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學生語文學習動機

  語文博大精深,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技巧:

  技巧一、教材內容的處理

  1、領會課標,認真備課。

  上課之前,首先通讀本課教材內容,瞭解教學內容要求的課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整合、刪減,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給學生一個鮮活的課堂,有利於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備課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備課組的智慧,集中集體優勢,因材施教。

  2、備學生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因材施教”至關重要。因而,在備課過程中,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適宜他們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省時高效。

  技巧二、教學策略的選擇

  1、善引導,一堂好課,導語設計至關重要,它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帶著強烈的求知慾走進本節課學習的殿堂。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同樣的,一個好的匯入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是吸引學生學習的魔法棒。

  2、巧設疑,激發學生思維的興趣。人的思維活動是與一定的問題和任務相聯絡的。思維從問題開始,又深入到問題之中,沒有問題,沒有任務,就不會產生積極性的思維活動。因此,教學的第一步,教師在授課中就要不斷地設定疑點,設定思考題。通過提問,可以把學生帶入一種“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求知慾是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心理狀態,求知慾強烈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求知慾的一種重要途徑。

  3、勤訓練,養成學生思維的習慣。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漸進過程。教師必須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循序漸進地訓練,同時輔以適量的習題進行訓練,每節課結束後都應該配以一定的練習,但練習的設計要精心篩選,而課程標準是最好的依據,題型也要靈活多樣。從而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運用和強化,使學生養成善於進行分析和綜合評價的思維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偉大的,一段時間以後一定會看到效果的。

  技巧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之一。當前,由於學習任務繁重,學生對讀書普遍感到厭倦,基本上處於學習的被動狀態。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發揮他們學習主動性的基礎。多媒體以其鮮明的影象,生動的聲音和靈活多變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但多媒體只能是教師手中的演示工具,不能取代教師。所以應合理、周密地安排教學過程,做到既有利於教,更有利於學。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要自始自終地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師的指導性講述和學生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動地相結合,以求視聽並舉,相輔相成。

  2.遊戲競賽教學法

  德國教育家斯多克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遊戲競賽教學法,使每個學生都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參與語言的遊戲活動,讓學生們自覺地、積極地進行思維活動,在歡樂中愉快地接受了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技巧四、發揮評價的優勢

  教師要善於捕捉最佳“評價點”,從不同的角度給予學生客觀的、真誠的、又是發展性的評價,始終注意學生***包括其他沒有發言的學生***對於評價的積極感受。贊可夫說過,“喜歡那些漂亮的學生是容易的,我們的教師的能幹是喜歡上那些不太漂亮的學生***這裡的漂亮並非專指相貌***”。我們的教學過程評價,不但要積極評價優秀學生,還要從那些沒有回答好的學生身上找到積極的“評價點”,給他們鼓勵,給他們信心。當然,對不足也要客觀的指出,關鍵在於要把握住學生現有的水平,不要將教師的預想結果強加給每一學生。總之,教師要善於敏銳地發現學生的優點,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成長。促進每一個學生髮展,發現每一個學生的變化,這也應該是我們教師的功夫。因此,評價要及時、恰當、適度。

  技巧五、重總結,樂反思,促提升

  教師個人的成長不在速成而在養成,教師個人的水平不在記性而在悟性。

  每一堂課下來,總會有滿意和不盡人意的地方,課後坐下來及時反思,加以改正,並寫好教學隨筆。作為一名新師,課後反思對自身成長及教學水平尤其重要,因為:總結才能提高,反思才能進步。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一是靠老師的教學經驗與智慧,充分做好備課和備學生工作;二、選擇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需求的教學策略,建立自主學習的課堂;三、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四、要有恰當、適度的檢測和評價;五、做好教學筆記,善於總結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