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的死因介紹
秦孝公在位期間,秦國國力急劇上增,在位24年勵精圖治,一躍成為當時最強盛的國家,為祖國統一大業做出巨大的貢獻。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秦孝公的死因
秦孝公在位24年,前338年,秦孝公病危,並最終因病去世。《大秦帝國》有寫秦孝公死前讓位商鞅,是否就是因為商鞅的政績太突出,所以秦孝公想讓位與他?《戰國策》記載:“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這一說法是不準確的,戰國策不可全信,孝公傳位也是孤證,《戰國策》這樣寫完全是為了凸顯出秦孝公的賢明和商鞅的功績而已。
秦孝公陵地方介紹
到了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之時,他打算把君位傳給才能出眾的商鞅,但是被商鞅嚴辭拒絕了,無奈只好作罷。另外,關於秦孝公死後被安葬在了哪裡,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在秦孝公之前,秦國的國君都是葬在雍城的老墓園裡的,秦國人稱為“雍州國公陵園。不過從秦孝公開始,秦國的國君都葬在了都城咸陽北面的松林源,但是現在還有一張說法認為秦孝公的墓是現今西安萬壽路附近韓森寨的土疙瘩。到底哪一種說法是對的,我們只能等待進一步的考古發掘了。
秦孝公,又被稱為秦平王,是一位具有深遠見識和超人智慧的君王,可以說在秦國的歷史上,除了剿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千古第一帝”秦始皇之外,就屬他對秦國做出的功績最大了。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秦始皇能夠最終統一中國,完全是靠他打下的堅實的基礎。因為他所做出的卓越的歷史成就,後人也把他和秦始皇以及另外來兩位秦國國君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一起,並稱為“秦國四雄主”。
當然秦孝公的功績也不只是靠他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他還有一個很得力的大臣幫助他,這個人就是來自衛國的商鞅。商鞅因為原先是跟著魏國的丞相公叔痤效忠魏國的,但是當時的為惠王並沒有注意到他的才能,因此也沒有重用他。此時他聽說秦孝公在招募天下的能人志士,於是他便來拜見秦孝公期望得到重用。經過一番試探和徹夜長談之後,秦孝公認為商鞅確實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於是便採納他的主張在秦國施行變法,秦國很快便改變了原本貧弱的國力,一躍成為當時最強盛的國家。
秦孝公作為
秦孝公是個天生的政治家,說他有著傑出的政治才能並非空穴來風。秦孝公的內心有著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恆心和決心,秉承著復興秦國,一改秦國被欺辱的地位,他勵精圖治以期實現抱負。秦孝公,嬴姓趙氏,他的父親是秦國的上一任君主秦獻公。秦獻公時期,秦國的處境十分艱難,應該說在秦獻公以前,秦國的狀況一直不太好。
當初秦國只是西部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國,沒有人會注意到西部的這個國家。直到周天子封秦襄公為諸侯,秦國才作為一個諸侯國正式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他曾經在秦穆公的主導下,變得無比輝煌,成為叱吒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又在秦穆公之後漸漸沒落,到了秦獻公這一代君王,秦國的國內國際矛盾已經十分尖銳了。
秦獻公是個有擔當的君王,他主動挑起秦國改革的重任,積極尋找秦國崛起的機會,解決秦國的積弱現象,發展生產大力發展農業,又不惜忍辱負重,以割地來換取暫時的和平,以此獲取發展的機會。秦國就是這樣的東方的大國和西方的強國的威脅中成長起來的,眼見秦國的生產有了一定的改善,秦獻公卻撒手人寰。
秦國復興大任就落在了秦獻公的兒子秦孝公身上。秦孝公跟他的父親一樣勤勉,他不忍心看著秦國的江山就這樣被斷送。21歲的秦孝公在上臺後,來不及享受帝王之位,便陷入深深的憂懼當中,如何把秦國發展起來,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秦孝公廣納賢才
元前360年,秦國廣納賢才的訊息傳令天下,各國人才紛紛湧入秦國。商鞅也就是這浩蕩大軍中的一員,秦孝公沒有想到這個商鞅對秦國的影響會如此巨大。他最後能夠得到商鞅這個人才,與商鞅自身的爭取是分不開的。當時,商鞅是魏惠王手下的謀臣,因為在魏國不被魏惠王重用,一聽到秦國招聘賢才的訊息,他就立即來到了秦國。但是他的面試也不是十分順利的,他知道天下人才都與此時彙集在秦國,秦孝公未必能夠注意到自己,首先就買通了秦王身邊的人,使得他得以面見秦王。
他 第一面見時,以王道來遊說秦孝公,秦孝公不敢興趣聽得直打哈欠,商鞅還沒說痛快就被趕出去了;第二次,商鞅以霸道遊說秦孝公,孝公仍舊興趣乏乏,商鞅的第二次面試也沒成功;最後一次,商鞅以富國強兵的道理遊說秦孝公,這一次打動了秦孝公,兩人因此而暢聊幾日,從此後成為了知己。
商鞅幫助秦孝公走出了最艱難的一步,所有的罪與罰都讓商鞅一個人承擔下來了。商鞅被任用後,變法很快就波及秦國上下。他的變法承認土地是私有的,允許百姓之間的自由貿易往來,獎勵耕織,賞罰分明。這一系列措施在剛開始實施甚至在實施過程中,都受到了貴族的強烈抵制,觸及貴族利益的變法在商鞅的秦孝公的強硬手段下,還是繼續推行著。經過變法後,秦國的國力急劇上升。
秦孝公在位24年,前338年,秦孝公病危,並最終因病去世。《大秦帝國》有寫秦孝公死前讓位商鞅,是否就是因為商鞅的政績太突出,所以秦孝公想讓位與他?《戰國策》記載:“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這一說法是不準確的,戰國策不可全信,孝公傳位也是孤證,《戰國策》這樣寫完全是為了凸顯出秦孝公的賢明和商鞅的功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