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預習的概念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自主學習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下面小編分享了,供你參考
人的學習能力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一方面是指智力,通常所說的聰明與否,這種能力有一定的先天性,後天的環境與教養則會激發一個人內在的潛能。另一方面是指會學習,即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在學習過程中能進行有效的自我監控,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即自主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生自覺的獲取知識,同時還有助於思維能力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從後種意義講,自主學習是學生在老師引導下獨立、自主地去研究學習物件,達到掌握知識、獲得能力,並且很好地運用這些知識與能力的學習方式與過程,它在操作上主要包括課前自主預習、課堂自主學習、課後自主複習等程式。
自主學習能力則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具有強烈的求知慾,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具有刻苦鑽研精神,並且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就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而是能用科學的方法主動探求知識、敢於質疑問難、個性充分發展的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能力包括: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能力;學生獲取資訊與資料的能力;處理、運用資訊的能力: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裡的關鍵詞是自主,即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意識、主體地位、主演角色和主動作用。也就是說自主學習應是在教師指導下,重在培養學生形成學習的“六主”,其主要內涵為:
1 、“自主”的“主”是“主人”。由於“學生不想學,誰也教不會”,所以學習的主人是學生。要克服“厭學”心態,需要學生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動機***
2 、“自主”的“主”是“主動”。由於學習是高漲激情的腦力勞動,所以學習應是積極主動的認知活動。要克服“無奈”心態,需要學生變“受催促與監督的被動學習”為“能按自己意圖有利的學習”。***態度***
3 、“自主”的“主”是“主意”。由於學習需要有心勁,所以要求拿出個人成功學習的好辦法。要克服“盲目”心態,需要學生變“學習心力衰竭***弱***”為“學習心力旺盛”。***品質***
4 、“自主”的“主”是“主見”。由於學習不僅是模仿,所以學習的結果應該有所創意。要克服“影印”心態,需要學生變“唯書唯師的學習”為“愛書尊師有質疑的創見學習”。***能力***
5 、自主”的“主”是“主持”。由於學習是主體內化的活動,所以學習的責任者是學生。要克服“聽話”的心態,需要學生變“被擺佈的學習”為“有抉擇權的學習”。***權益***
6 、“自主”的“主”是“主力”。由於學生的心智具有差異性,所以學習品位各有強項。要克服“平庸”心態,需要學生變“苦於全面開花的學習”為“學有志趣與強項的學習”。***個性***
自主學習的特點
自主學習具有能動性、有效性和相對獨立性的特點。
自主學習的動機應該是內在的或自我激發的,學習的方法是有計劃的或經過練習已經達到自動化的,學習的時間是定時而有效的;自主學習的學生能夠意識到學習的結果,並對學習過程做出自我監控;他們還能夠主動營造有利於學習的物質和社會環境。
自主學習強調個體獨立、主動、自覺、自我負責的學習,強調對學習的自我定向、自我監控、自我調節和自我評價。
主動性學習分為自動學習、自覺學習、自主學習三個層次。多數學習者只能處在自覺學習的層次上,甚至還有部分處在自動學習這一最低層次上。自主學習則是終身的活動,處於最高層次。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方法
1 、通過內在動機培養興趣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動機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它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主觀因素,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求知興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額外的負擔, 就會主動去學。
2 、通過教師魅力培養興趣, 教學是認知與情感相互促進的過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學的本質是交往。交往論承認教師與學生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個體,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並強調師生間、學生間進行動態的資訊交流,通過資訊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這是教學相長的真諦。新課程要求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間應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情感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間接的興趣,學生往往是喜歡哪位老師就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學習中就能更加積極主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從思想觀念上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熱情鼓勵每個孩子,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更要多學習一些教育教學理論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用科學武裝自己的頭腦,並且要刻苦鑽研教材,依據學生的特點,多動腦筋,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的興趣。有了興趣,自然就會逐漸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在進行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三課《走向自立》一課教學時,我發現初一的學生在家庭中依賴感很強、缺乏自立意識,但內心卻有一份強烈的表現慾望,希望老師給予肯定。應著學生的要求,在課前我引導學生分成小組,自我組織,對自己掌握的生活技能加以展現。當課堂上看到學生們汗流浹背的炒雞蛋、拌沙拉、洗衣服…緊扣著主題“告別依賴、走向自立”的各項活動一一展現出來時,我們不得不為之喝彩。雖然,有些還不夠完美,但其中的精彩和孩子們創造的火花已是隨處可見的。
3 、通過目標成功培養興趣, 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不斷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教師通過表揚、鼓勵和肯定,讓學生從自己微小的進步中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進而又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迴圈往復,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所以,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善於並敢於把機會讓給學生。教師應從講臺上走下來,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把探究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呈現自己學習的過程。同樣,在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四課《感悟青春》教學中,學生萌發了一個念頭:我們知道了這麼解決青春期困惑的常識,編一本關於解決青春煩惱和青春感悟的小集子,以次來呈現自己對青春期的初步理解。這是一個有相當難度的任務。但是,我尊重學生的創意,在精心設計下我組織學生由小組合成了大組,利用課餘時間到圖書館、閱覽室,廣泛閱讀,上網查詢,尋找相關內容,並發動小組同學自我創作。我也參與其中和學生共同討論封面設計方案、專集欄目安排、成員分工合作等問題。當一本本手工編制,還顯稚嫩的專集出爐時,相信師生間已真正達到了互動、互惠。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平等、尊重、信任、友善,同時受到激勵、鞭策和鼓舞,形成了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教師也學到了學生蓬勃向上的朝氣,不斷探索、敢於創新的精神,和他們優於教師的創造性、獨特性等方面的長處。在與學生共同合作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另外,學生能在討論中發覺有問題並不一定完全需要依
賴 老師,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解決,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