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學習心得
學習《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是教師的工作,受益頗多,下面是帶來的《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學習心得,歡迎檢視。
《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學習心得一:
一、吃透教材,精心設計預案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師要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教科書不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老師和學生可以根據教與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寬、重組,或添或刪,靈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開放性。現行教材採用的是模組教學法,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知識涵蓋廣,外延大,需要教師去挖掘、去領悟、並創造性地使用,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入手進行預設,有備而來,有備無患,儘可能多的將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預設到,以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及時調控,適當刪減或調整,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
二、促成生成,精彩新課堂
大家知道,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生成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漸進的、多層次和多角度的非線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預定的軌道運作,常會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資訊、新情境、新思維和新方法等。
三、課後教學反思 ,提升教學智慧
由於課堂教學的許多臨時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設計好的教學同實施之間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課後要及時反思,及時寫下心得體會,總結“成功亮點”,考慮“失誤不足”,思考“創意閃光點”,不僅要善待“生成的問題”,還要會鼓勵、期待甚至幫助學生去“生成”問題,不要害怕自己解決不好這些問題,只要培養自己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就可能將這些問題變成新的教學資源,把原先可能成為難點的問題轉化成教學的亮點。
總之,只有教師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學習心得二:
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是否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我想有效備課是基礎是前提;有效課堂教學是重點;有效課後反思是創新。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是:達到了預期的和生成的教學目標,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面對當前教育教學的嚴峻形式,我們應該把課堂作為自己專業發展的基礎和依託。在教學中要做到:語言清晰精練、重點突出、邏輯性強,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授課;課前應有明確的任務目標,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要會引導學生主動參加教學活動,能積極思考,動手操作並討論交流;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並且,要會運用學生的回答來促成課時目標,讓學生使用自己的思想、經驗和思維模式詳細闡述和擴充套件所學內容;能在一堂課的起始部分提供先行組織者和心理策略,用多種要求創設活動結構;運用內容問題和過程問題傳達事實,並鼓勵學生探詢和解決問題;在課堂講授中通過語言的抑揚、手勢、目光接觸以及活力等展示生氣、投入、興奮和興趣。
備課應是在自己以前教學的基礎上的深思、加工和創生,教學目標的設定,重難點的確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備課之前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通覽教材,合理處理教材,對教學內容、知識的延伸應把握一個什麼樣的“度”,在備課中都應進行認真思考。備課應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預設,設計包括:教學流程和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教與學活動的設計;教學語言的設計等。設計能保障教學的流暢,設計能避免教學的盲目性,設計能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要儘可能地考慮到在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特別要考慮如何解決問題,這並不意味著教師牽著學生走,而是事先想好用什麼樣方式或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這比課堂上現想要合適和有效的多。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適時的總結、反思、沉澱是有效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新課程更強調教學反思,教後反思也是有效備課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備好課,上完課,這節課並沒有結束,課後教師還需要靜下心來反思。針對備課時的初衷與課堂的實施作一番回顧和比較,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是否得當、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課堂生成處理是否妥當、問題設計是否有意義、情景創設是否到位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再思考、再認識,並及時把感想、心得和調整策略等內容認真整理在備課本上。如何培養好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有了有效的教學,還要有有效教師。我們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課堂教學的實驗者,更要成為一個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而教師能夠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由“經驗教學”轉向“反思教學”,是否能夠由“經驗教師”走向“反思教師”後“”反思性實踐者“。教師只有成為”反思性實踐者“,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才能不斷開發和生成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實現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的成功與否,與教師的課案設計息息相關,在課前教師要反覆推敲、斟酌教學設計與流程,過濾和壓縮無效言語,增加學生練習與思考的時空,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做到:給一個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填充,給一段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安排,給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給一個困難——讓學生自己去解決,使學生有時間、有空間將老師的思路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使學生深切感受到智慧的挑戰、人格的薰陶和教與學關係的和諧。從而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以說,只要我們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組織教學,數學課就再也不會給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覺,數學課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學生就一定能學得輕鬆,學得牢固.對教學追求有效,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只有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思考,不斷實踐,不斷昇華,才能使這一目標全面達成。讓我們攜手前進,讓我們一路耕耘一路歡歌,共譜遊仙教育的新篇章!
《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學習心得三:
我學習了《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這本書,可以說這對我們每位教師來說都是迫切需要和及時的。那麼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呢?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做:
一、教學前有效設計
解讀教材是有效教學設計的基礎,是教師的專業基本功。正確解讀教材,首先需要教師對教材本身的理解。其次需要教師根據本學科教學的性質和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現有水平,設計有效的教學方式。
二、教學中有效實施
有效設計是有效實施的前提,但教學不是死搬硬套,而是一種不斷創新不斷調整的過程。有效教學的實施需要教學策略和方法的支援,該練則練、該講則講、該問就問。這就要考慮到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態度、所教學科的內容特點等問題。在這個環節當中,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有效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不能跟著感覺走。訓練設計是有效教學設計的重點,學生負擔過重,教學效率就會低下,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在很大程度上由於訓練設計較為簡單。內容上:包括基礎訓練與相應的變式訓練。在不同的教學過程中、面對不同的教學物件,應選擇不同的訓練內容。方式上:包含分散訓練和集中訓練的方法。組織上:有合作訓練與小組訓練的模式。同時,還必須注意訓練的密度與空間。教學設計應注重情境的設計,為學生的訓練留下一定的空間,否則教學的效益就會低下。當然,在有效教學的環節中,教師不能忘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採取及時合理有效的評價。
三、教學後有效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物件,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師合作進行。另外,反思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簡單的說,反思,是一個認知的過程,是對教學結果的總結和探究過程,是對出現的問題的進一步解決的活動。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學的保證,有效教學是通過有效的反思來實現的,以反思教學促進有效教學的進行。
實現有效地體育教學,教師要做到:
一、教學管理要嚴格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要想使體育教學有一定的效率,課堂中的管理由為重要。所以,任課教師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而且要使想制度執行下去,教師也要採用一定的獎罰措施。並且讓學生清楚為什麼要定這樣的規章,目的是什麼,從而讓學生能夠信服。切記制度定好後,教師要在教學中要執行,如遇學生違反則應採取措施,制止不良行為的發生。如果教師只定制度沒有很好的執行,常久下去,教師的威信就會消失,課堂管理就會失控。
二、教學目標設計要合理
教學目標設計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內容的完成質量。因為教學目標是整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它支配、調節著整個教學的過程。合理的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對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要想達到有效的體育教學,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即:學生對運動技能掌握情況、學生學習的課堂氣氛、課堂中的特殊學生等來設計教學目標。當然要想使課堂教學有一定的效果,教師首先要根據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校的場地、器材及學生的學情,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預設課堂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通過適當的手段、方法來達成教學目標。
三、教學內容選擇要結合實際
在開學初期,教師就應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學情進行調查,瞭解學生對各項體育技能的掌握情況,並根據學情確定學年、學期、單元計劃,並能夠根據各計劃確定相應的課時計劃。同時,教師可以根據調查安排幾節學生喜歡的運動專案,用來做“調味”。也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學校的課餘比賽相結合,從而達到以賽促教的效果。
四、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化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達成都是通過教學活動中不同的組織形式而實現的。採取哪種形式進行教學,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而定。因此,無論上課人數是多少,分組教學是一種常用的必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因為分組教學比較能體現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原則,也比較能發揮學生的骨幹作用。所以在常態教學中教師也要考慮採用不同的組織形式進行教學,如:同質分組、異質分組、同伴輔導式分組、友伴分組、合作分組等形式。切記在教學組織時,特別是人數相對比較多、公開課借班上課的情況下,進量減少隊形的變換與調動,這樣可以便於組織了管理,而且可以減少時間的浪費。
五、教學方法運用要靈活
體育課雖是大多數學生喜歡的課程,但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技巧單一,學生的興趣也會隨之漸漸消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比賽法、遊戲法、合作法、探究法、分層法、多媒體教學法等,這樣對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另外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是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的去探索,從探索中尋找適合某項運動技能、適合學情的教學方法。
六、教師講解示範要正確
一堂有效的體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講解和示範,優美的示範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為每位學生都希望觀摩、欣賞到教師規範、優美的動作。教師規範的跨欄動作、優美的健美操動作、漂亮的空翻等等,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單純的示範是不夠,必須要教師配合上精練的語言來講解動作的必要程式。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直觀的動作示範、精練的語言講解,更好的掌握所要學習的運動技能。
七、教師教學反思要及時
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要想使體育教學有一定的效果,教師就要在每一次課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學生的學習表現。既:看教師教學的設計是否合理、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合理、教法及組織是否合理、教學示範是否正確、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學習、是否能全員參與、是否能掌握學習的動作技能等等。如果達成的效果不好,那出現的問題在哪裡,下一次課將如何去改進等。只有不斷的對教學進行反思,找出優點與不足,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教學有一定的效果。
八、教師專業素質要提升
教師的專業素質也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特別是對於好勝心強的男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考慮到用自身精深的專業來吸引他們,比如說在籃球教學中,學生要求要和教師“單挑”,教師可以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後來滿足他的好勝心理,讓學生清楚自己的水平和教師的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再如在武術教學中,教師在講解某項技術的時候,找學生共同示範,會出現不配合的學生,這時教師可以使用“真功夫”,樹立威信,讓學生能夠信服。當然人無完人,在教學中教師並非對每一項專業都精通,所以這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在平時加強練習,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並多看各類書刊,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