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聖是指哪位書法家

  張旭***生卒年不詳***,字伯高,一字季明,我國唐代著名書法家。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後世尊為草聖。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草聖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草聖書法作品欣賞

  草聖書法作品圖片1

  草聖書法作品圖片2

  草聖書法作品圖片3

  草聖書法作品圖片4

  草聖張旭的書法價值

  《古詩四帖》全卷書古詩四首188個字:"東明九芝蓋,北燭五雲車。飄颻入倒景,出沒上煙霞。春泉下玉溜,青鳥向金華。漢帝看核桃,齊侯問棘花。應逐上元酒,同來訪蔡家。北闕臨丹水,南宮生絳雲。龍泥印玉簡,大火煉真文。上元風雨散,中天歌吹分。虛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淑質非不麗,難之以萬年;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王子復清曠,區中實囂喧。既見浮丘公,與爾共紛翻。衡山採藥人,路迷糧亦絕,過息巖下坐,正見相對說。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別可,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落筆一氣呵成,用筆肥厚,字勢橫壯,人稱"伏如虎臥、起如龍跳、頓如山勢、推如泉流"。

  《古詩四帖》通篇氣勢磅礴,佈局大開大合,落筆千鈞,狂而不怪,書法氣勢奔放縱逸。如,六行八句:"漢帝看核桃,齊侯問棘花",筆畫連綿不斷,運筆遒勁,圓頭逆入,功力渾厚。又如,九行,"應逐上元酒,同來訪蔡家",字裡行間內蘊無窮,古趣盎然,充滿張力磁性。行筆出神入化,給人儀態萬千之感,筆斷意連,令人遐想無限。再如,十三行,"龍泥印玉簡,大火煉真文",筆法字型方中有圓,書寫中提按、使轉、

  虛實相間。縱觀通篇結字雋永,章法嚴謹、行間佈局疏密呼應、錯落有致、剛柔相濟、渾然一體。無論從通篇還是從區域性單字來看,都會被流動、曲折,藏鋒使轉直入,動人心魄的陽剛線條所打動。如果沒有高超的藝術修養,沒有成竹在胸的功底是書寫不出來如此巧奪天工的完美鉅作。正因如此,張旭草書被歷代推崇,有口皆碑,譽為"草聖"。明人本道生雲:張旭草書"行筆如空中擲下,俊逸流暢,煥乎天光,若非人力所為"。但是此卷也並非是無憾的絕代之作,依筆者拙見,開始部分筆法比較單調拘謹,在五行之後逐漸放開,中篇漸入佳境。如果開篇也同後半部一樣雄壯骨健,那麼此帖當更為完美精彩絕倫。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他的楷書端正謹嚴。規矩至極,黃山谷譽為"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若說他的楷書是繼承多於創造,那麼他的草書則是書法上了不起的創新與發展了。如此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可謂驚世駭俗。韓愈說:"旭善草書,不治他技故旭之書,變動如鬼神,不可端睨。"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

  張旭的草書看起來很顛狂,但章法卻是相當規範的,他是在張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礎上升華的一種狂草。細觀察其書體絕無不規則的塗抹,很多細微的筆畫、字間過渡,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絕無矯揉造作之感。張旭的草書是在激越情感牽動下促使節奏加快,似金蛇狂舞,又如虎踞龍盤,表現一瀉千里之勢。由於線上條的動盪和質感上加入了盛唐的藝術氣息,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狂放的草書風格。

  在諸多書體當中,草書是一種特殊書體,除本身特徵外,它還兼含有其他書體的美學素質,因此是書法藝術中最具表現力的書體。

  草書作為藝術來說,除具書法普通共同特徵外,還具有音樂特徵,音樂是通過各種音符的順序作和諧的各種變化,產生旋律來完成的。而書法也是以簡單筆墨書寫出帶有生命力、節奏感的線條。依靠筆順,字勢,在時間的推移中作各種輕重、緩急、枯潤等多樣統一的和諧變化而完成的。有人把書法比做無聲的音樂,認為可以從作品中體會到音樂節奏的跳躍,這正是書法時間性的種種特徵造成的。而這種特徵在各種書體中以草書表現得最明顯。因為草書在連綿不斷的書寫過程中一次性的時間要求最強。

  草書也具有繪畫的特徵。雖然它不表現具體的影象,也不具有繪畫中的繽紛色彩,但書法中的一個個抽象的圖形本來就是"具永珍於一象"的,它那線條和線條的各種組合關係,構成了各具形態,但又不代表任何實體的圖形。它純淨的黑白色彩又因墨色的濃淡、用筆的輕重緩急而變化無窮。在這種變化組合後構成的視覺效果和繪畫是異曲同工的。而在書法個體中能表現書法這種藝術效果的也是以草書最為明顯,草書的那種無拘無束的筆墨變化,結構圖形的高度抽象,字勢姿態的巧妙搭配,字字有法,最具有詩情畫意。

  和草書相近的還有舞蹈。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中記載的:"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嘗於鄴縣見雲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書法家臨帖從舞蹈中得到了益處,也足以說明兩者的關係了。舞蹈是在一定的時間順序中,不斷變化各種舞姿的造型來表現美,並是從力度、造型、銜接等方面來評判其高下的,這一點和書法的要求是何等地相像。而各書體中這方面的要求也同樣是草書表現最強烈。

  然而書法藝術畢竟是獨立的,有它自身的特徵和要求。它是通過具有生命力的線條,以及線條與線條的各種關係,在時間的過程中以節奏韻律組合起來的和諧而又變化多端的空間整體效果,並以此表達作者的情感和審美觀念的。從這些意義上來說,真、草、隸、篆、行都具有這種意義,但是在各種書體中,體現書法時間特徵最完美的,載情性最直接的卻是草書。可以說草書是書法筆法、墨法、構圖的集合體,是書法節奏、韻律、表意的最高層次。因而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觀其人莫如現其草書。"這正因為"書法多於意"而"草書意多於書法"的緣故。所以從草書中更能看出一個人的藝術天分和藝術修養,張旭就是具有草書藝術天分和藝術修養的集大成者。

  其實最能代表中國書法藝術的是草書,因為它使中國文字由實用性的書寫工具上升為情感寄託的載情藝術,而書法的覺醒和追求則是以草書確定為前題的,使人們在實用之外有了更多的遣興。張旭是古今以來草書藝術家的典型代表,他不光有深厚的書法藝術素養,而且在表現上把自己激盪的感情和書法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張旭借狂草來抒發個人情感,其實體現了盛唐時期藝術家們的思想情結和普遍的精神風貌,這是主觀意願和客觀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使反映情感的書體得以最完美的發展。張旭書法驚濤駭浪般的狂放氣勢,節奏韻律的和諧頓挫,字間結構的隨形結體,線條的輕重枯潤等變化都達到了草書的最高水準,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出現影響了後來歷代幾乎所有的大書法家。當今書法這一藝術門類在廣大群眾中研習相當普及,《古詩四帖》不乏為學書的極好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