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的功效作用

  鍼灸起源於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它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1、疏通經絡

  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鍼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療的作用。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執行氣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經絡不通,氣血執行受阻,臨床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瘀斑等症狀。鍼灸選擇相應的腧穴和針刺手法及三稜針點刺出血等使經絡通暢,氣血執行正常。

  2、調和陰陽

  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向平衡狀態轉化,是鍼灸治療最終要達到的目的。疾病發生的的機理是複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衡。鍼灸調和陰陽的作用是通過經絡陰陽屬性,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鍼灸治病,就是在於能發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鍼灸的優點

  鍼灸療法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然後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於相對平衡,使臟腑功能趨於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第一、有廣泛的適應症,可用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

  第二、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特別是具有良好的興奮身體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鎮靜、鎮痛等作用。

  第三、操作方法簡便易行。

  第四、醫療費用經濟。

  第五、沒有或極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協同其他療法進行綜合治療。這些也都是它始終受到人民群眾歡迎的原因。

  鍼灸注意事項

  1、過於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飢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儘量採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崑崙、至陰等禁止鍼灸。

  3、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性出血,損傷後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5、面板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6、眼區、胸背、腎區、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瀦留患者的恥骨聯合區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7、針刺對某些病症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並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情況及時採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於病人,也可充分發揮鍼灸的作用。

  到如今為止,鍼灸已經傳播到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保障全人類的生命健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