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學設計

  海倫·凱勒,美國女作家、教育家她生下來時,是一個正常的兒童,但19個月時,生了一場病,雙耳失聰,雙目失明。經歷來這麼一系列事件的她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學設計

  一.解讀引言***1-5***

  1.作者提出了哪兩種假想

  [第一種假想——假如“我們明天就會死去”;第二種假想——“每個人在他的初識階段患過幾天盲聾症”]

  2. 這兩種假想有什麼作用和效果

  [第一種 這種態度可以尖銳的強調生命的價值可以激發人們去珍愛生命,珍惜生活

  第二種 黑暗會使他更珍惜視覺,啞默會教導他更喜鵲聲音]

  3.假候畢竟是假想,不等於現實,那麼現實又是怎樣的呢作者把假想和現實作了一個對比

  [第一種假想——假如“我們明天就會死去”—— 可以尖銳的強調生命的價值

  時間在我們面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不斷延伸開去,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眼前已有的一切熟視無睹,視若當然

  第二種假想——“每個人在他的初識階段患過幾天盲聾症”——黑暗會使他更珍惜視覺,啞默會教導他更喜鵲聲音

  從森林裡回來的朋友說“沒有什麼特別的”

  作者總結出一句比較經典的話就是——“有視覺的人看得很少”並且說“我這個不能用眼睛看的人,僅僅憑藉觸覺,就能發現好幾百種使我感興趣的東西”接著想象自己走進森林,通過觸覺去感受林中許多可愛的東西***並用“四季的盛景是一場極動人而且演不完的戲劇”來讚美***

  4.請找出相關的句子加以體會作者是怎樣走進森林,用自己的雙手,通過觸覺去感受林中許多可受的東西的呢

  教師講評:作者一個三殘合一的人,一個沒有視覺的人,盲聾啞三殘合一的人,僅僅憑藉想象的觸覺,就能把森林中那些可愛一花一鳥,一草一木寫得如此形象、逼真、動人,確實不簡單這是出於對光明的強烈追求,也是超越光明的非凡想象

  5.第五段作者發出一怎樣的感慨呢?

  [A.僅憑藉觸覺就能……憑視覺將會有多少美展現出來啊!***觸覺與視覺的對比***

  B.……他們認為是理所當然

  C.視覺……只被作為一種便利,而不是一種豐富生活的手段]

  教師講評:引言部分,強烈的突出盲聾啞人和視覺正常的人一對比,表現兩種人對生活的不同感受,從而突現了兩種不同的人生價值觀

  二.解讀正文***6-27***

  第一天:

  1.在她假想能得到的光明的三天當中,她是怎樣安排這三天的所看的內容的?

  ***這三天的內容分別能表現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提示:第21段,21頁末***

  [第一天:側重表現作者對親情的重視;

  第二天:對世界的物質方面和人類的精神生活的關注;

  第三天:表現出對世人生活的關心] 這部分內容暫時不講***

  2.第一天的安排:***7-12段***她要看的有哪些內容?

  [7、看沙莉文老師 8、朋友、嬰兒 9、小狗 10、書 11、自然、馬、落 12、電燈]

  她要看沙莉文老師的什麼?

  [看她面龐的輪廓,研究她的容貌,要看出她的美的品格]

  看得出她對沙莉文老師充滿哪幾種感情?

  [讚美,感恩]

  3.對其它的一切事物,作者都盡力展示它們的美,充滿讚美之情請圈出這樣的詞語,加以體會***略***

  4.這一切,反映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表現的主旨***

  [關心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朋友,充滿真摯的友愛,表現對親情***友情***的重視]

  第二天:

  1.第一天的安排:***13-20段***她要看的有哪些內容?

  [***黎明:仰望壯麗的曙光作景***

  A.***13***紐約自然博物館——人類曲折艱難的道路,興衰滄桑;

  B.***14-17***首都藝術博物館——窺視人類精神的側面,搜尋人類的靈魂;

  C.***18-20***劇院——欣賞戲劇——享受有節奏的動作美***19段***

  2.這一切,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窺探人類和自然的歷史,關注人類的精神生活表現求知的渴望,對美的追求]

  第三天:

  1.第一天的安排:***13-20段***她要看的有哪些內容?

  [A.帝國大廈的頂端,“府視”全城的美景;***22段***

  B.站在繁華的街角,與世人同悲歡,共憂樂;***22段***

  C.第五大街,欣賞斑斕的色彩,欣賞時裝與各種精美的商品;***23段***

  D.周遊整個城市,“注視幸福和悲慘的全部景象”***24-25***]

  2.這一切,反映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表現的主旨***

  [關心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充滿仁慈和博愛的情懷]

  三.解讀結語***28***

  1.理清主要內容:

  A.給“看得見的人們一個提示”——“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

  B.推而廣之,聆聽……猶如……

  撫摸……猶如……

  嗅聞……品嚐……猶如……

  C.總之,“充分利用每一個器官……為世界向你顯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細節而自豪吧”

  2.這樣寫,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告誡人們珍惜視覺,珍惜每一種感覺,充分利用每一個器官,享受上天賦予給你的美好的一切,從而更好地珍惜生活,熱愛生命]

  四.總結全文:

  1.三天的活動,其內容涉及人的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對人類生活的全面考察既表現了作者對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達了作者對人類生活的高度讚美,而且,作者還以自己的痛苦經歷和美好渴望,勸誡世人要珍惜光明,珍惜生活,熱愛生命

  2.這篇文章表現了海倫·凱勒哪些願望和情感呢?又能反映她哪些品質呢?

  首先,她對自己周圍的人懷著極其真摯的友愛,希望能看到俊美的外表和美麗的心靈,這說明她是何等的善良;

  其次,對天下大眾的博愛的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強烈願望;

  再次,看出她對生活的熱愛、珍惜,以及積極進取的精神

  五.補充材料:擴充套件閱讀《再塑生命的人》之“杯子與水”片斷:

  一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師為“杯”和“水”這兩個字發生了爭執她想讓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卻把兩者混為一談,“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沒有辦法,只好暫時丟開這個問題,重新練習布娃娃“DOLL”這個詞我實在有些不耐煩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覺得特別痛快發這種脾氣,我既不慚愧,也不悔恨,我對洋娃娃並沒有愛在我的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裡,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憐的洋娃娃的碎布掃到爐子邊,然後把我的帽子遞給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陽光裡去了

  我們沿著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頂上盛開的金銀花芬芳撲鼻莎莉文老師把我的一隻手放在噴水口下,一股清涼的水在我手上流過她在我的另一隻手上拼寫“WATER”—“水”字,起先寫得很慢,第二遍就寫得快一些我靜靜地站著,注意她手指的動作突然間,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覺在我腦中激盪,我一下子理解了語言文字的奧祕了,知道了“水”這個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過的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

  水喚醒了我的靈魂,並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簡介:

  海倫·凱勒,美國女作家、教育家她生下來時,是一個正常的兒童,但19個月時,生了一場病,雙耳失聰,雙目失明七歲時,安妮·莎莉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教她學盲文,學脣語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50年在莎莉文的幫助下就讀於馬薩諸塞州劍橋女子學校,又入劍橋的拉德克利夫學院,190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寫了第一本書《我生命的故事》,敘述她如何戰勝病殘,不僅給盲人而且給成千上萬的正常人帶來了鼓舞這本書被譯成5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以後她為許多雜誌撰寫文章,還寫了幾部自傳性小說,《我所生活的世界》《從黑暗中出來》《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後的生活》和《願我們充滿信心》,在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與寂靜並不存在,她自己也是個有理智的人1936年莎莉文逝世,波麗·湯普遜接替,也成了她的親密朋友凱勒後來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她到美國各地,到歐洲、亞洲發表演說,為盲人和聾啞人的教育籌集資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國公民最高的榮譽——總統自由勳章次年又被推選為世界十名傑出婦女之一著名的傳記作家範懷克·布魯克斯為她寫了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