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第一輪複習備考指導_高考物理一輪複習常見問題指導

  許多同學複習物理時總感覺不知道從何下手,為了幫助同學們做好物理的一輪複習。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高考物理第一輪複習備考指導,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物理第一輪複習備考指導

  一、 研究考試說明,立足於課本複習,將各章節的知識點複習全面、紮實

  將各章考察的知識點***在本年度考試說明沒有到的情況下借鑑上一年的考試說明***明晰,製成表格,認真看書落實概念和規律。

  2010年《考試說明》物理知識內容表中共列舉了111個知識點,其中包括93個知識點和18個實驗。表中要求為Ⅱ的內容為36個,其中20個屬於力學範圍,14個屬於電磁學範圍,2個屬於光學範圍。

  2010年高考物理理綜***北京卷***:

題號 考點 題號 考點
13 狹義相對論 19 結合影象考查自感
14 光學 20 結合影象,綜合考察力電知識點
15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21 改裝電錶實驗
16 萬有引力 22 平拋運動、能量綜合題
17 振動影象和波的圖象 23 聯絡實際,霍爾效應應用
18 電容器演示實驗、控制變數法 24 動量守恆,結合數學知識求解

  考查點一般都佔《考試說明》中規定的全部知識點的60%以上,其中包括絕大多數B類考點。

  許多試題,基本物理內容取材自課本但又不是照抄課本習題,而是稍微變換一下情境,改變一下設問角度,或是稍微提高了綜合性和靈活性***例如 2010年考題的電容器、自感現象、以及霍爾效應等題目***,目的是對學生在學習中學物理課程之後所能達到的能力狀況進行有效的區分。課本和課內是基礎。基 礎牢靠,才能紮紮實實地在自己的基礎上提高。所以,同學在複習過程中,還應注重課本。

  二、 要重視各章節的典型物理過程的分析,體會基本物理思想

  高考物理試題要求對物理知識有正確的理解並能熟練靈活的運用,特別要求能把所學的有關知識和規律應用到運動和變化的物理過程中。中學物理課程中,典型的物理過程總共約60個。

  例如在《相互作用》一章中有力三角、動態平衡、斜面上分析靜摩擦力等典型情景,在《牛頓運動定律》一章中有瞬時加速度、斜 面、連線體問題、傳送帶、臨界狀態、小球落在豎直彈簧上等典型情景;《電磁感應》一章中有導軌上有導體棒切割磁感線、線框穿磁 場、閉合線框中磁場隨時間變化、二次感應、在地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等一些典型情景。

  在大量習題氾濫的題海之中,要抓往少而精的反映典型物理過程的重要例題,認真做,重複做,邊做邊認真體會其中的物理思想和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

  在總複習中,只要抓住這些典型的物理過程,對它的各方面的細節進行深入詳細的分析,就可以抓住解決這一類的一系列問題的共同線索,有利於舉一反 三,提高能力。在對典型物理過程的分析中,特別要注意易混易錯的問題,如物體受力情況和運動性質的判斷、守恆定律應用的條件等。

  我在給四中網校的同學上課時曾多次提到複習中要注意體會基本物理思想,例如對於形象化的物理圖景的想象和感受;簡化的物理模型;恰當選擇參照 系;重視進行定性分析;重視估算;把握對稱性、可逆性、特殊點等等。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例如受力分析的具體方法;向量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怎樣選擇和變換 研究物件;怎樣正確使用整體法和隔離法;怎樣用圖象表達物理過程的方法;逆向思維的方法等等。

  三、 要重視規範化的研究方法和解題程式,養成多方面的良好習慣。

  解題首先要通過審題,搞清題目描述的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儘量畫圖,有的畫草 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係。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 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在搞清楚物理過程之後,應把每一個物理過程用所學過的定理定律加以描述。我們學過的運動學公式、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恆定律、動量 守恆定律動量定理都可以用來描述一個過程,當然要注意守恆定律的條件;還要注意銜接各個過程的狀態,比如速度這個物理量一般不發生突變,它既是 上一階段的末速度,又是下一階段的初速度,針對狀態來研究,一般是用牛頓第二定律;一般的,即使是一道綜合題,也可以根據將物體運動分成的若干狀態來求 解,往往寫出描述每一狀態的方程,題就有解了。

  高三複習題量大,時間緊。要準確而迅速地解題,必須在學習和複習中養成多方面的良好習慣。

  例如獨立思考的習慣;整理學習資料;有問題和同學老師交流討論的習慣;做題完之後想一想的習慣;還應指出的是,解計算題時,須注意書寫表達的規範,例如設定字母符號的意義;指明研究物件;規律應用的條件;圖景的幾何關係和方向的說明;單位的規定等等。

  綜上所述,高考第一輪複習是至關重要的,在之後進行的複習不會像第一遍對知識點如此細緻。如果第一輪複習做得紮實,必將在以後的各輪複習中獲得長足的進步!

  高考物理一輪複習常見問題指導

  學生:都說要跳出題海,少做題還能得高分嗎?

  老師:物理學科不做題是不行的,但是沒有必要做大量的習題,在做題的過程中要抓住物理模型的本質、習題條件變換、多過程多物件的拆分。

  ***1***注意物理題的模型。我們所學到的規律都是經過簡化以後物理模型所對應的規律。只有找到題目所述的是什麼樣的模型,才能用這個模型所對應的物理規律來解決問題。

  ***2***注意題目條件的變化。高中所學的模型不多,但是題目千變萬化,原因是每一道題都有區別於其他題目的條件。審題的關鍵是將這種條件找出來,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要找的初始條件、邊界條件、臨界條件等。

  ***3***能把多過程和多物件進行拆分。對於多過程、多物件的問題,審題清楚以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把整個過程分解為多個子過程,把多個研究物件分別隔離作為單個物體來研究,或者將幾個物件作為整體來研究。

  學生:您剛才說的主動聽課是什麼意思?您能具體的解釋一下嗎?

  老師:高一、高二上課的時候,課堂上,你的大部分時間是在仔細聽老師講解,你的思路是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深入的思考,課堂上邊聽課邊記筆記然後在課下再消化、理解、鞏固。在高三的課堂,這樣做就是低效率了,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以後,你必須主動積極思考,如果不能立刻回憶出這個知識點,你再聽老師的講解,這樣就能知道哪些知識點是自己不會的,哪些知識點是自己會的。課下把不會的知識點一定要弄懂弄通,不能留下知識點的死角。舉個例子吧,例如當老師問如果把力按照性質來分類有哪些力呢?,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回憶有哪些力,如果能回憶起來就說明你這個知識點沒有遺忘。再比如老師問這個力做功是正功還是負功呢?,如果你回憶不起來怎樣判斷力做功正負的方法,這就說明這部分知識點有遺漏,這就是我說的主動聽課。

  學生:高三一年的複習時間,那麼長,怎樣合理地安排複習才更有效呢?

  老師:高三複習時間看似很多,其實有效的複習時間並不是很多,因此要系統地安排複習時間。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複習都有其相應的特點和要求。

  通常從9月到次年3月上旬為第一個階段,習慣上稱為第一輪複習。這個階段的複習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章節順序進行復習。在第一輪的複習中知識點的複習非常細緻、系統,但是與高一、高二新授課不同,這個階段主要是幫助同學們回憶學習過的知識點,在回憶的基礎上再進行鞏固和提高。上課的時候一定要主動聽課,不能被動聽課。

  從3月中旬到4月底,大約45天的時間,習慣上稱為第二輪複習。在這段時間裡通常是進行專題複習,將打破章節之間的限制,主要從學科知識、方法的角度設定專題進行復習。

  從4月底到5月底,我們通常稱為第三輪複習,主要是以練習卷為主實戰練習,進入六月份,就是考前的調整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是看看教材和卷子上做錯的題目。

  學生:聽說第一輪複習將做大量的習題,市場上的教輔資料可謂汗牛充棟,選用什麼樣的資料比較好呢?在資料的使用上有什麼祕訣嗎?

  老師:我本人不主張高三的學生做大量的習題,整天泡在題海中,但是不做題是不行的,必須經過實戰演練才能知道哪些知識在理解上或者應用上還有不足。對於教輔資料我認為不要太多,有兩本就夠了。在自己選擇教輔資料時,我建議應該選擇難易適度的。標準是這樣的,假設一章有10道試題,如果你發現幾乎沒有不會的,那麼這本教輔資料對你來說就是過於簡單了,如果有7到8道題經過長時間思考都沒有解題思路,那就是過於難了。過於簡單和過於難都會浪費你寶貴的複習時間,這樣的教輔資料對一輪複習是不合適的。對於教輔資料的使用也要注意一下幾點:

  ***1***哪些題是一看就會的,哪些題是經過深度思考才能做對的,哪些題是經過深度思考後一點思路都沒有的,這些題必須做好不同的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