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課讀書筆記
最後一課被長期選入我國的中學語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時期、不同意識形態的阻隔,成為在中國家喻戶曉、最具群眾基礎的法國文學名篇之一。那最後一課在閱讀時,大家怎麼寫筆記?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
讀了《最後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喜歡這種”成長“方式吧!?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看到法國人是這麼地愛護自己的語言文化,我不禁心有慼慼:中國的文化,絕版的文化,我們來遲了。
天空,流動歲月的雲。那場火還在燒嗎?美得心痛的風景固化為刺,哽在你的咽喉,紅腫、發炎、結痂。之後,成了不堪回首的恥辱。飛濺的血淚溼透你顫動的靈魂。風輕輕地,翻越沉重的黃袍。看,記憶之外的笑容,沒有了內容。中國的文化,絕版的文化,我們來遲了。
你用含淚的聲音,一千次一萬次地嗚咽,輾轉於歷史的莽莽餘音。你在永恆中相思、相望,你在這迷茫的世界中,不可抑止地流淚。淚水緩慢地墜於地上,憂傷難訴。中國的文化,絕版的文化,我們來遲了。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篇二
曾經,我以為,在我們的小小世界中,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都會以自我為中心,但是當我學了《最後一課》後,就覺得這種想法是多麼愚蠢啊。
做父母的要關心孩子的學習,不要為了賺錢,而耽誤了孩子的學習;做老師的也要關心、教育好學生,因為這些孩子們中說不定就有“救世主”呢!
可惡的德國軍隊,為什麼你們的野心要這麼大?為什麼你們不會安分地守護好自己的國家呢?為什麼你們要這麼殘忍的對待別人?為什麼?
你們可否為法國人民想過?國家被人侵略,被人佔領會令法國人生不如死!可是為了自己的國家,他們不能死,他們要好好地活著!如果他們死了,法國將不復存在!
家長、老師、,最重要的是孩子們,你們醒醒吧,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相信,只要你們努力,儘管國家被佔領了,但是骨子裡還是法國!
可是回頭想一想,我還真是沒有資格說這些話,我自己都沒有以身作則,貪玩得很啊!因為我實在沒有什麼愁的,衣食住行全靠父母,但是仔細想一想又有一點後悔,因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篇三
我從未這樣透徹的去領略一次民族的洗禮。
從未這樣真實地去接觸一段光榮的聖地。
從未這樣,亦是如此。
戰爭與掠奪,或許多於毀滅,但是並不強大。在侵蝕的過程中上,實施上,無論怎樣,總是一點一點地挖掘著人們的思想,從內心深處奪走他們炙熱的心,然後強制的按上了尖銳的統治。
那麼透徹。
我感到的,看清的,觸動的。當我反過來去想這個國家時,這“最後一課”,而不是印在書頁上生執的文字,而是國家的尊嚴與鬥志。這如關在籠子裡一般,眼看著有些東西就不再屬於自己,卻還是坐以待斃,即使,要用多麼大的力量去打破,去大呼不公,可這只是輕飄飄的力量,那種悲憤之心卻無法宣洩,從老師那凝結的眼神,靜士的言談,和無法釋放的懷念,以至於能看出一個民族的力量是曲折而又耀眼的。
那麼透徹。
我碰到了侵略者們的邪惡和無情。在那個年代,只有強大和霸道才能成為社會主權,然而這種方式,必有一方死傷,從來不顧及人民的尊嚴。腐敗,懦弱,一個扞衛,一個進攻,德國的佔領,改變不了當時的狀況,我相信他們每一個人深感憎恨,雖然是小小的一節課,但放射出一個大家庭的縮影,濃濃的愛國之情,發自內心轟轟烈烈的呻吟,烘托起我們的視覺,放大我們的清晰度,讓我們看清。
那麼透徹。
又再一次想起我的國家來。在最近召開的大會,在熱鬧的新聞中,在每一天每一次的接觸中,心一下子變得振奮起來,也不知道怎麼的,存在這種感情讓我感到充實和溫暖,那是因為——中國!中國!我會用尊嚴去愛護,保護她。洗禮過困難的我們,每往前飛躍一次,就更加明亮,歡欣,我們超越的不僅僅是歷史,而是世紀的運轉,空間大,速度快,我們一定會讓這片土地變成一塊金色的希望。
難道有這樣一個國家是崛起生輝的?
難道有這樣一個國家值得我去創造?
有,它便是我的祖國。
透徹到我的心靈之底,在那裡靜靜地住著。我與韓麥爾老師與他的學生一樣,拿起一把開啟民族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