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怎麼學物理化學

  物理化學在高一的學習中很重要,怎樣學好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高一物理化學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物理學習方法

  1切實學懂每個知識點

  懂的標準是每個概念和規律你能回答出它們“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等問題;對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識,要能說出它們的聯絡和本質區別;能用學過的概念和規律分析解決一些具體的物理問題。 為了學懂,同學們必須做到以下三點:認真閱讀課本;認真聽講;理論聯絡實際。課本知識是前人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準確精練,不是隨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須反覆閱讀和揣摩,通過課前的閱讀了解知識重、難和疑點?以便上課時有目的聽講,提高學習效率。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一般會比課本更具體更詳細。認真聽講,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理解,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此外,重視實驗,理論聯絡實際也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是因為物理知識都是從生產、生活、科學實驗中概括和總結出來的,是一門實驗性極強的學科。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相聯絡,不僅能提高動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2掌握物理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

  中學的物理規律並不多,但是物理現象和過程卻千變萬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規律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如假設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離法與整體法,獨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把複雜的問題分解為簡單問題的能力,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物理問題。

  3及時複習

  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裡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則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已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及時完成作業,有餘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準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4適量的課外書籍,豐富知識,開闊視野

  實踐表明,物理成績優秀的同學,無不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因為,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閱讀者可以從各方面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學到很多巧妙更簡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在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體會,見識一多思路當然就活了。

  高一化學學習方法

  一、觀念問題。要想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觀念,重視化學學科的學習。高中不再是語數英一統天下的時候了,今天明確的告訴同學們,高考化學成績整整100分,不多也不少,所以必須讓化學在你的時間帳單上有一個清晰的位置和長度。特別是以後要學習理科的同學,更要重視化學打基礎的起始階段。不是說我們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嗎?高一就是化學學習的真正起點,不論過去你學得好還是不夠理想,沒關係,從現在開始重視起來,樹立正確的個性心理,好的不自我陶醉,差的同學樹立迎接新挑戰的信心。你很快就能扭轉不良的局面。

  二、學習習慣問題。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又問:“在幼兒園裡學到了什麼呢?”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回答,代表了與會科學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學家們的普遍看法概括起來,就是他們認為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是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培養的良好習慣。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聯絡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細分析一下,就會越發感到那些科學家的話、培根的話確實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學習問題上,幾乎對於每一個人都適用。如果你渴望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時間,如果你渴望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那麼,就請你儘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初中的化學知識淺少易的特點,學習的時間也比較充分,讓一些同學養成慢條斯理的壞習慣,而高中化學單位時間內的知識容量大為增加,如果再把過去的學習習慣搬到高中來,結果顯然只有一種:無法適應。更不要認為初中平時不好好學習,中考前臨時加強兩個月一樣得高分,高中化學靠臨時抱佛腳是行不通的。大哲學家柏拉圖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訓斥了一個小男孩,因為這個孩子總在玩一個很愚蠢的遊戲。小男孩不服氣:“您就為這一點小事而譴責我?!” “你經常這樣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圖回答說,“你會養成一個終生受害的壞習慣。”而良好的習慣是同學們儲存的資本,會不斷地增值,而你的一生就在享受著他的利息。高中化學學習要養成課課清的習慣,要求自己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定量的學習任務,不懂多問,規律多記。經過一段積累,你會發覺自己很強大。

  三、學習環節問題。學習不外乎課前預習,聽課,課後複習,解決難題,獨立完成作業,系統總結幾個環節。這裡我著重談談預習、複習和作業等幾個環節。

  1、預習與不預習的差別 預習的同學永遠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預習意味著在你認真投入學習之前,已經把學習的內容快速瀏覽一遍,瞭解了學習的大致內容及結構。這樣做至少有兩個突出的好處,首先能提高下一環節聽課的效率,預習時已經掌握的知識上課聽講時不但輕鬆,又相當於在複習了,而預習時的難點則是聽課的重點,這樣把只要注意力集中在難點上,有的放矢,突破了難點。而沒有預習的同學總是比較陌生,不知道重難點,效果與前者相比差距很大。其次也可以提高上課記筆記的質量,聽課是百分九十聽百分十記,預習後只須記方法技巧以及規律難點,而不是抄板書。這樣把大部分的時間注意力集中在聽課上,形成了良性迴圈。

  2、聽課效率高低的差別,要向課堂要效率,聽課效率高的同學大量節省了課後的複習作業時間,又一次促進了學習的良性迴圈。

  3、複習沒複習的差別,老師上課再精彩,也是在燃燒自己,卻不一定能照亮你,沒複習沒記憶的同學就象是一塊荒地,什麼也長不出,鋼筆肚裡無墨如何能吐出水來?沒有知識的沉澱積累,怎麼可能會做題,怎麼可能舉一反三?你對某一學科的知識積累得越多,你在這方面的經驗就越豐富,進而對這個領域新知識的理解能力就越強,記憶效率也越高。肥田沃土比荒地易於種植,同樣道理,在過去已經形成並鞏固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建立新的知識體系是較為容易的。那麼你計劃什麼時候成為沃土呢?無論如何請記住:沃土才能長成一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