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我們的文化基因閱讀答案

  一個民族有了這種文化的自覺,就不會 失去精神家園和文化的根,就會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留住我們的文化基因》杜浩的文章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留住我們的文化基因》杜浩 原文閱讀

  ①據媒體報道,新學期開始,“離離原上草,一歲一 枯榮”這句古詩名句就從上海的小學一年級新教材中 消失了,同時被刪的還有《登鸛雀樓》《夜宿山寺》《江雪》等7首經典詩作。經梳理髮現,近年來至少有43篇 經典課文從小學到高中的課本中消失,其中22篇為經 典古文、古詩詞。取代這些經典課文的,則是周杰倫的 《蝸牛》《飛向太空的航程》等時新文章。

  ② 對於經典課文一 一被刪,有學者認為,把這類經 典古詩文從語文課本中刪去,會讓青少年離民族文化 的歷史越來越遠。從語文學習的角度說,古文、古詩歌 的學習,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和根源,像《登鸛雀樓》《江雪》這類詩詞,通俗易懂,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學生是完 全可以理解的。

  ③ 語文課本中該不該刪除傳統經典古詩文,當今語文教育中能不能缺失這些中國文化的經典,引發了 教育界、文化界一些人士的廣泛爭議。據《新華視點》微博報道,在北京師範大學看望一線教 師時,對語文課本中刪除古詩文現象,談了自己的看 法:“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④ 今天看來,在青少年中加強古典詩文的學習,倡導背誦古詩詞的文化風氣,這對他們的成長大有裨益。 將古典詩詞選入小學課本,是現代中國語文教育的基 本模式。這種傳統文化的教育,已經成為中國教育之 基因,是中國教育的一個常識。所以,刪除優秀的古典 詩文,很顯然的是,既違背了我們的語文教學規律,也 不符合我們的教育原則。

  ⑤ 有文化學者指出,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無數先人的智慧結晶通過這一形式流傳千百年,適量的古詩文學習是語文教學的核心要務。而且,這些 古代經典詩文的學習,更需要從小學習,併成為學習記 憶和文化記憶,成為終身學習的文化資源,影響一生。 這種影響,會作用於一個人形成他的文化人格、人生態 度、價值觀念乃至精神信仰^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等這些古代經典詩文,這些中國文化思想,這些人生價值追求,我們很多人就是在語文教育中、在傳統文化的教育中,獲得和汲取這些文化財富和 精神力量的。

  ⑥ 在文化上“去中國化”的現象,與我們缺乏文化 的自覺、缺乏文化的敬畏,有很大關係。什麼是文化自覺?這就是在我們的文化意識中,我們必須要有一種堅持,就是對自己本土理念的一個文化支援。在今天這個全球化時代,文化越來越被看作是一個國家和民 族的“軟實力”,一個民族有了這種文化的自覺,就不會失去精神家園和文化的根,就會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而這一切決定了這個民族擁有深厚的思想、活潑的想象力、奔放的創意、旺盛的自我超越的精神,更決定了 這個國家的真實國力和它的未來。

  ***選自《長沙晚報》2014年9月28日,有刪改***

  《留住我們的文化基因》閱讀習題

  1. 作者在文中表達的觀點是什麼?

  答:

  2. 第⑤段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請在橫 線上寫一句符合題意的名言。

  答:

  3. 讀完全文,你認為語文課本中的經典詩文被刪除的 根本原因是什麼?

  答:

  4. 簡要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

  《留住我們的文化基因》閱讀答案

  1. 解析:本題考查中心論點。題目點明瞭 論點,關注第②段、第③段關鍵句,把握作者 觀點。

  答案:保留語文課本中的經典古詩詞,留住我們的文化基因。

  2. 引證法或引用論證。有力地論證了古代經 典詩文的學習,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文化人 格、人生態度、價值觀念乃至精神信仰,增強 文章說服力。名言示例: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3. 缺乏文化的自覺、缺乏文化的敬畏。

  4. 解析:本題考査論證思路。把握文章論點,分析論證方法,梳理論證過程,按一定格式 回答。

  答案:先提出課本中的古詩文被刪除的現 象;然後從多角度分析保留經典古詩文的重 要性;最後指出刪除古詩文的原因,進而強調文化自覺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