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面子與文化的底子閱讀答案

  文化人要得到社會的承認,受世人的尊重,作為一種文化的路標立在那裡,就必須要注重自己的文化底子。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文人的面子與文化的底子》閱讀材料

  ***1***這個時代的一些文化名人很講究面子。尤其憑藉著電視傳媒載體提供的便利,更加耐不住寂寞,踢開冷板凳,直走到熒屏前弄景,還不無感慨地說:這比先哲孔子坐牛車奔波於各國的講學可進步多了。其實那種凡事緊張的功利心態,不知道距離孔子的從容淡定要有多遠。

  ***2***近日幾次電視訪談節目,節目主持人解釋體育比賽說,運動員在比賽中所以有戰勝美國隊的強烈慾望,就是因為他們平時面對渾身優越感的美國人丟失了面子,硬要在賽場上找回來!原本屬於體育範疇的競技精神,竟被曲解成政治的附庸和民族的快意恩仇!對於這樣明顯的謬誤,作為節目嘉賓的一位當今快成了電視明星的文化名人,不僅贊同並且以文化的名義給以附會闡釋。這對於一個以傳播文化為己任的文化人,面對自己不甚精通的文化領域隨意進行比附是很失體面的。現在的一些文化名人啊,只要在某一領域有了知名度,人們就期待著他能詮釋世間永珍,而文化名人為了面子也就毫不猶豫地強撐著,這真是一個“粉絲”崇拜明星的時代!

  ***3***其實,中國傳統的文化名人並不是這樣的,他們都是很注重文化內涵的。儘管過去的紙質媒介無法和現在的資訊傳播同日而語,但在古人身上透顯出極強的自信,這是因為他們只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張揚個性,高蹈理想,仰天大笑也能立在天地間,人們倍感清爽。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放;王勃雖“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然當仁不讓,捨我其誰的率性讓後人企羨。他們流傳千古就是因為有特立獨行的人格,有著極深厚的文化底子,哪裡需要外在面子上的裝點。現代文人與其在面子上強撐,不如好好修修自家功課。中國古代的優秀文化人物都秉承了這個基本素質,摒棄了面子上的炫耀,注重個人的內在文化修行,把學識深厚且不拘禮法當成一種文化性格寫進典籍中世代傳承。

  ***4***因此,看道家學派的人跑到深山密林去歸隱,做閒雲野鶴一樣的文人,倒也灑脫。寂寞了找幾個朋友聚聚,“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雖說也有些作秀的嫌疑,但畢竟是給野外的山水注入了書卷氣,身子是清潔的,表情是閒適的。即使少了些人前露臉的機會,但他們那極有韻味的琅琅書聲也能跋山涉水地來到世人面前,有的競穿越千古,流傳至今。你看莊子走在山陰道上的神態,那種優遊和氣度不僅傾倒了奉命恭請他做官的楚國使臣,更讓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仰望。雖槁項黃馘,卻口吐蓮花,心遊萬仞;即使取類設喻,也能落崖驚風,幻化萬方,那真是站在文化長河上游的一道絕佳風景,他太真實了,直把面子承載的沉重負擔盡甩腦後,而守住的是自由的高貴,人性的尊嚴。

  ***5***其實,越是有成就的人越是顧及臉面,這是常理,只是有些人能清醒地認識到生命之中有比面子更重要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就舍一時之面子,而成就千古之大業。例如唐太宗對待魏徵,……。

  ***6***注重面子,關鍵是要在足夠的文化底子之上來整容,這樣言談舉止中才能流露出人們期待的驚喜。儘管不同文化都在宣揚個人價值的實現,但這種價值的體現都是講究文化內涵的。文化人要得到社會的承認,受世人的尊重,作為一種文化的路標立在那裡,就必須要注重自己的文化底子。

  ***摘自《人民日報》,2007-01-11***

  《文人的面子與文化的底子》閱讀題目

  13.下列對古代人不講究“面子”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孔子坐牛車奔波於各國講學,雖然使用的工具落後,但他卻能從容淡定。

  B.李白、王勃摒棄面子上的炫耀,注重個人的內在文化修行,以特立獨行的人格和極深厚的文化底子透顯出極強的自信。

  C.莊子深山密林歸隱,寧願少些人前露臉的機會,也要守住自由的高貴和人性的尊嚴。

  D.唐太宗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時,寧願舍一時之面子,而謀求成就千古之大業。

  14.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3分***

  A.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現代文化人要得到社會的承認,受到世人的尊重,不能只求臉面,必須要注重自己的文化底子。

  B.本文最主要的論證方法是對比論證和例證法。全文把今人和古人對比,正反結合,並多處選取典型事例,事實勝於雄辯,給人以不可辯駁的說服力。

  C.第二段作者想要論述的觀點是體育就應該是體育,它有自己的個性文化,沒有理由把很政治的東西強加到體育的層面來解讀輸贏。

  D.論述類文章,有時因表述事例的需要,允許有適量的描寫篇幅,文章第四段中對莊子的描寫即是如此。

  15.下面一段論述文字是原文中的一個獨立段落,如果還原到原文中,應該放在何處?為什麼?***6分***

  中國現代文人特愛面子確實丟了一些本該繼承的傳統。眼睛太關注一些面子上的東西,胸襟就變狹窄了,做事也少了章法。礙於情面,現代人的例子不好舉,姑且以一個古人的例子給大家會意:據《世說新語·容止》載,三國時曹操接見匈奴使臣,“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矽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接待完畢,曹操派人問使臣對魏王的印象如何,使臣回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若早知別人有如此的慧眼,何苦要製造些假象裝門面?且不管這個故事真實與否,但是給那些太愛面子的人上了一課:能否“雄遠國”,面子真沒太大作用,相反,過於注重面子上的掩飾往往成為點綴史實的笑話。不知今人能否從上面的例子中悟出些道理。

  16.文章第五段舉了唐太宗和魏徵這一論據,但沒有展開,請你簡述事例,並作簡要論證。***6分***

  《文人的面子與文化的底子》閱讀答案

  13.A

  14.C

  15.應放在第五和第六段之間。***2分***理由:論述的邏輯結構和諧。此段和第五段形成一正一反對比論證:前一段是說人固然要顧及臉面,但有比面子更重要的事情,寧捨棄面子,結果成就了大業;此段是說有人太關注一些面子上的東西,結果往往成為點綴史實的笑話。***4分******學生答案要求:要能從論證的邏輯結構去分析,意思對即可***

  16.事例簡述:唐太宗曾幾次下決心殺掉屢犯皇威、常讓他丟面子的魏徵,可每次冷靜下來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後,都能明白魏徵批評他的深刻用意!***2分。意思對即可,但語言組織的角度一定要對應上文***

  論證:***參考示例******正面論證***不殺魏徵,皇帝一次次失掉的是一時的面子,但是他卻得到了一面反觀自己得失的明鏡,一面燭照歷史的明鏡;唐太宗捨棄了些許面子,卻坐擁了歷史上的大唐盛世,這是一種寬容,這更是一種治國的大智慧。***4分******評分標準:以上是參考示例,是從正面論證的,答案也可以從反面論證,也可以正反結合。意思對即可。但評分時應注意:一是答案應是對本論據進行展開分析;二是答案的表述角度一定要和本段的觀點保持一致,即:唐太宗固然要顧及臉面,但千秋大業比面子更重要,所以他寧捨棄面子,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