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複習常見問題
高考複習的很多普遍現象,如果這些問題一直困擾學生,會讓高考生浪費時間。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
1、一天中的有效學習時間是多少?
答: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作為學生除了休息等日常生活時間的支配外,其他時間都可用於學習,一般來說,可以保證10小時左右,但有效學習時間應是一個變數,以及效果的高低也會因人、因地、因時各有不同,如今,學生之間存在的競爭,是效率的競爭,方法的競爭,一個人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情感、意志、性格、品行都會影響學習的有效性,因此,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增加時間不是唯一的手段,最佳的方法是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特別是一個人的意志品質。
2、數理化方面的學習方法不夠好,該如何改進?
答:***1***培養對學科的興趣;***2***注重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領會其實質;***3***必要量的練習,練習不是目的,而是掌握定理、公式的手段;***4***記住幾道典型的習題,舉一反三,關鍵是多思考。
2、目前,存在我身上最大的缺點是懶,意志力不強,四周如果有人說話,我就參與其中,該用什麼方法改正?
答:對症才好下藥,你已找到了自己的缺點,這也是進步的表現。要改變“懶”和“愛說話”的習性,關鍵在於意志,你已明確它們的不利之處,這是改正的前提,以後,要時時提醒自己,如果不改正情況只會越來越糟,同時,確立一個自己學習的榜樣,另外,需要把學習計劃安排的緊湊一點,讓自己時刻有正事可做,減少犯錯誤的機會,並且,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只要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必然會有較大的改觀。
3、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希望一天能有48小時,自己原本計劃好的工作有時也無法完成,我該怎麼辦?
答:對於一個有較強求知慾的學生來說,會感到時間非常的緊張,記得魯訊先生曾說過,時間好比海綿上的水,只要會去擠總會有的,但擠時間也要講方法,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使自己做任何事心中有數,這是經濟地安排時間的首要條件,同時,要明確計劃的實施過程就是艱苦奮鬥的過程,要時常反省自己,是否已按計劃行事,是否具有落實行劃的具體措施,如果計劃未能按時完成,就得分析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如果是因主觀上沒有按計劃行事,或堅持了一段時間因缺乏堅強的意志而半途而廢,那就得努力加強意志力的培養,如果以上原因都不是,那麼,就得對計劃進行必要的修改,因為計劃的可行性是保證計劃完成的前提,而自己的主觀努力是影響能否完成計劃的關鍵,如果做到了以上兩點,又能採用一些有效的科學方法,在一天24小時中發揮出過去要用48小時的學習效果是完全可以辦到的。
4、很多人說:到了高中女生就會比男生笨,這種說法對嗎?
答: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科學研究表明,從總體上看男女在在智力水平上並沒有什麼差異,只是因男女性別的差異,會導致在智力上各有特點,各有優勢,比如,在思維特點上,男生在抽象思維方面有一點優勢,而女生在形象思維方面又勝男生一籌。但具體到某一個人智力水平還是有區別的,但不能因此得出女性不如男性的結論,生理上的不同並不能成為智力水平高低的理由,只它只是導致智力特點差異的生理基礎。試想,居里夫人的成就,又令多少男性自嘆不如、羨慕不已。從現實狀況來看,確實,有一部分高中女生成績有下降,但這不是因智力因素引起的,而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更何況這也不是普遍現象,實際上,女生在智力水平上超過男生的事例也舉不勝舉,另外,任何學生,隨著知識面的擴充套件,智力都是表現為發展的趨勢,到了高中女生就會變笨顯然沒有科學依據,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到了高中女生在生理上比男生的變化要大一些,會給學習帶來不利人影響,因此,女生需要更多的努力,需要比初中時更多的自制力。
5、我覺得在高一時只要把成績保持住,沒必要下很大的功夫去爭第一,到高二、高三,再在原有基礎上加把勁,這種認識正確嗎?
答:這種認識不正確,在高一不僅要把成績保持住,同時,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因為,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停滯不前的想法不足取,更何況,第一也是相對而言的,山外有山,樓外有樓。既使你已經爭得了班中第一,也沒有理由自我滿足,高一正是打基礎的好時機,一定不能放鬆自已,另外,還需要發展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學習僅僅是一個方面。
6、在晚自習時,有時題目做不出,總喜歡馬上去問別人,憋在心裡難受,我也知道這種習慣不好,既影響別人學習,又破壞了班級的秩序,那麼,我該怎能麼辦呢?
答:一般情況下,安靜有序地晚自習是學校加強紀律性的內在要求,同時,也為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因此,首先得維護學校的紀律,但是,學習要進步,好問是必要的,那麼,又如何達到此目的呢?我想應安排好問問題的時間,掌握好問問題的技巧,你可以在課外時間進行,同時,問問題也不能每道題不懂就馬上詢問,這樣,也會失去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在晚自習時也不是說就完全不可以問,可以用筆頭提問法,這樣也可以讓被問的同學留有充分思考的時空,另外,直截了當地問答案萬萬不可取,最好問一些解題思路、技巧效果會更佳。
高三複習誤區
誤區一:對自己沒有較準確的定位,好高騖遠。
很多同學對自己的實際能力沒有清醒的認識,高估自己的水平,在複習過程中一味地鑽難題,忽略基礎知識,追求巧解偏題怪題,忽略通性通法。其實,能力是在掌握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逐漸形成的。現行高考中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佔70%,這就要求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抓基礎,只有根基牢固,才可以談提高能力。
誤區二:面面俱到,一味求全。
對於每個同學而言,無論從全域性的角度,還是從單科的角度,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況且,由於高考試卷受卷面、考試時間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識點,必定是有重有輕,有主有次。因此,同學們在備考的過程中,要注意對重點知識的複習。重點突出,主次分清,複習效果才會好。
誤區三:學習無計劃,盲目跟從老師。
高三複習一般有近一年的時間,同學們要做很多事,學習鞏固知識及提高能力並重。老師是按全體學生的水平為標準進行復習指導的,但同學之間的基礎有差異,學習方式和理解能力不盡相同,所以每位同學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擬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明確每天的學習任務,合理地安排時間,且一定要完成計劃。
誤區四:零敲碎打,死記硬背。
高考題目的設計思想常常定位在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絡以及各類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應用上。在第一輪複習中,一定要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並且學會歸納總結知識點和常用的基本方法,瞭解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絡與轉化,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綜合能力提高和知識的靈活應用。《考試大綱》中明確指出了減少記憶型的題目,增加能力型、應用型以及綜合型的題目。靠死記硬背、犧牲速度換取高分的時代不存在了。在複習過程中要注意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
誤區五:題海戰術,追求數量。
有這種錯誤思想的同學不在少數,他們認為做題越多,見過的題類就越多,對解題越有利。其實,並不是做題越多越好,多買幾本參考書就能產生效果。題是要做,但要有針對性地做題,明確思路,掌握規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的。若做到一題多解,舉一反三,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去做題,學習成績會提高更快。同學們要從題海里走出來,做對一道題,就掌握一道題。做題時,更重要的是反思一下“為什麼做對了,為什麼做錯了”。這比大量重複做題要有用。
誤區六:審題粗心,解題方法僵化。
解題實踐表明,條件預示可知並啟發解題手段,結論預告需知並誘導解題方向。解題之前認真讀題目,正確領會題意,通過思考仔細推敲,抓住問題的實質,從題目本身獲得儘可能多的資訊。有了一審慢才能有二做快,審題不細緻,不全面,必然會導致快解不快,甚至出現錯解或誤解。所以要做到審題慢而細,做題快而準。在解題過程中,往往會思維定勢化,只以單一的思維方法解決問題,不能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去考慮問題,把特殊問題一般化,或把簡單問題繁雜化。如果在學習中注意掌握多種解題方法,掌握多種解題思路,經常進行靈活多變的一題多解的訓練,思路拓寬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就會更多、更合理。
誤區七:本末倒置,以強補弱。
一般來說,每位同學各個學科之間有強有弱,這很正常。但是一部分同學企圖進一步強化強科,花更多時間和精力於此,做題進一步提高強科的成績,彌補弱科得不到的分。表面上看似乎有一定道理,其實這個複習策略大錯特錯。正確的戰略安排是強科更強,弱科變強。比如,某考生數學原來能考120分,滿分150分,提升空間只有30分,而且提升起來有困難;外語***課程***原來只能考90分,還有60分的提升空間,提高起來也相對容易。在進入總複習後,要對較薄弱的學科和學科內比較薄弱的環節,進行一次全面的摸排。利用週六、日,參加弱科、弱項的強化和針對性輔導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