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高考政治客觀題的方法

  很多學生害怕解答主觀題,要麼不知從何下手,要麼是心中明白但說不出來.高考政治有這麼一種說法“得選擇題者得天下”,意思是主觀題一般大多數考生得分差距不大,拉 開分差的往往是客觀題我在十餘年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套解答主觀題的思路,願與各位同仁及同學共享. 政治非選擇題做答具體方法可分為三步.

  

  一看問題。

  對於政治客觀選擇題,首先看問的是“經濟常識、哲學常識常識常識還是政治常識”,是“是什麼、為什麼還是怎麼樣”,這是方向性問題,方向就是旗幟,旗幟一錯,全盤皆輸。

  二排題肢。

  政治客觀試題一般是順向選擇***即正向選擇***,即題肢本身說法正確且與問題有關。因此,單看題肢,用排謬法先將本身說法錯誤的題肢排除。

  三聯材料。

  在題肢本身說法正確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兩個正確題肢的情況下,我們猶豫不決,就回頭看看與材料的關聯度,在材料中,一般來說,都有核心字、中心詞,題肢與材料的核心字、中心詞是否有關聯度,關聯度是否屬於最緊密的,此法屬於排異法。這樣,我們定能選擇出最佳答案。

  【例題】為滿足北京奧運會期間各國運動員對蔬菜種類與營養的不同需求,中國農藝師引進了多種新品種洋菜,根據北京地區及周邊省市的海拔高度來確定各種蔬菜的種植與運輸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觀念。回答31--32題。

  31.農藝師打破“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觀念,遵循的哲學依據是  A.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變規律起作用的前提條件

  C.人不能改變規律,但能改變規律起作用的具體狀況

  D.客觀事物的規律是客觀的,思維活動的規律是主觀的

  【解讀】第一步,看問題。

  此題考察的顯然是哲學依據是什麼;

  第二步,排題肢。用排謬法來解讀四個題肢。

  A題肢說法錯誤,因為自然界本身執行是有客觀規律的,並不是因為“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自然界才有了規律,這說法屬於主觀唯心主義。B題肢說法錯誤,因為農藝師打破“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觀念,正說明打破必然有前提條件—尊重自然規律的客觀性,在此基礎上方能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D題肢說法錯誤,作為任何領域的規律,無論是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人的主觀世界,都具有規律,並且規律只能有客觀性,而無主觀性,所以,思維活動的規律是主觀的說法是錯誤的。C題肢說法正確,一是能辯證地分析農藝師打破此觀念必須尊重前提條件---規律的客觀性,二是在此基礎上能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規律起作用的具體狀況,如所依賴的具體客觀條件,將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在

  此,無需走第三步即可解讀本題正確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