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
為什麼同樣的教師授課,有些學生數學成績較好?為什麼有些學生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習上,數學成績就是上不去?這在很大程度取決一個人學習習慣,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方法篇一
一、制定計劃的習慣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指出兵之前,先準備好糧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和家長誤認為,多練題、多刷題數學成績總會上去,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每個學生的薄弱環節是不一樣的,刷題過程,不懂知識點複習肯定要有先後,每個知識點側重點不一樣,無目標的刷題、無計劃的學習,只會讓不懂的更加不懂。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既有長期打算,又要有短期安排,在落實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歷練自己的意志。
制定學習計劃,落實學習計劃,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學期計劃,必須嚴格執行,對於自己的目標,要有不達目標不罷休的信心,不斷激勵自己,從而能不斷增加學習時間和興趣。
二、及時鞏固新知,聽懂到會做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我們會碰到大量的定理、定律、公式、常數、特定符號等,這些數學知識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的工具。很多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時候,只滿足於聽懂,認為聽懂題目肯定能做,但事實卻剛好相反,這是為什麼?我們聽懂的是這些定理、定律、公式的推導過程,而不是運用。
書寫公式,記住公式中字母間的關係。
懂得公式的來龍去脈,掌握推導過程。
用數字驗算公式,在公式具體化過程中體會公式中反映的規律。
將公式進行各種變換,瞭解其不同的變化形式。
將公式中的字母想象成抽象的框架,達到自如地應用公式。
接受新知識學習後,一定要自己親自把公式推導一遍,找一些相對應的題目加以消化,使新知識從聽到到會做。
三、會思考、會提問的習慣
在很多數學課堂上,經常存在這樣一個場景:老師問懂了嗎?知道了嗎?一片回答懂了、知道了。作業一交,紅叉叉一堆。
在數學學習過程,我們千萬不能一知半解,不懂裝懂,不懂就是不懂,這沒有什麼“丟臉”的。學無止境,用勤奮學習的方式適應學習環境。數學學習需要我們在理解數學各種定義、定理基礎上,加以運用,去解決實際問題。在這樣一個邏輯學習過程中,必須學會思考、學會提問,發現和尋找學習上的困難、疑惑,並將存在的困難和疑惑,在課堂裡向教師發問或和同學積極探討,才能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學者須要會疑”、“有不知則有知,無不知則無知”。會思考、會提問是數學學習中獲得知識的重要學習習慣。
四、良好的複習習慣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已學的知識,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
從初一到初三,是一個知識不斷加深的過程,就像一幢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先基礎,後加深。很多同學到初三後發現越來越困難,其實是前面的知識點脫節了,不能和現有的知識點進行良好架構。所以我們複習是為了掃除障礙,鞏固所學知識。
適當時候把學過的知識內容去回顧一遍。複習每個知識板塊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有哪些已經懂了?哪些不懂?哪些還不太清楚?找出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及時予以解決。做到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時間久了,學習自然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五、解題反思不可少
解題反思和複習是不同的概念,每一道題有不同出題方式和出題意圖,我們要經常反思出題的意圖,就能抓住解題規律。
事實上很多學生缺乏解題反思的意識,不知道如何反思。我們只要多去思考和總結,對知識進行提煉,把書本知識變成自己腦袋裡知識,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學習方法的精髓,才能在以後的做題中舉一反三。
同時我們在平常在學習中也要養成對自己的作業本、試卷進行及時回顧,用好錯題本,並時常翻閱,通過這樣不斷訓練過程,才能讓自己從“聽懂”到“會做”。
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方法篇二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
一、常規的學習習慣
主要是指學習中的聽、說、審、檢、作業書寫、預習、複習方法的習慣。會聽、看、想、說的習慣。
只有一個善於表達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才能更有機會發揮出自己的潛力。因此,“四會”中,會說是突破口。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要說就得去想,兩者相互促進,促進孩子多想、多說。要會想,就要認真聽,細心看。抓住了“會說”就能促進其他“三會”。孩子說的時候,要引導他說出是“怎樣想的”,就是要求孩子知其然。如要訓練孩子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說出圖意,從書中的一幅圖說出多種說法,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二、認真聽“講”的習慣
這裡的聽“講”,應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課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要認真傾聽老師的點撥、指導,要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聯絡,弄清公式、法則的來龍去脈;二是要認真地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對他人的觀點、回答能做出評價和必要的補充。
三、認真審題的習慣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不但是提高學習成績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從小就具有做事細心、踏實的品性。具體做法有很多,如父母先示範讀題方法,孩子邊指邊讀,強調多讀,弄懂題目具體有幾個已知條件和問題,遇到不懂的及時作上記號,養成用符號標記習慣,同時指導分析對比的方法。
四、認真計算的習慣
計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一個從小就能慎重對待計算的人,在以後的行事中就不會輕易犯下草率從事的錯誤。所以,家長要訓練孩子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不管題目難易都要認真對待。對於孩子認真計算有進步的時候要給予鼓勵表揚,及時樹立自信心。
五、檢驗改錯的習慣
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總是難免有各式各樣的錯誤。因此,檢驗改錯的習慣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個發展性學習習慣。由此,在日常練習中應把檢查和驗算當作不可缺少的步驟,養成檢驗的好習慣。平時家長應讓孩子對一些判斷、選擇、改錯等型別題進行訓練,豐富孩子的知識,讓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孩子在回答問題時有錯誤,要給予糾正。每當作業本、測驗題發下來以後,都應認真檢查錯的原因,及時改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昇華,作業可以檢查孩子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實踐活動;強調獨立完成作業也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好機會。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
***1***規範書寫,保持書寫清潔的習慣。作業的格式、數字的書寫、數學符號的書寫都要規範。
***2***良好的行為習慣。要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
***3***認真審題,仔細運算的好習慣。
***4***驗算的好習慣。
七、預習和複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孩子課上聽講的效率,改變被動學習局面;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最有效途徑。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看書、去發現問題,讓他們課前對新知識有所瞭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他們課前去做。如我們馬上就要學習的統計表,家長就可以讓孩子課前收集、調查好一些相關資料。做好複習對於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一年級兒童,複習則以當天教的內容為主,家長可以讓孩子用嘗試的記憶方法,把當天的課堂學習知識告訴家長,適當背一些要記的知識。
八、自信的學習習慣
自信心是創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質,自信作為一種個性化的學習習慣,在個人的一生髮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透過自信的學習習慣培養過程能使孩子敢於對自己提出高要求,在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勵自己不斷努力,獲得最終成功。在平時生活中家長要提倡孩子獨立鑽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經常使用“我認為”“我的想法是”“再讓我來試一試”“我還有更好的方法”等提出意見的方式,從而喚起孩子的主人翁意識,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同時在學習中也要善於聯想、想象,敢於假設,任何創造都離不開這種思維習慣,從小掌握這種方法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