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三首解讀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下面就有小編來講解一下這部分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觀滄海

  一、新課匯入

  大家知道曹操吧?說起曹操,常常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奸雄,今天我們閱讀他的《觀滄海》,也許你對這樣一個歷史人物會有更客觀的認識。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根據拼音寫出恰當的詞語。

  ***cāng***滄海 ***jié***碣石 ***sǒngzhì***竦峙

  水何***dàn******澹澹 *** ***xiāo******sè***蕭瑟

  2.藉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澹澹:水波搖盪。

  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

  星漢:銀河。

  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至:極。

  何:多麼。

  若:好像。

  臨:登上。

  3.文體知識。

  通常所說的古代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

  唐代以前出現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本課的《觀滄海》。而唐朝新出現的絕句、律詩叫近體詩。如本課的《次北固山下》和《錢塘湖春行》。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有規定,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

  曲是一種與詞相近的韻文形式,出現於南宋和金代,盛於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如本課的《天淨沙·秋思》。

  4.作者簡介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挾天子而令諸侯”後,先後滅呂布,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敗兵強地廣的袁紹,逐漸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烏桓,大勝。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他善詩歌,常借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報負。其詩氣魄雄偉,慷慨悲壯,是文學史上建安文學的開創者。《步出廈門行》《蒿里行》均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5.背景連結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他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烏桓。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於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後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巨集願。把前後的事件聯絡起來,我們可以看出,北征烏桓對曹操來說是一次多麼重要的戰爭了。而《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一定會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裡,藉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因而成為一篇優秀的作品。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詩歌朗讀

  1.自由朗讀詩歌,採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注意讀準字音、節奏。

  【交流點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結合註釋解讀詩意。

  【交流點撥】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麼寬闊浩蕩,海中山島高聳陡立。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執行,好像是從這浩渺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渺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就用歌唱來暢抒心中的情懷吧。

  ***二***整體感知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思考下列問題。

  1.全詩是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交流點撥】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交流點撥】第1層***1~2句***:交代觀海的地點。

  第2層***3~8句***:描寫海水與山島。***實景***

  第3層***9~12句***: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想象***

  最後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

  3.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詩人是懷著怎樣的感情描繪大海形象的?

  【交流點撥】***1***“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2***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削平了北方群雄,現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一中原解除了後顧之憂。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了建功立業的願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

  ***三***深層探究

  1.如何理解“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一句?

  【交流點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以及觀察的物件,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觀”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了什麼樣的表現手法?有這樣的表達效果?

  【交流點撥】作者運用誇張的手法創造出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聯想日月星辰這些自然界偉大的景象,全離不開大海的懷抱。想象奇特,胸懷開闊,滲透著詩人自己的雄心壯志和昂揚奮發的精神,展現了詩人力挽狂瀾、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氣蓋世的英雄形象。

  3.詩人在這首詩中把自己欲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藉助什麼手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呢?

  【交流點撥】虛實結合,借景抒情,描寫滄海的壯麗景色,表現博大的胸懷,抒發統一天下的巨集偉抱負。

  ***四***熟讀成誦

  二:次北固山下

  一、新課匯入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而聞名於天下。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藉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暫時停宿。

  客路:旅途。

  風正:風順。

  懸:掛。

  殘夜:夜將盡而未盡的時候。

  2.作者簡介

  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官洛陽尉。早有文名,往來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其詩流傳不多。

  3.背景連結

  《次北固山下》是王灣在先天年間或開元初年遊歷江南時所作,格調壯美,意境開闊,預示了盛唐詩歌健康發展的前景。據說,宰相張說曾親自將這首詩題寫於政事堂。

  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三面環江,為名勝之地。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詩歌朗讀

  1.自由朗讀詩歌,採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注意讀準字音、節奏。

  【交流點撥】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結合註釋解讀詩意。

  【交流點撥】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綠水之中行舟。

  潮水漲滿時,兩岸之間水面顯得更寬闊。順風行船一帆高掛。

  夜將盡未盡的時候,一輪紅日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思念故鄉的家書要傳到哪裡呢?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陽。

  ***二***整體感知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思考下列問題。

  1.詩的四聯各寫了什麼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交流點撥】首聯:點題。“青山”指北固山。詩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鎮江後,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平”“闊”“正”“懸”四字用得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潮平”句,又是為頸聯中“江春”句作鋪墊。

  頸聯:既寫景又點明瞭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這麼快,怎能不令人感慨!

  尾聯:詩人離家日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食他鄉,久不得歸,見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來給他傳遞家書了。全詩陳陳相因,渾然一體。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

  【交流點撥】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直接表達思鄉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三***深層探究

  1.探究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

  【交流點撥】“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可見寫景極為傳神。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歷來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你認為該如何理解呢?

  【交流點撥】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並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道理: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四***熟讀成誦

   五、拓展延伸

  思鄉是中國文學的主題之一,無數的鄉愁陪伴著無數的詩人,同時無數的詩人創造了無數的鄉愁詩。鄉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愁詩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界。思鄉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結”,一個套在炎黃子孫身上的“結”。在你所積累的詩歌中,哪些詩句抒寫了鄉愁?

  【交流】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采薇》

  ②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漢樂府民歌《悲歌》

  ③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維《雜詩三首》

  ④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宋·李清照《菩薩蠻》

  ⑤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⑥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⑦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三、錢塘湖春行

  一、新課匯入

  我們跟隨朱自清先生欣賞過江南春天的美景,伴著老舍先生感受過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們將穿越時空,跟隨白居易一起去領略1180年前的西湖特有的春景!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1***孤山寺北賈亭西***jiǎ***

  ***2***誰家新燕啄春泥***zhuó***

  ***3***淺草才能沒馬蹄***mò***

  ***4***綠楊陰裡白沙堤***dī***

  2.解釋下面詞語。

  初平:遠遠望去,西湖水面彷彿剛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齊平。

  暖樹:向陽的樹。

  沒***mò***:隱沒。

  行不足:遊賞不夠,即反覆遊賞。

  3.作者簡介

  白居易是唐代大詩人,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有“詩魔”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作有《賣炭翁》《長恨歌》《琵琶行》等。

  4.詩歌大意

  《錢塘湖春行》以詩人行蹤為線索,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第三句和第四句是頷聯,頸聯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

  5.背景連結

  《錢塘湖春行》寫於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遊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別的氣質吸引了,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抒發了自己對西湖春天的讚美和熱愛之情。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詩歌朗讀

  1.自由朗讀詩歌,並採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讀準字音、節奏。

  【交流點撥】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2.結合註釋解讀詩意。

  【交流點撥】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二***整體感知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思考下列問題。

  1.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寫景的詩歌尤其如此。請大家把這首詩還原成畫面選擇下面的句式,對你喜歡的句子進行賞讀。

  ***1***“從……中我看到了……”

  ***2***“從……中我聽到了……”

  ***3***“從……中我感受到……”

  【交流點撥】從第一、二句中,我彷彿看到長衫飄飄的詩人騎馬來到賈公亭旁,極目遠眺。只見那西湖波瀾動盪,與岸平齊。在那水天相接處,水波粼粼,雲朵低垂,似乎要親吻湖面了——它也愛早春的西湖。

  我從“幾處早鶯爭暖樹”中,彷彿聽到了黃鶯清脆婉轉的鳴叫聲。

  2.詩人最喜愛的是湖東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詩人除點明是在“綠楊陰裡”外,未作任何說明。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補寫出白沙堤美麗的景色吧。

  【交流點撥】有湖水,水中有魚蝦,有嬉戲的鴨子。

  有花草。綠草如茵,像鋪了層綠地毯;花兒閃閃,散在綠草叢中。

  還有花樹。杏花開了,散綴枝頭;桃花也開了,紅豔豔的,燦爛一片。

  還有人。有騎馬的詩人,一邊捋著鬍鬚,一邊吟詩;好朋友也來了,他們席地而坐,飲酒賞景,談詩論文,吟詩作畫……好不快活。

  3.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寫初春景象?

  【交流點撥】如“初平”,春水初生;“爭暖樹”,“暖樹”者,向陽之樹也,春寒未退,故鶯爭集其上;“啄春泥”,燕初來也;“沒馬蹄”,草初生也──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4.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交流點撥】“最愛湖東行不足”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5.“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交流點撥】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還是初春季節。

  ***三***熟讀成誦

  五、拓展延伸

  積累描寫西湖美景的詩句。

  【交流】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