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上小數乘小數教學反思

  教師們在授課結束後都會有怎麼樣的教學反思呢?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五年上《小數乘小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人教版五年上《小數乘小數》教學反思***一***

  在《小數乘小數》一課中,我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好奇心,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困難,思考方法,解決問題。達到了教學有效。

  首先在教學例3的設計上,較好的達到了我的預設,看實際的教學樓內的玻璃更加直觀,引起學生興趣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長度、寬度有直接認識,對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也進行了複習。例4的教學我本著學生能夠講解明白,不用過於強調。對於積的小數位數不夠可以用0補足,我認為,學生能夠一點即通。只需要生生互動即可。可是個別學生還是出現了錯例,還要引起重視。

  其次練習的設計,本著及時鞏固新知、適機進行拓展的原則。在複習過程中,出現3道練習題,學生板演並講解,為本課學習打下基礎。學完重點:因數的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麼關係?適時出現3道給出積的豎式,讓學生運用新學習的方法點小數點。學完本課,對本課知識,進行了基礎和拓展訓練。為小數在今後生活中的更好應用做好鋪墊。

  第三,注重學習過程中的方法的總結。本節課共對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做了3個不同層次的總結。首先是總結上節課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接著是學習完例3運用小數位數來算積的方法進行總結,最後是學習完例4,對於積的位數不夠,可在前面用0補足這種情況進行全面總結。這樣學生逐步的對於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層層遞進,逐步解決,充分鍛鍊學生的能力。

  最後,非常感謝市教研院王巨集老師對我本節課的點評,使我受益。

  王巨集老師點評:

  整個教學流程合理,設計意圖明確。經歷了驗證結論的過程,使每一個學生在本堂課都有進步。

  1.匯入環節有些拖沓,耽誤時間,三道小題改為2道題目即可。

  2.例題的設計,能夠選用教室的玻璃來進行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對長度、寬度有直觀感官,感受小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並學會逐步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得到發展。

  3. 小組討論具有實效性,討論過程不流於形式。討論彙報的過程中能夠注重演算法多樣化。但老師過於側重本節課所學習的小數計算方法。讓學生經歷比較演算法的過程,選擇看因數的小數位數來點積的小數點。應該尊重孩子所選擇的演算法,也許在孩子心中,他認為用倍數的方法來看積的小數位置更加簡單快捷,那麼就可以選取他喜歡的演算法。

  4. 重視難點:當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邊加“0”,再點小數點。老師在這部分內容的處理過於草率。個別學生在這裡出現了錯誤,是對這個地方不夠理解。那麼老師就應該更好地分析錯誤的原因。怎麼想的?為什麼錯了?使學生通過分析,知識掌握更清晰。

  5. 板書設計合理。兩種思維方法的呈現,能夠使學生視之一目瞭然。如果在下面呈現本課的教學重點:因數的位數和等於積的小數位數。學生心中對本課所學會更好的做到心中有數。

  6. 培養全體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對同學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及對其的評價。

 

  人教版五年上《小數乘小數》教學反思***二***

  這節課是小數乘整數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演算法則,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新知的能力。為了能讓學生輕鬆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複習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及整數乘法中由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為學生學習“小數乘整數”做好了鋪墊,尤其是掌握了積的變化規律,為學習小數乘整數的算理有很大的幫助。

  二、創設了一個“購買風箏”的情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數乘整數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學習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如解決實際問題時,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思考交流解決的方法,在師生的交流學習中,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計算方法,從而得到許多有創造性的解決辦法。然後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方法。

  總之,這節課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思考交流的學習中,給不同的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人教版五年上《小數乘小數》教學反思***三***

  這是一節普通的計算課,為的是以平常的教學內容為載體,研究怎樣體現“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我認為,一節課,無論它採用何種教學模式,華麗也好,樸實也好,最基本的知識和學習的技能必須得傳授下去。這節課重點是要求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課內和課後的學生反饋可見,這一目標得以實現。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什麼途徑讓學生獲得?就是過程與方法的實施。這需要老師提供機會,引導學生深度參與數學活動。我把例題的資料 改成 ,目的是提供更多的切入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從舊知遷移、轉化到新知的可能性。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體驗最優化。這節課學生在一系鞏固練習中充分體會到分數除以整數的最優計算方法是轉化成乘這個分數的倒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這一目標並不是單獨存在,它其實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更不能簡單地以為它代表著德育教育。本節課,學生有困惑、有驚喜、有自豪、他們有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喜悅,這才是數學課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