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判斷推理常見考點分析歸納

  越來越多的考生投入到公務員考試備考的大軍中去。但備考絕不應是盲目的,而是要有針對性地學習其重點。下面專家就為大家介紹四種判斷推理的常見考點:
 

  一、圖形推理之陰影

  題型介紹:題幹所給圖形中有明顯的陰影部分,考查陰影部分的面積、疊加、移動等。

  例題講解:

  【例題】

  【解析】此題答案為B。這組圖形最顯著的特徵是都有陰影,觀察圖形可知,陰影都是由圖形疊加形成的。分析陰影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直觀上看,第1、3、5個圖形的陰影的形狀比較明顯,都與其中一個疊加圖形相似,其他圖形也具有這個特點,據此確定規律,結合選項,符合條件的只有B項。

  應對技巧:針對有陰影的圖形推理題,首先可以從陰影占整體圖形的面積、陰影部分形狀與整體圖形形狀的關係等入手考慮,此外如果是外部輪廓相同的***尤其是九宮格形式***,可以考慮陰影部分的疊加***靈活應用不同的疊加規律***、移動等。

  二、可用矛盾解決的真假話問題

  題型介紹:當題幹通過對話或其他形式給出多個直言命題,並指出其中真假命題的個數,其中存在明顯的矛盾關係,此時可採用矛盾法解題。矛盾法是指根據具有矛盾關係的命題之間的關係來解題的方法。具有矛盾關係的兩個命題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可以從一個命題為真推出其矛盾命題為假,也可以從一個命題為假推出其矛盾命題為真。

  例題講解:

  【例題】2008年以來,索馬利亞附近海域先後發生累計逾120起的海盜劫船事件。海盜何以猖獗?甲乙丙丁四人有斷定如下:

  甲:海盜猖獗的主因是被劫船隻的船主通常都願支付高額贖金。

  乙:如果海盜猖獗的主因是被劫船主願支付高額贖金,那麼肯定會助長海盜的氣焰。

  丙:確實助長了海盜的氣焰,但其主因並非被劫船主都願支付高額贖金。

  丁:海盜猖獗主要是被劫船主願支付高額贖金,但其囂張氣焰並非都由此生成。

  如果上述斷定只有一個人的斷定為真,那麼以下斷定都不可能為真,除了******: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此題答案為B。閱讀題幹資訊可知,乙與丁的斷定相互矛盾,二者必有一真一假。也就是說,唯一的真話必在乙、丁之中。因此,甲和丙的斷定都是假的。根據甲的斷定“海盜猖獗的主因是被劫船隻通常都願支付高額贖金”是假的,可以推知:海盜猖獗的主因並不是被劫船隻都願支付高額贖金。既然“海盜猖獗的主因並不是被劫船隻都願支付高額贖金”,那麼我們就可以直接確定乙的斷定是真的。

  應對技巧:看到真假話問題,應該首先觀察一下語句中是否有矛盾關係。利用矛盾關係解題有三個步驟:找出矛盾關係;結合題幹資訊,撇開矛盾關係確定其他命題的真假性;根據已知確定資訊以及矛盾的兩個命題進行推理,確定答案。

  三、突破口法解決樸素邏輯

  題型介紹:通常當題幹存在某個***些***比較特殊的條件或者存在某個***些***物件***條件***被反覆提及的時候,這個***些***條件往往就是解題的突破口。所謂找突破口法就是快速找到解題切入點的方法。

  例題講解:

  【例題】幾位同學對物理競賽的名次進行猜測。小鐘說:“小華第三,小任第五。”小華說:“小閩第五,小宮第四。”小任說:“小鐘第一,小閩第四。”小閩說:“小任第一,小華第二。”小宮說:“小鐘第三,小閩第四。”已知本次競賽沒有並列名次,並且每個名次都有人猜對。

  那麼,具體名次應該是:

  A.小華第一、小鐘第二、小任第三、小閩第四、小宮第五

  B.小閩第一、小任第二、小華第三、小宮第四、小鐘第五

  C.小任第一、小華第二、小鐘第三、小宮第四、小閩第五

  D.小任第一、小閩第二、小鐘第三、小宮第四、小華第五

  【解析】此題答案為C。題幹提示“每個名次都有人猜對”,因此只被猜測過一次的名次肯定就是正確的。第二名這個名次只被猜測過一次,所以關於第二名的猜測一定是正確的,即小華第二,以此作為突破口進行解題,對比選項,只有C正確。

  應對技巧:能夠運用找突破口法的題目多為“對話猜測型題目”,即題幹給出幾種元素,多個人對這些元素進行猜測,然後根據這些對話和其他已知條件來進行判斷。這樣的題目類似於真假話問題,但題幹中並沒有明顯的矛盾關係,但是一般而言都會有一些與眾不同的語句,或者是對某一個元素多次做出判斷,或者是對某一個元素僅僅做出一次判斷,總之就是與其他元素截然不同,鶴立雞群,這樣的元素可以作為突破口,進行假設從而求得答案。所以,做這類題目的要點就是找到元素或者順序中與眾不同的一個。

  四、前提型可能性推理

  題型介紹:此類題目是可能性推理中的一種,題幹論據與論點之間存在明顯跳躍,題幹中沒明確說明論據與論點之間關係的內容。題目要求選擇一個題幹論證必須基於的假設或者前提。

  例題講解:

  【例題】合成氨基酸特性與20種標準氨基酸不同,將這些合成氨基酸整合進入蛋白質中,可以系統地改變蛋白質的結構和生物學特性。然而,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只能做到一次將一個合成氨基酸整合進一個蛋白質中,因此一次只能改變蛋白質的一種特性。

  下列哪項是以上論述所需要的前提?

  A.改變蛋白質的結構,就可以改變蛋白質的生物學特性

  B.研究人員一次只能改變一個蛋白質的結構

  C.一個合成氨基酸只能改變蛋白質的一種結構

  D.一個合成氨基酸只能改變蛋白質的一種特性

  【解析】此題答案為D。題乾的論證為由“只能做到一次將一個合成氨基酸整合進一個蛋白質中”推及“一次只能改變蛋白質的一種特性”,將合成氨基酸種類與改變蛋白質特性種類聯絡起來了,這個推理過程是缺乏橋樑的。D項指出“一個合成氨基酸只能改變蛋白質的一種特性”,將二者之間的聯絡彌補起來是推理過程中必須假設的。

  應對技巧:當一個題目要求找到其論證的前提、假設,題幹中的論證過程論據與論點之間缺乏明顯的聯絡橋樑時,可以通過分析論據、論點的關鍵詞來定位選項,正確選項一般需要同時包含論據、論點中的關鍵詞,並在其中建立起必然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