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最後一排讀書筆記

  《坐在最後一排》用白描手法告訴我們教育講究方法,就沒有所謂差生。那大家的心得都寫了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篇1

  重溫《坐在最後一排》這篇文章,我真的明白我錯了,我在兒子的教育中是個失敗者。電子琴通過十級考試、參加羽毛球訓練、幼兒園結業典禮主持人,這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啊,我為什麼要為那一丁點瑕疵而痛苦糾結呢。兒子主動請教學業問題,體現了虛心好學的良好品質,我為什麼就不能耐心細緻、不厭其煩呢。兒子月考沒考好,但對於他的起點來說,已經是一種進步,為什麼就不能鼓勵加油呢。聯想到兒子進入金東方後,校長在開學典禮上說“不會放棄每一個孩子”;班主任候老師總是激勵他,“有潛力”,“一定會成功”,我更是相形見拙,無地自容。同樣是教育下一代,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咋就那麼大呢”?!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應當象尊敬上帝一樣尊重孩子”。激勵、表揚、欣賞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鼓勵他不斷追求成功,就一定會換來孩子優異的回報。兒子,我親愛的兒子,媽媽向你保證,從現在起,讓我們共同攜手,學會賞識,學會讚美,溝通心靈,啟迪智慧,一起迎來明天的輝煌。

  篇2

  上個月,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在一本書上讀到了《坐在最後一排》這篇文章。當時感觸頗多,雖沒有系統思考,但仍記下了讀書筆記。並且將這篇文章慎重地推薦給兒子閱讀,希望對他有所啟迪。沒想到這次月假,老師也將這篇文章作為必讀篇目佈置作業,真的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坐在最後一排》用白描的手法,講述了作者從最後一排的座位調整到第一排中間的經歷,實際也就是從差生轉化為第一名的過程。該文敘事舒緩安靜,描寫細膩生動,用詞簡潔明快,故事並不曲折,辭藻並不華麗,但蘊涵的哲理卻能深深打動人心。

  其實,仔細想想,從這篇文章中能受到教育的不應該是孩子,而更應該是我們這些為人父、為人母的成年人。究竟是一種什麼力量,讓一個自己覺得“醜、笨、脾氣倔強性格孤僻、不會乖言巧語察顏觀色”而自卑的孩子發生那麼大的轉變?究竟是一種什麼力量,讓一個“自甘墮落”、固定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通宵未眠,把沒做的題全部認認真真地補上,繼而各科成績很快進步,最終獲得班上的第一名?究竟是一種什麼力量,讓作者永遠不能忘懷那個“把我的生命和靈魂引向另一種暖度、亮度與高度享受的人”?

  篇3

  今天,我在《語文新天地》這本書上讀到了一篇好文章,題目是《坐在最後一排》。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曉葉是一個很自卑的女孩,她一直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有一位新老師叫做白明,發現她近視,像一位母親一樣呵護著她,沒有批評她,反而看好她,讚揚她。正是因為這樣,曉葉漸漸成為了一個充滿自信的好學生,這位白明老師也成為了曉葉最最心愛的人。

  人的一生嗎,有兩個父親和三個母親。一個父親是我們的親身父親,而另一個是教我們知識的男老師;我們有三位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一位是親身母親,還有一位是教我們知識的女老師們。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對:“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句話印證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深情厚誼。

  在我的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一位老師,對我關懷備至。這位老師的名字叫殷志巨集。在我五年級的時候,他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是他仍然回來執教。他已經六十多歲了,卻仍不辭辛苦地給我們講課。在我五年級的時候,我的數學一直不太好,基本每次都考六十分以下。可自從他來了以後,他給了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現在我的數學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基本每次都能保持在七十分以上。在寒假裡,殷老師給我和另一位同學補課。雖然我們有些時候學得並不怎麼好,但他總是很耐心地教我們;當我們進步時,他的臉上總會露出一絲絲欣慰而快樂的笑容。

  有著這樣的一位好老師,我體會到了無比的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