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怎樣安排二輪複習學習計劃

  "輪"是高考複習週期的通俗說法,從目前政治學科的高考複習安排看,二輪複習是介於一輪複習和臨考複習之間一個較短的複習週期,時間大致在高三下開學後的三月份至四月份.這一複習週期,建立在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考綱中的複習要點,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遷移能力及相關背景知識的基礎之上.因此,如何處理好"知"與"能"、"點"與"面"、"取"與"舍"、"導"與"學"這幾對關係就顯得十分必要.

  

  1.構建網路,把握知識內在聯絡

  我們雖然已經完成了一輪複習,對書本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我們的知識仍然是零散的、無條理的、不繫統的。要想全面、透徹地理解、把握書本知識,必須根據高考考點,從巨集觀上把握教材,構建知識網路。可以把教材內容分單元或板塊進行復習,如《經濟生活》可以從消費***包括貨幣、價格、消費等內容***、生產***包括巨集觀上的發展生產力、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微觀上的公司、勞動和就業等內容***、分配***包括微觀上的個人收入分配和巨集觀上的國家收入分配***、交換***包括國內的我國的市場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國際的經濟全球化等***四個方面搭建知識框架。《生活與哲學》可以從前言、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五大板塊構築知識體系。構建知識網路,要注意知識的點、面結合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對某一課內容的複習也要注意構建這一課的知識網路,如《經濟生活》第十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以構建如下網路進行復習。

  2.發散思維,多角度解讀教材

  二輪複習,我們的思維不能僅侷限於一個模組的內部。有些知識,我們可以進行發散性思維,運用其他模組的知識對其進行分析解讀。例如,《經濟生活》模組中政府的巨集觀調控行為,在《政治生活》裡,便是政府履行相關的職能;《政治生活》模組中的政治制度,如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民主制度等在《生活與哲學》模組中都叫上層建築;《經濟生活》模組中的生產與消費、效率與公平、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等都體現了《生活與哲學》模組中的矛盾觀點;堅持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就業觀、理財觀、科學發展觀都體現了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原理或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原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等內容都體現了抓主要矛盾的哲學道理;“價值決定價格、供求影響價格”、“價格變動影響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經營”、“公司經營成功受經營戰略、科技進步、科學管理、信譽形象等因素影響”、“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等內容體現了事物是普遍聯絡的哲學原理;《經濟生活》模組中的“以人為本”和《政治生活》模組中的“對人民負責”、“執政為民”都體現了《生活與哲學》模組中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哲學原理;《經濟生活》模組中的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係,《文化生活》模組中的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係,中華文化和我國各民族文化的關係,都體現了《生活與哲學》模組中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等等。

  3.關注時事,做到理論聯絡實際

  政治學科區別與其他學科的典型特徵,在於它的時政性。政治學科高考命題從不迴避熱點問題,恰恰相反,常常以重大社會熱點問題為題材,要求考生運用所學知識,聯絡實際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平時的複習要關注一些社會生活中影響較大的、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多瞭解一些涉及民生、經濟、環保方面的問題。要學會運用書本知識對這些熱點問題進行多角度的分析解讀,例如,神舟九號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成功這一熱點問題,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說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發揮國家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的優勢,實行強有力的巨集觀調控;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體現了政府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從生活與哲學角度分析,說明了要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的哲學道理。今年高考,我們需要關注的熱點問題還有:中共、莫言獲諾貝爾獎、釣魚島爭端、歐債危機等。

  4.加強訓練,提高備考能力技巧

  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要想高考取得理想成績,必須以做一定數量的試題作為保證,通過做題,不斷提高自己的答題能力和備考技巧。可以做一些往年的高考試卷、今年各地的統測試卷。做題時,要注意運用一些技巧,提高正確率。如做選擇題時,先準確把握題幹,不能望文生義、斷章取義,再比較題肢,排誤選優。作答主觀題時,內容上要做到觀點原理準確,緊扣題意表達,理論事實交融;形式上要做到要點齊全,層次分明,書寫工整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我們不懈努力、科學應對,就一定能打贏二輪複習這場關鍵戰役,贏得高考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