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古詩要怎樣預習

  初一古詩要學習什麼內容?想要更好地理解古詩,同學們最好做好預習,具體預習什麼資料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初一古詩預習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初一古詩預習資料: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裡出。

  註釋:

  ①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②窺***kuì***:從縫隙中看。

  ③簷***yán***:房簷。

  【譯文】:

  山邊飄來的煙靄,從竹林的縫隙裡看到落日。

  鳥兒向屋簷上飛著,遠遠看去天邊的雲氣好象是從窗裡流出來的一樣

  【賞析】: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簷上飛,雲彩竟然從窗裡飄出來。此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閒適的心情。

  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瀰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簷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雲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鳥時時棲息於其簷前屋後,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

  沈德潛說此詩:“四句寫景,自成一格。”意謂這首小詩將所有的筆墨都集中在寫景上,與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結構不同,開了一種新的格式。其實,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時時有人在其中,如前兩句中的“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後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並不是純客觀的描繪。至於三四句中的“簷上”和“窗裡”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於此可見。

  吳均是寫山水的高手,這四句小詩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徵就在於作者觀察角度的選擇得當。“煙”是由“山際”所見,“落日”是由竹中所見,“鳥”在簷上,“雲”從窗出,這樣,就不同與尋常的寫山嵐、落日、鳥和雲,而帶上了詩人山居所見的主觀色彩,並有了典型的意義。就象是攝影,攝取同一物象,卻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幀成功的作品,總是能取新穎巧妙的角度,攝出景物的特徵與情趣,吳均的摹山範水也正是如此。

  作者介紹:

  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於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於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賤,均好學而有俊才。沈約曾見其文,頗為讚賞。天監初,柳惲任吳興太守,召他為主簿,常與他賦詩。後為建安王蕭偉記室,升國侍郎。入為奉朝請。他曾表求撰寫《齊春秋》,完稿後上呈武帝,武帝惡其實錄,“以其書不實”,命焚燬。後奉詔撰寫《通史》,未就而卒。事見《梁書》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吳均傳》。今人朱東潤《詩人吳均》一文中有吳均年譜***見《中國文學論集》,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可供參考。

  初一古詩預習資料:竹裡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註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長嘯:長聲呼嘯。

  【韻譯】: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裡,

  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

  竹林裡僻靜幽深,無人知曉,

  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評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閒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迴天的大手筆。

  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並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於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複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無《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簷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裡,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麼氣力去刻畫和塗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作者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於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淨,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閒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徵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