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讀歷史書籍介紹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記憶,治亂興替、千秋功過,盡在其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記憶,治亂興替、千秋功過,盡在其間;歷史也是一個民族的財富,歷代興亡、千古鏡鑑,悉出於此。所以古人十分重視對歷史的記載與學習。清代思想家龔自珍說:"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意思是說,如果要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首先要學習歷史。領導幹部身當其任,對於社會的發展、國家的興衰負有更大的責任,更當勉力於讀史。也正是由於這一點,習才強調領導幹部要讀歷史。
古人讀書講究開卷有益。然而近年來,與歷史有關的著作如汗牛充棟,充斥於書店與網路,一時間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有的學術著作專業性太強,讀來既無可能,也無必要;有的書為娛樂而娛樂,搜古窮今,只為博人眼球,讀來雖能令人一笑,卻毫無養分可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做到開卷有益,似乎有些難度。好在現在也出版了許多既有專業水平,又通俗易讀,既有養分,又不晦澀的歷史著作。繼《新行政精神改變中國》《執政力決定中國成敗》之後,路大虎先生又撰寫了對講話、報告中頻繁出現的20個關鍵詞及其背景深度剖析的商界、政界人士乃至每個中國人必讀的《跟學經濟--讀懂中國經濟未來走向》和領導幹部們用來複習歷次談話及文章中引用的一些經典歷史故事的《跟讀歷史》。
《跟讀歷史》一書共分修身、立志、為官、治國四章,每章分若干篇,每篇都講述一個道理,以若干古人的事例加以說明。文章的主題都是習在講話中引用的古訓,既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現今領導層重視的經驗教訓,選題可謂精當。全書不足10萬字,無論是與大部頭的學術專著相比,還是與長篇的歷史小說相比,都算不上鴻篇鉅製。然而,它卻絲毫沒有給人以乾癟、空洞的感覺,從修身養性之術,到為學做事之志,從守土為官之責,到治國理務之道,諸如此類,所在多有。雖非鴻篇鉅製,卻能做到旁徵博引,實為本書一大優點。
路大虎先生在書中所寫的人與事,雖然都屬於古代,然而其著眼點都是在當代。既展現出了歷史的深度,又具有現實借鑑與考量,可謂古為今用的典範。宋人陳善對讀書有獨到的見解,他說:"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本書就是那種讀來親切,用來透脫的書,出書與入書都把握的很好。
全書結構合理、條理清晰,以幾萬字的篇幅,徵引數十個人物,絲毫沒有擁擠凌亂的感覺。又加以文筆流暢、通俗易懂,讀來引人入勝,毫無晦澀的感覺。清代學者袁枚曾說"一切詩文,總須字立紙上,不可字臥紙上。"本書不唯文字立於紙上,而且人物也都立於紙上,栩栩如生,讀後如覺親見。
總之
《跟讀歷史》是一本讀完之後必能有所獲的書,值得一讀。筆者不學,對本書的評價未必精當,加以篇幅有限,不能盡言。然以讀者之明,或能見我所未見,發我所未發,獲我所未獲。古人所謂開卷有益者,或能見於此書。
本書選材廣泛,又不落俗套,所徵引的人物事例,大多為常人視野所不及。作者搜求古今,用功可謂深矣。雖然書中所講的許多道理都是老道理,然而由於這些人物的襯托,卻絲毫沒有老生常談的感覺,反而讓人覺得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