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清明永駐閱讀答案

  清明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承載著神州華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文化,寄託著古往今來中國人的慎終追遠的情懷。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慎終追遠清明永駐》閱讀材料

  清明節大約起源於周代,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最初,清明只是一個提醒農民進行春耕春種的節氣。《淮南子•天文訓》記:“春分後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則清明風至。”《歲時百問》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穀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等農諺。這種標誌物候變化、敦促春耕的節氣,是怎樣變成以祭奠祖先為中心的綜合節日的呢?

  首先,這與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有關。相傳,寒食節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晉文公、介子推一段動人的故事。但當代學者普遍認為,寒食節與古人對於自然的認識相關。他們認為世界萬物都和我們人一樣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需要新陳代謝。火燃久了要熄掉,重取新火。寒食之後重生新火就是一種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熄滅舊火與重生新火所透露的是季節交替的資訊,意味著新的一年春耕生產的開始。寒食節在清明前兩日,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遊。唐代之前,寒食與清明是兩個前後相繼但主題不同的節日,一為懷舊悼亡。一為求新護生;一陰一陽,一息一生。二者有著內在的文化關聯。

  清明節也融合了上巳節的一些習俗。上已節俗稱三月三,它形成於春秋末期。時至唐代。上巳節成了一個全國性的節日,人們常在此日到水邊嬉戲,去郊遊踏青。後來,上巳節的踏青飲宴的特點被整合到了清明節的習俗之中。清明節發展最盛的時期是宋代。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載:“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節矣,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可見,宋人借祭祖掃墓的機會充分享受踏青之樂,寓嬉樂於哀痛之中。張擇端繪製的風俗畫長卷《清明上河圖》更是形象地呈現出宋代清明節的盛況。到了元代,不僅上巳節退出了節日傳統,寒食節也已基本消亡。春節之後的大好春季只剩下了清明節。

  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深層的祖先崇拜、孝文化傳統之間有著深刻的聯絡,而這種文化傳統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也是清明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根基。隨著民族精神的復興,對祖宗的家族性私祭發展到對中華民族共同祖先黃帝、炎帝的群體性公祭,以延續中華民族血脈相連、薪火相傳的精神,這些都抒發了人們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的道德情懷。

  中華傳統節日是民族生活的儀式,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承中華美德的重要載體。現在我們過清明節,就是一次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感悟和認同的過程,就是要通過掃墓祭祀等形式喚起後人對祖先的追思與敬慕,全面體現對祖先的感恩、對血脈責任的認同,確保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共同記憶,得以代代相傳、萬載永續。

  ***節選自李榮啟《感悟清明節的文化內涵》,有刪改***

  《慎終追遠清明永駐》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清明節最初只是一個標誌物候變化、敦促春耕的節氣,我們從“清明穀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等農諺中,可見清明節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聯絡。

  B.寒食節的起源與習俗,與晉文公、介子推的故事有關,也與古人的自然觀密切相連。當代學者認為世界萬物都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需要新陳代謝。

  C.寒食之後重生新火是一種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熄滅舊火與重生新火,意味著新的一年春耕生產的開始,象徵著新季節、新迴圈等的開始。

  D.上巳節形成於春秋末期,後來逐漸變為了帶有一定社會性質的春遊活動,到唐代時已成了一個全國性的節日,人們在這一天到野外踏青,欣賞自然風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從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及張擇端繪製的《清明上河圖》等可見,宋人借祭祖掃墓的機會充分享受踏青之樂,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宋朝民風民俗的盛況。

  B.由於寒食和清明在時間上緊密相連,寒食節俗很早就與清明發生關聯。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遊。寒食節後來基本消亡。

  C.寒食節在清明前兩日,它們前後相繼。其中,寒食的主題為懷舊悼亡,清明的主題為求新護生;一陰一陽,一息一生。寒食與清明有著內在的文化關聯。

  D.無論是民間的私祭還是國家的公祭,都是對先人、先祖呈上祭奠與追思,這種神聖的生命交流儀式,抒發了人們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的道德情懷。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我國眾多的節日中,清明節具有雙重身份:節氣兼節日。它從最初只是一個節氣,後來逐漸與寒食節、上巳節融為一體,成為我國重大的綜合節日。

  B.中國深層的祖先崇拜、孝文化傳統深刻地影響著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這種文化傳統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

  C.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一直受到炎黃子孫的普遍推崇和熱情響應,故清明節具有豐富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廣泛深刻的影響力。

  D.清明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承載著神州華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文化,寄託著古往今來中國人的慎終追遠的情懷,值得我們炎黃子孫代代相傳、萬載永續。

  《慎終追遠清明永駐》閱讀答案

  1.B

  2.C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