督其行為,防止其權力濫用就成為依法行政,建立法治國家的重要內容。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