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論文參考範文

  班級管理是輔導員的中心工作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班級的重要作用決定的。輔導員是學生班級的管理者和引導者,良好的班級對大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班級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班級管理論文範文一: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管理思考

  ***同志於2002年發表了《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在該談話當中,***同志明確提出:我們的教育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想做好這個系統工作,需要我們的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全力支援。本次談話無疑是為我們的家校共育打了一劑強心針,有力地推動了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程序。那麼,小學生家長究竟如何參與我們的班級管理呢?我將總結幾點建議,闡述如下: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並不僅僅是我們學校的教師需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我們的家長朋友們同樣需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傳統的小學班級管理主要是由我們的班主任來執行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當中可謂是具有絕對的權威性。而家長參與班級管理之後,這二者之間必定會在某種管理理念上產生衝突,給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阻礙。我認為,我們的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在內心深處真正接受和理解家長參與班級管理這一方式,要真正認識到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重要作用。唯有認識到這一點,教師才能真正轉變觀念,並接受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這種家校共育方式。而對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而言,他們也應該積極配合班主任老師的工作,有效參與到班級管理的工作中去。不可否認,小學生家長的學歷以及綜合素質都不盡相同,對於那些學歷較高且在孩子教育管理方面有獨到心得的家長朋友們,我們應該積極鼓勵他們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去。而對於那些學歷較低且綜合素質較低的家長朋友們,如果他們沒有好的建議,班主任老師就可以和他們溝通,請他們在適當的時候配合教師的管理工作,從而讓家長朋友們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發揮其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健全組織,有效參與

  也許有人會問:究竟如何能夠有效地讓那麼多的家長參與到我們的班級管理中呢?事實上,想解決這個問題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需要建立一個家長保障團就可以。在家長保障團內,可以由眾多家長推薦一個團長,團長的任務就是專門負責家長保障團的具體組織工作。除此之外,還需要在該團體內確定一些“職位”並推選出相應的“任職人員”,專門負責團內工作。家長保障團可以定期開會,就班級管理中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而最終的討論意見則由團長向班主任老師進行傳達,徵求班主任老師的意見。班主任老師也需要有效參與到家庭保障團中。例如,班主任老師可以通過組織家長保障團會的方式,向家長朋友們通傳班級管理的近況。如,某某學生最近學習成績急速下降,請家長朋友們獻計獻策來解決該問題。又如,班級內最近需要開展一項演講辯論活動,徵求家長朋友們的具體組織意見。再如,學校要組織開展歌詠比賽,請家長朋友們獻計獻策,幫助班裡的同學進行演練等。如此一來,就可以發揮群體的智慧,有效地對我們的班級進行管理。“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三、定期培訓,提高素質

  小學生家長的情況是參差不齊的。為了有效提高家長朋友們的綜合素質,我們還需要對家長進行定期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具體方法、家長參與班級管理需要具備哪些素質等。通過類似的培訓,可以有效提高家長的綜合素質,進而讓我們的家長有效地參與班級管理。對於家長的培訓,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從外面聘請專家來校進行演講。如果沒有這一條件,則可以由學校負責教學管理的領導來開展座談會,也可以由各個班級的班主任來負責家長朋友們的相關培訓。為了增強培訓效果,在培訓完畢之後,可以進行訪談,瞭解家長的培訓情況,進而提高家長對培訓的重視度。培訓結束之後,學校還可以把具體的培訓內容印製成紙質材料,讓家長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學習。

  四、有效考評,激發參與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不免會有一些家長朋友們在班級管理中表現得不積極。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制定專門的考評體系,對家長參與班級管理進行有效考評,從而不斷激發家長朋友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例如,班主任可以每個月都對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情況進行考評,具體的考評結果應該在班級公告欄內進行公佈。對於那些積極參與班級管理的家長應該提出表揚,或為其頒發獎狀。對於那些參與積極性較低的家長也應該提出批評,鼓勵他們在接下來的時間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這種做法也會對我們的小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家長受到表揚的學生自然會表現得更好,家長受到批評的學生回去之後也會積極要求家長今後要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管理是一個較新的課題,還沒有在國內的大部分學校有效開展起來。因此,我們需要對該課題進行不斷的探索,探索出更多有效的策略,來促進家長朋友們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管理一定會成為一種常態。

  班級管理論文範文二:班級管理中激勵教育的應用

  一、激勵教育時機要恰當

  1.學生的學習環境發生變化時運用激勵教育

  環境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當環境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從一箇舊的環境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時,學生的內心的感受非常明顯,往往在這個新的環境裡,學生都要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做一個更好的學生,以受到老師與同學們的關注。對於這種情境,我已經觀察了很長時間,我也在這個時候多次對學生實施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學生的熱情得到了我的鼓勵。

  2.學生取得了成績時運用激勵教育

  學生的行為是在某種動機的策動下,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而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心理活動,通過努力取得一些成果,這些成果反過來又會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所以,當結果是好的,達到了學生的期望時,這種行為就會在下一次會重複出現,進而起到激勵作用。如果我們班主任沒有抓住這些時機,不能很好的強化這種行為,強度會逐漸減弱進而失去作用。

  3.當學生遇到困難時運用激勵教育

  雖然學生的學習生活是相對平靜的,但是學習壓力對於一個初中生來說有是相當大,他們在學習中或多或少會到遇到一些困難,既有學習上的困難,也有生活中的困難。無論他們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比如學習成績下降而久久不能提高、與同學的交往產生矛盾而不能解決,這時,他們稚嫩的心靈要承受巨大的壓力而急需要老師的幫助,他們得到幫助的願望很強烈。班主任老師要善於及時發現,關給予關切理解,伸出熱情之手,幫他們度過難關,此時產生的激勵效應效果非常好。

  4.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時運用激勵教育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是的,初中生還是個孩子,他們在成長中難免會出現或多或少的不是。但是,每個孩子都是上進的,只要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他們都會有改過之想,想做一個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也想得到同學們的認可,這種“悔悟”是一個良好的教育機會,我們老師要抓住這一機會,給他們鼓勵,相信他們在自己的努力下會改過從新,做得更好,進而成為一名好學生。

  二、把握好激勵教育度

  對學生的激勵教育並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當,把外界教育影響與學生思想結合起來,把情感與意志結合起來,達到一定的度,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1.激勵教育的角度要準

  對學生的教育是老師與學生矛盾解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撞擊,這是心理與心理的碰撞。所以,在進行激勵教育時要選好角度,並根據情況的變化而隨時變換角度,找到一個點,這個點是最好的切入點,能讓學生很好的接受。

  2.激勵教育的火候要適中

  激勵教育面對的是不同的學生,他們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等都不同,教育的場合也不同,因此,激勵教育的火候也不同,初中生的心理正在發展,他們正處於半幼稚期,自覺性不高,做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好奇冒險會出現很多偶發事件。這時,班主任老師就要冷靜的分析學生的問題,以寬容的態度面對他們,不可過激。

  3.激勵教育的時機要把握準確

  激勵教育不是不分時間不分場合,也不是可以用在任何情況下,所以,老師要抓住激勵教育時機。對學生多一份觀察、多一份瞭解,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及時表揚鼓勵,使外界刺激與學生的自身行為快速結合起來,形成良好的行為方式並固定。總之,激勵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好的,這樣,學生在老師的激勵下有了進步的動力,是學習的源動力。激勵教育要基於對學生的瞭解和愛之上。激勵不是簡單的表揚,也不是放縱。老師在激勵時,要讓學生樹立信心,並能體驗到在激勵下的成功,並把這種激勵變成一種內在的進步動力。激勵是需要方法的,激勵的作用要讓學生通過努力表現才能體現出來,激勵是老師的行為,也是學生的進步之源。老師的激勵如果不能讓學生所接受、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要從老師的方法上找問題,更要問學生為什麼時時看不出進步。只有老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合力,才能發揮激勵的作用。當然,激勵也不是班主任自己一個人的事情,也需要各門學科的老師與班主任一道相互配合,齊抓共管,才能發揮更大的效應。


班級管理論文的參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