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八課五彩池課文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八課《五彩池》課文生動地描寫了五彩池美麗的景色,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表達了“我”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小編在此整理了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八課《五彩池》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八課《五彩池》課文

  我小時候聽奶奶講,西方有座崑崙山,山上有個瑤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信的地方;池裡的水好看極了,有五種顏色,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紫的。奶奶是哄著我玩兒,我卻當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著他騰雲駕霧,飛到那五彩的瑤池邊去看看。沒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遊,在藏龍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瑤池那樣神奇的五彩池。

  那是個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車來到藏龍山,只見藏山,只見漫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無數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著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輝,好像是鋪展著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水池大的面積不足一畝,水深不過一丈;小的像個菜碟,水很淺,用小拇指就能角到池底。池邊是金黃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綵帶,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圍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像葫蘆的,有像鐮刀的,有像盤子的,有像蓮花的……

  更使我驚奇的是,所有的池水來自同一條溪流,溪水流到各個水池裡,顏色卻不同了。有些水池的水還不止一種顏色,上層是咖啡色的,下層卻成了檸檬黃;左半邊是天藍色的,右半邊的卻成了橄欖綠。可是把水舀起來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個樣,什麼顏色也沒有。

  明明是清水,為什麼在水池裡會顯出不同的顏色來呢?原來池底長著許多石筍,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險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寶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石筍表面凝結著一層細膩的透明的石粉。陽光透過池射到池底,石筍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鏡,把陽光折射成各種不同的色彩。水池周圍的樹木花草長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麗。

  原來五彩的瑤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八課《五彩池》課文簡析

  課文主要講述了五彩池的數量、大小和形狀,以及池水的顏色和池水顯出不同顏色的原因。

  先講五彩池的數量很多。“滿山遍野”是指滿山都是,既說明了池多,又指明瞭五彩池的地理位置是在藏龍山上。“無數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著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輝,好像是鋪展著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這個比喻句,把水池比喻成寶石,形象地寫出了水池的多彩和晶瑩剔透。“無數”說明水池多得數不清。接著用列數字、打比方和舉例子的方法介紹了五彩池大小不一的特點。又接著介紹了它的形狀,文中用一組“有像……的”的句子,說明池的形狀多種多樣。

  課文然後講五彩池神奇的顏色。同一條溪流,溪水流到各個水池裡,顏色卻不相同。更神奇的是同一水池裡的水,上層、下層、左半邊、右半邊的水顏色都不相同。“咖啡色”“檸檬黃”“天藍色”“橄欖綠”等不同的顏色同時呈現在一個水池裡,可以想象到它的神奇和美麗。

  明明是清水,為什麼在水池裡會顯出不同的顏色來呢?課文接著講述了五彩池池水顯出不同顏色的原因:池底長著許多形態各異、高低不同的石筍,石筍表面凝結著一層細膩的透明的石粉,陽光透過池水射到池底,石筍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射鏡,把陽光折射成各種不同的顏色。同時水池周圍茂盛的樹木花草在池水中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麗多彩。

  課文開頭講五彩的瑤池在天上,而結尾說就在人間,首尾呼應,意味深長;課文運用大量打比方的句子,描寫景物生動形象。這些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八課《五彩池》課文賞析

  1.明寫藏龍山五彩池,卻從小時候聽奶奶講瑤池的神奇傳說落筆,這就給“寫真”先蒙上了一層美麗的面紗,以喚起讀者對“五彩池”神往的思想感情,昭示讀者“五彩池”一定是個美不勝收的旅遊佳境。

  2.瑤池的神奇傳說流傳久遠,流傳很廣。這種先幻後真的寫法為“五彩池”平添了幾分神奇、幾分美麗、幾分神韻。可以說,假如沒有大自然的造化,沒有藏龍山上的五彩池美景,就不會有崑崙山上瑤池的神奇傳說;而沒有西方瑤池的美麗傳說,藏龍山上的“五彩池”也會失去她的幾分神奇、幾分瑰麗。

  3.這種寫法的好處還在於:這種“只能想見”一旦變成了眼前的“享見”,便帶來了從“令人神往”到“令人神旺”的飛躍,面對不是瑤池勝似瑤池的“五彩池”就會有一種登臨仙境的感覺而讚不絕口:“原來五彩的瑤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天上人間還是人間好,”從而突顯了文章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