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入門關鍵在於把握三個字

  對於初中的化學入門,關鍵就在於以下這三個字,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第一個字“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化學也不例外。“火是什麼”,“為什麼有些物質能燃燒,有些不能”,“煤和石油為什麼能變成塑料”,“為什麼鐵礦石能煉成鐵”,帶著諸如此類的很多疑惑和好奇入門,從此跟隨著教師的引導,通過實驗、調查、探究等多種方式,樂此不疲地去深入,去追尋,在每一次的學習中茅塞頓開,就能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多次從現象到實質的追源中,在反覆從原因到結果的遞推中,你會慢慢自覺懂得從關注現象到關注原因的轉變的重要性,將解釋原因必須依賴的相應理論、概念、定義等原本不太有吸引力的但又不可或缺的要素轉變成一種間接的興趣,將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貫穿在學習化學的始終,使有趣上升到樂趣,而且這樣較持久地樂學會讓你更清楚地感受到學習化學可以指導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讓你真實地感覺到保護環境、治理汙染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把學習化學看成你的責任,看成你將來投入社會的必需,看成自己將來可能從事職業的理想——從樂趣變成了志趣,這樣從“有趣——樂趣——志趣”逐步發展,你的學習成績也會得到提高。

  第二個字“嚴”

  首先是嚴謹的學習、探究態度。

  就拿許多同學最喜歡的實驗課而言,就不能僅停在好“玩”上,要從中有所得、有所獲。實驗課前必須進行充分預習,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考慮完善的操作步驟。進行實驗時,要親自動手,不做旁觀者,認真做好實驗內容裡所安排的每一個實驗,嚴格按實驗要求操作,尤其是剛開始的實驗基本操作,只要有機會就反覆進行練習;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要耐心細緻地觀察,認真思考,嚴謹準確地記錄。嚴謹有效的實驗不僅可以將老師、書本講的那些知識點在你的實踐中加以體會、驗證,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今後單純題目中更復雜的綜合實驗,即便不親自動手實驗,也能不自覺地將自己放入一個模擬的實驗室中,眼前像放電影一樣推進著自己一步步的思維,題目中的一些難點、疑點就好解決得多;相反,將實驗學習當兒戲,不僅達不到做實驗本身的目的,而且很容易形成一些臆測的、違背客觀事實的結論。

  其次是嚴謹的語言和規範的表達。

  初中階段的化學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是古往今來無數中外化學家的化學科學研究和實踐的成就、經驗總結。雖然新課程刪除了一些“繁、難、舊”的知識內容,但對學習研究化學所必需的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反應的基本型別、無機物的分類、性質、用途及相互間的關係等這些充滿了唯物辯證法原理的內容進行表達時,我們一定要注意語言的嚴謹、表達的規範。不僅在入門時要注重化學特有語言——化學用語的學習和掌握,如元素符號的大、小寫,化學式的規範,化學方程式的完整;還應該強呼叫字的規範、用詞的準確和用語的完整。

  第三個字 “會”

  其一是“會”聽課。

  聽課中要會進行想象和記憶。“想象是進行創新的基礎”。化學和物理的研究角度不一樣,物理主要研究巨集觀物體的運動,而化學則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等,對於整個宇宙中的客觀物質,大到天體,小到肉眼看不見的粒子,無不與化學有關。生活中很難找到一種與化學無關的客觀物質,包括我們人體。其中那些微觀的、肉眼看不見的,需要我們進行想象思維才能在自己的腦海中建立起微觀物質的表象,如:分子、原子到底是什麼形狀,誰也沒有見過,上課老師也拿不出單獨的分子、原子給你,怎麼辦?其實,如果我們大膽地去想象當一個物體無限小的時候,它是什麼形狀已不重要了,或者說它已接近於一個球體。這種“巨集觀——微觀——巨集觀”的思維過程中,“想象”是橋樑。

  除了在這樣想象的基礎上去記憶,對另一些不能想象、相互間聯絡不大的但又需熟記的內容,如:物質分類、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合價等,我們可根據自己的特長進行對比記憶***純淨物與混合物;單質與化合物;可燃物在空氣中燃燒與在氧氣中燃燒***、分段記憶***1—20號元素符號分段法***、口訣記憶***化合價口訣***等。這樣節約記憶的時間,效果也長久。

  聽課中要會善於觀察與思考。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你觀察的內容是什麼?範圍是什麼?要學會仔細地觀察實驗現象,利用看、聽、摸、聞等一切感知手段,全面地進行觀察,並主動嘗試思考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思考這些實驗解決了什麼問題,如觀察木炭、硫、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注意在空氣中和純氧中的異同,注意操作中的細節——玻璃片、緩慢伸入、產物檢驗、鐵絲的螺旋狀、前端的火柴、瓶中留存的水等,明確總結出這樣的規律——燃燒需有氧氣參加,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的濃度有關,燃燒一定會生成新物質,燃燒一定是化學變化。

  其二是“會”練習。

  練習是鞏固知識、檢測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自己一定要積極思考、親自動手,絕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做作業要在複習好了以後做,不要對照書本筆記摘抄。作業時多思多問,不留疑點,不留空白,入門階段不要隨意放過簡單題,你的書寫、表達還需鞏固;不能大方地略過難題。有的同學一看到陌生題、綜合題、簡答題,怕把握不準,就空著等老師講解或直接摘抄參考答案,這樣的效果與你反覆思考、嘗試歸納、對比完善的效果相比,一定是大相徑庭。做題前後,儘可能地把做過的題目記在腦子裡,因為沒有記憶就沒有牢固的知識,只有用心記憶才能生巧,才能在勤練的基礎上“智慧”起來。

  習題或試卷評講課是糾正你在作業或試卷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治病的同時還會有解題思路的指導、規律的揭示、技巧和方法的傳授,因此在聽講評時,涉及到答案表面的是非,學會用不同顏色的筆訂正***不要擦去自己的錯解,以利於與正確答案作對比,找出答錯的原因,更便於今後複習***;更要善於和勤於在練習題上或試題空隙處做簡明的“眉批”或“註釋”,圈出關鍵詞,挖出陷阱坑,畫出示意圖……如此,豐富了題目的深度和廣度,不僅達到良好的練習後提升的效果,也能更快更好地入門,將來還是很好的複習資料。

  其三是“會”用書。

  利用好教科書進行課前預習。養成先預習、後聽課的學習方法。預習時,先通讀課文,瞭解新課的基本內容,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掃清簡單的障礙,對有遺忘的模組及時複習加以彌補,使新舊知識銜接,以舊帶新,溫故知新。同時把自己看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或用鉛筆在書上作一些記號,有意識、有目的地聽老師講解,詳細對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麼異同;聽課時沒有解決的疑惑,還可以有目的地進行課後交流。

  利用好教科書進行筆記。講新課時就可以在教科書上做補充筆記,把老師邊講邊在黑板上寫的提綱和重點內容記錄在書本相應的部位***包括圖片上***,把關鍵性的、規律性的、實質性的內容和對自己有啟發的講解扼要地在書本上寫上幾句,把老師講的但書上沒有的知識點記下來。利用書本筆記,邊看書,邊聽講,邊在書本上做記號,可以節約時間,提高聽課效率,還可以做到一一對應,避免了筆記光記不看的現象。

  利用好教科書進行拓展和復結。新課學完以後,再重新回到書本問問自己,教材中“觀察與思考”的原因找到了嗎?“交流與討論”例證充分了嗎?“活動與探究”的結論總結好了嗎?“拓展視野”的內容瞭解了嗎?一個章節結束以後,耐心地梳理一下書本上“整理與歸納”的知識體系,所謂節節清,章章順。

  當然,像《中學生數理化》、《初中生化學報》等雜誌和科普讀物,它們的內容貼近教材,內容豐富,題材新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輔助指導同學們解析疑難,透徹理解教材,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在精力和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作為教材的好伴侶充實自己,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