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學體育課是怎樣的

  日本學生的體育課,根據小學、中學、高中等的不同而要求不一樣。但哪不一樣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小學的“體育”,主要要求小學生們“通過適當的運動經驗來理解健康與安全,培養能貫徹一生的喜愛運動的資質和基礎能力,並同時促進健康、提高體力,培養明快的生活態度。”

  因此,日本小學生們的體育課,對1-2低年級的要求是遵守規則,重視協調性,通過各種運動遊戲為今後先打下基礎;3-4中年級則增加了“保健”單元,在各類運動課程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講義形式的課程,由老師給學生們講解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而5-6高年級則要求一定的記錄挑戰。

  出於這樣的指導理念,日本小學的體育課,除了體操、跑、跳遠、跳高、倒立、以及保護地墊上的跳躍、翻滾,等等身體活動之外,還有跳繩、足球、籃球、棒球、排球、跳山羊、單雙槓、呼拉圈、獨輪車、自行車、等器械或球類運動。

  對於這些常規的體育運動,日本文部省根據各個不同專案,除了大方向的指導手冊外,並沒有特別硬性的達標要求,所以每個學校的具體目標,會制定得不一樣。例如說跳遠:我家小學生所在的學校,老師會發給每個學生一張“跳遠紀錄表”,學生們在每次上完跳遠課後,記錄下來每一次跳遠的成績---學校並不硬性規定學生必須跳多遠的距離,但要求做到每一次都能比前一次有所進步,能夠不斷超越自己就好。因為這所學校認為:體育教育不能等同於“運動”,作為一種教育,“體育”最重要的是培養運動精神,而不斷超越自己,就是一種運動精神。

  此外,還按季節劃分出不同的體育課內容。例如冬季的耐寒馬拉松訓練、夏季的游泳課等。

  這兒主要介紹冬季的耐寒馬拉松訓練和夏季的游泳課。

  一:冬季耐寒訓練

  今年冬天日本遭遇寒流,靠近日本海的地區,大雪都有一米之深了,我們所在的地區,氣溫也在零度到幾度之間徘徊。但每天早晨路過女兒的小學時,依舊可以看到老師們正領著身穿短衣短褲的孩子們在繞操場跑步。

  日本孩子大都從幼兒園開始,就接受“冬季耐寒訓練”,並全員參加“冬季持久走大會”---這算是日本學校冬季體育訓練的一部分。

  “走”這個字,在日語中就是“跑”的意思。“持久走”意譯為中文,就是“耐力跑”。 每年年底進入冬季開始,日本小學的全體孩子,利用早晨到學校的時間、或者是課餘時間,都去操場上跑步訓練耐力。跑步時孩子們都必須換上白短袖和藏藍短褲的“體操服”,穿得就像過夏天一樣,有些不喜歡穿襪子的孩子,甚至還赤著腳。我曾問我家小朋友:大冬天短衣短褲地跑步,冷嗎?小朋友回答我:跑到一身汗,怎麼會冷!還說她們班的男孩子,例如就住在我們家西邊的拓彌,跑得又快又好,而且連短袖運動服都不穿,赤膊上陣跑到面紅耳赤,渾身蒸氣,大冬天光著身子還大聲喊熱。

  而冬季耐力跑的距離長短,是根據年級不同進行劃分的:200米一圈的操場,1-2低年級繞操場跑10圈;3-4年級要求跑15圈;5-6年級則要求努力達到20圈。換算過來,也就是:1-2低年級跑2000米,3-4年級3000米,5-6年級4000米。

  在經過差不多一個冬天的訓練之後,一般在元旦寒假結束之後,學校會組織一年一度的類似冬季馬拉松的“冬季持久走大會”,凡按要求跑完馬拉松全程的,都會獲得學校頒發的“完走證書”---證書上寫著馬拉松全程距離、所花時間等。孩子們將“完走證書”帶回家後,媽媽都會寶貝般幫忙收起來,因為這意味著孩子的又一份成長記錄。

  二:夏季的游泳課

  或許因為日本是個島國的緣故,一般日本的公立學校,只要空間條件許可,都會按日本文部省的相關規定,修建屬於學校自己的游泳池。所以如果夏天到日本來旅遊,看到的日本學生們,一定是一個賽一個黑,個個都像剛從非洲大陸回來的----這都是因為日本學校的老師一到夏天,就領著孩子們在室外游泳池上游泳課,所以不管男孩女孩人人都晒得黑乎乎的。

  夏天的游泳課也是根據低、中、高的不同年級而要求不一樣的。

  例如:1-2低年級,即使在日本文部省網站公開的“小學體育手冊”中,也不叫“游泳課”,而叫“玩水”:低年級上游泳課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們對於水的親近感,會在水裡玩耍、移動、浮游、掌握玩水的心得和水中呼吸,並懂得注意安全;

  而3-4中年級,則要求能夠初步學會游泳。學習方法除使用安全海綿墊之類的輔助工具,就是同學之間的“互助”。例如:A同學和兩B同學兩個人一組,A同學摒除重力,一條直線地浮在水面,而B同學則在前方牽引著A同學的手,慢慢朝前遊動---兩個人在老師指導下,按這樣的方式互相替換著進行遊泳練習。夏季快結束時,學校會進行“游泳考核”----學校一般教孩子們蛙泳和自由泳兩種。在我家小朋友的學校,3-4年級同學,要求游泳考試蛙泳能遊50米、自由泳25米。到5年級則要求蛙泳100米,自由泳50米。而6年級的畢業班,夏天的時候學校會組織“臨海訓練”,由有經驗的老師領著孩子們去下海游泳,要求孩子們在規定海域內必須能游完200米。

  “臨海訓練”一般按年級分班組集體行動,因為最起碼要在海邊的民宿住上一個晚上,所以對參加的孩子們而言,有點夏季的“海邊夏令營”的感覺。

  為了保證“臨海訓練”的安全,在訓練開始之前,老師們會先在海邊隔離出一片“訓練區域”,而參加“臨海訓練”的負責老師、水泳指導員、醫務人員等大人們,都必須穿上救生衣,以隨時保護學生們的安全。對於個別游泳能力特別差的孩子,學校會在臨海訓練時,指定專門的老師負責,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除此之外,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每年夏天的游泳課,都還會有“著衣水泳訓練”。所謂“著衣水泳”,就是指讓孩子穿著普通的日常服裝,在不小心“被掉落到水裡”後,如何逃生和自救。因為根據資料調查顯示:一個會游泳的人,平時穿上泳裝如果能遊525米遠的話,若穿上日常衣服,泳力則起碼減少一半,游到250米時便會精疲力竭。因此,即使學校教會孩子們游泳,但在萬一遭遇水難事故時,如何掌握有效的自救方法和逃生技巧,顯得非常重要。

  一般學校游泳課的“著衣水泳訓練”,要求起碼能達到以下的幾個目的:

  1:讓學生們體會身穿日常服裝掉落水中時,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2:身穿日常服裝時,應該使用何種游泳法?要怎麼泳才最有效?

  3:在身穿日常衣服的狀態下,自己能遊多遠?需要花多少時間?

  4:身上的衣服以及鞋子等,對於自己的泳力有什麼樣的影響?

  5:能夠邊游泳邊在浮出水面的同時,做到大聲呼救嗎?

  6:在水中有必要脫掉衣服嗎?

  7:如果正好身邊有浮游物,該如何利用?

  8:如果水溫非常低,該注意些什麼?

  9:平時出門去水邊釣魚或玩耍時,必須注意些什麼?

  除小學體育課之外,2011年開始,日本文部省出臺一項新制度:規定所有中學的體育課必須增加“武道課”,。提出這一要求的目的,據說是為了尊重並提倡日本“文物兩道”的傳統文化。各所學校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從空手道、柔道、少林拳法、劍道、相撲等不同武道之中,選擇一種作為學校必修的“武道課”。目前這一規定已經在日本全國各所中學高中實施,“武道課”雖然受到熱愛武道的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但也引起運動資質較差的學生和家長們的不安。其中所包含的安全隱患,也正在喚起日本社會各界的注目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