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上的長城閱讀答案

  無論是畫人文政治地圖,還是畫環境資源地圖,都要習慣地標上長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地圖上的長城》閱讀材料

  長城既不是自然的地貌形態,也不是人類的聚落、交通線,但無論是畫人文政治地圖,還是畫環境資源地圖,都要習慣地標上它。看來,長城已成為中國“底圖”上的一樣“基本”的東西。

  中國人畫長城的“習慣”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翻檢一下古代的地圖,發現宋代的一幅《華夷圖》上已經有了長城。《華夷圖》是刻在一塊石版***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上的,石版的另一面還刻有一幅《禹跡圖》。兩幅圖為同一年***1136年***所刻。奇怪的是,《華夷圖》是倒刻,即頭朝下的。兩幅圖面貌很不一樣,河流、海洋的畫法大為不同,可能有不同的來源。《禹跡圖》上沒有長城,《華夷圖》上則不但華北有長城,西部居然也有長城***這是漢長城的一段***,符號取城牆上的垛口狀,一看就明白。《華夷圖》是現在所見最早的標有長城的全國地圖之一。有學者推測,《華夷圖》很可能是根據唐代賈耽的《海內華夷圖》繪製的,但賈耽的《海內華夷圖》早已失傳,上面有沒有長城,已無法確知。在今日尚存的其他宋代全國地圖上,大多也畫長城,如《歷代地理指掌圖》,包含40多幅,幾乎張張畫有長城。看來,地圖上畫長城的做法,至少在宋代就已經定型了。

  宋代並不是一個修建長城或利用長城進行防禦的朝代,但宋人的地圖上卻普遍出現長城,這說明什麼?長城是一個人類遺蹟,綿延甚遠,跨越巨大空間;地理表現直觀而強烈,繪製地圖的人幾乎無法迴避它,這可能是地圖上出現長城的基本原因。對前朝留下的老長城,宋人時有感慨,“三朝幸望人傾禱,壽與長城俱老”***吳則禮《絳都春》***。又說: “胡馬長驅三犯闕,誰作長城堅壁。萬國奔騰,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黃中輔《念奴嬌》***宋人面對老長城,又不僅僅是懷古,北方“胡馬”***女真人***威脅猶在,兩宮***徽、欽二宗***幽陷未安,宋人希望長城“活”起來,以限胡馬而雪破國之恨。據說南宋選德殿御座後金漆大屏的背上也有一幅《華夷圖》,上面如果也繪有長城,則其意義之大就更加客觀了。

  傳世的金朝《陝西五路之圖》及後來之明清各朝的地圖都有長城者,漸成一種不易的傳統。長城的軍事地理作用在中國歷史中時興時滅,有些王朝沒有修築也沒有使用過長城,但有關長城的知識、議論,藉助長城而抒發的對北方邊塞的情感,如同長城的遺蹟一樣,從沒有消失。從這個意義上說,長城一直活在中國人的心頭。從地圖的技術角度說,長城的走向比山脈清晰,比河流穩定,是難得的地理座標。清康熙皇帝推進實測地圖的編制,首次實驗性測量就是邀法國人白晉從京師北部長城地帶開始的。在沒有戰爭的和平時代,人們發現長城蜿蜒的身軀與起伏的山脈結合得如此完美,這樣一個窮極視野尚不能盡收的獨一無二的文化景觀,在地圖上不表現是一個缺憾。中國人繪製的地圖上有長城,就連美國人繪製的中國地圖,也要插上長城的“小像”。可見長城在人們心中所佔據的地位。 ***節錄自《中國國家地理》雜誌2002.5***

  《地圖上的長城》閱讀題目

  12.屬於“在地圖上畫長城已定型”的依據的是***3分***

  A.1136年所刻的《禹跡圖》 B.1136年所刻的《華夷圖》

  C.唐代賈耽的《海內華夷圖》 D.宋代的《歷代地理指掌圖》

  13.下列表述,與原文內容相一致的兩項是***6分***

  A.翻檢古代地圖發現,中國人在地圖上畫長城的習慣源於宋代的《華夷圖》。

  B.《華夷圖》與《禹跡圖》雖同刻於1136年,但估計兩者的來源並不相同。

  C.在宋代的全國地圖上大多有長城,可見在地圖示畫長城的做法定型於宋代。

  D.南宋選德殿御座後金漆大屏的背上也有一幅《華夷圖》,更具有重大意義。

  E.自秦漢以後,長城已經失去其軍事地理作用,但它的價值並未因此而消失。

  F.長城不僅是一處人類遺蹟和一種中國的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性的文化遺產。

  14.長城對於宋人,有什麼特殊的意義?***3分***

  15.分點概述長城成為中國“底圖”上的一樣“基本”東西的原因。***6分***

  《地圖上的長城》閱讀答案

  12.D

  13.BF

  14.寄託了宋人希望洗雪破國之恨的思想感情。或者“宋人希望長城“活”起來,以限胡馬而雪破國之恨。”***“寄託感情”1分,“洗雪破國之恨”2分***

  15.①長城的難得的地理座標,是地圖繪製技術上的需要。②長城是中國人抒發一種民族情感的特殊寄託物。③長城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極為壯觀的文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