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外側有哪些穴位

  可能大家對於穴位多少有一點了解,但是不是很明確,特別是膝蓋作為穴位集中區,辨認比較麻煩,呢?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膝蓋外側穴位很多。

  血海穴、樑丘穴

  位置:下肢繃緊,膝關節上側肌肉最高處,內為血海、外為樑丘。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有效增加股四頭肌的血液供應,配合股四頭肌鍛鍊可以防止肌肉萎縮,尤其對改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抬腿無力、屈伸困難,效果顯著。

  犢鼻穴、膝眼穴、委中穴

  位置:屈膝,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處為犢鼻穴,內側凹陷處為膝眼穴。委中穴位於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作用:刺激此三穴可增加關節內血液供應和潤滑液的分泌,防止因摩擦造成的疼痛。

  陰陵泉穴、陽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穴位於小腿的內側,膝下高骨後側凹陷處。陽陵泉穴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高骨稍前凹陷處。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以疏通下肢經絡,改善小腿無力、疼痛等異常感覺。

  三陰交穴、足三裡穴

  位置:三陰交穴位於內踝高點上四橫指處。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處。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以令下肢有力。具有補益肝脾腎,健步強身的作用。

  怎麼按摩膝蓋穴位緩解疼痛

  拿捏股四頭肌

  以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拿捏股四頭肌***即膝蓋上豐厚的肌肉]約1~2分鐘,以微微酸脹為度。此手法可有效增加股四頭肌內的血液供應。特別是對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股四頭肌內側頭萎縮,膝關節不能伸直者。

  彈撥膝關節內外側肌腱

  用雙手除拇指外其餘四指觸控膝關節後窩內的兩側,可以摸到兩側有兩根“大筋”,此即是大小腿主要肌腱穿行處。膝關節病患者多由於膝關節不能充分伸直而引起這些肌腱“攣縮”,久之腿就會無法伸直。用雙手四指經常彈撥此兩處“大筋”,可以起到舒筋通絡的作用,鬆解攣縮,恢復肌腱原來的長度。這樣,漸漸地膝關節就能伸直了。

   膝蓋疼按摩哪些穴位

  血海穴

  位置:血海穴在膝蓋內側,可以將對側的手掌心對準膝蓋正中,拇指和食指成45°,拇指指尖所在的位置就是血海穴。

  功效:按壓的時候,將拇指端放在血海穴上,用力按壓5秒,以感到酸脹為佳。重複5次。也可以用拍打的方式:坐在椅子上,右腿架在左腿上,手掌拍打右腿的血海穴數次,然後換腿,輪流拍打10~15次。

  委中穴

  位置:委中穴位於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功效:刺激此穴可增加關節內血液供應和潤滑液的分泌,防止因摩擦造成的疼痛。

  內外膝眼穴

  位置:膝蓋下面有兩個凹陷,外側的叫外膝眼穴,內側的叫內膝眼穴。

  功效:可以用吹風機吹,直至兩個穴位的周圍都感覺溫熱。注意吹風機不要靠得太近,以免燙傷。

  膝蓋康復的運動

  負重提踵***踮腳尖***主要是練小腿的比目魚魚肌在提踵放下的時候大腿肌肉收緊,對大腿肌肉也是有練的,使大腿肌肉伸展拉長。

  仰臥床上,腿伸直,上抬離床約30度,堅持10秒,每10—20次為1組,訓練至肌肉有酸脹感為止。也可以在小腿上綁縛適當重量的沙袋進行直抬腿訓練。

  站樁練習:抱球樁、抱樹樁,膝微曲,似站非站,臀微沉,似坐非坐,每天半小時;馬步樁,曲膝、髖關節,但不得小於90度,作半蹲狀,堅持3—5分鐘,每2—3次為1組,每日2次。

  關節活動度練習:由於骨性關節炎往往屈曲受限明顯,所以屈曲訓練很重要。取仰臥位,一側下肢伸直,另一側曲膝曲髖使大腿儘量靠近胸壁,然後交替練習另一側下肢。也可以自己雙手輔助屈曲膝及髖關節,增加關節活動度。

  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鍊。水中運動: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體重對於關節的負荷,同時水具有阻力有利於肌肉的鍛鍊。建議進行水中步行訓練及游泳。游泳同時也是一項極好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慢走:緩慢步行是一項簡單實用的運動形式,有利於軟骨的代謝及防止肌肉廢用性萎縮。

  怎樣能預防關節病

  運動前的熱身,至關重要。很多人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在運動時難免有發力不對的情況。這時就比較容易造成關節損傷了,在運動前拉伸大腿前後的肌肉可以有效的活動關節,減輕發力不對產生的運動損傷。

  強健腿部肌肉,有效保護關節。上樓梯和騎動感單車都是鍛鍊腿部肌肉的好方法。

  運動過程中避免突然改變運動強度,如從低強度運動一下子變為高強度,或從高強度突然停止,變化的過程中膝蓋受到的損傷很大。

  選擇合適而舒服的運動鞋。

  保持健康的體重,超重對關節非常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