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務員行測片段閱讀例題講解

  福建公務員行測考試中的片段閱讀題對於不少考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需要在備考階段做好片段閱讀的提高練習,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福建公務員行測片段閱讀例題,供考生閱讀練習。

  福建公務員行測片段閱讀例題***一***

  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是個不爭的事實,對於全球氣候變暖,之前普遍認為“極其可能”是人類影響造成的。但是中科院地質地球所最近提出了一個新觀點--氣候變暖變化存在約500年的自然週期,近百年來的全球氣候變暖,剛好位於最近一次500年週期的暖相位上。該研究還認為:今年已經達到這一暖相位的峰值位置,接下來有進入冷相位的趨勢,即將開始百年氣候變冷週期,這有可能減緩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

  通過東北龍崗火山區的小龍灣瑪珥湖年紋層沉積可以準確定年,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的科學家就利用這一優勢,分析了5350年以來***截至2005年***小龍灣瑪珥湖周邊地區植物花粉種類的變化。在植物花粉含量的變化中,有兩種花粉***適合寒冷氣候的松樹花粉和適合溫暖氣候的櫟屬花粉***的含量相互消長,呈現週期性變化。

  根據松樹花粉增加和櫟屬花粉減少的峰值,指示的氣候最寒冷時期先後出現在公元前2700年、公元年220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年1200年、公元年900年、公元前600年、公元前300年,以及公元200年、700年、1200年和1800年前後,約年500年出現一次寒冷期。花粉含量的譜分析結果也呈現出顯著的500年週期。

  在中國歷史上,1550年至1851年,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間,中國曾發生大規模極寒天氣,被稱為“明清小冰期”。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在這方面卓有成果,他注意到,清朝初年曆史學家談遷寫了一本《北遊錄》,裡面提到當時不但中國北方寒冷,就連江南也出現了河面結冰的情形。1654年***順治十一年***11月,京杭大運河的吳江段冰厚三尺多,從吳江一直凍到嘉興,要壯士鑿冰,每天才能前行3、4公里。陽曆11月南運河封凍,這在歷史上是少有的。

  由於溫度下降,中國的農業經濟也遭受了打擊。清朝葉夢珠編輯的《閱世編》記載,江西柑橘本是貢品,當地家家戶戶廣泛栽種。然而,在“明清小冰期”最盛的順治、康熙年間,橘樹常常被凍死,橘農嚇得不敢再種橘樹。

  “明清小冰期”應該算得上是距離今最近的一次寒冷時期了。中科院的研究認為,大約從公元1830年開始了一個暖期,現在處於最近一次500年週期的暖相位上,可能已經達到峰值位置,有進入冷相位的趨勢,這有可能減緩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

  1.下列最適合作為本文關鍵詞的一項是*** ***

  A.500年週期 全球氣候

  B.明清小冰期 竺可楨

  C.峰值 花粉含量譜分析

  D.暖相位 冷相位

  2.關於中科院的研究,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全球氣候變暖為自然週期所致

  B.東北氣候變化研究的時間跨度超過5000年

  C.未來有進入氣候冷相位的趨勢

  D.花粉含量分析是氣候研究的最有效手段

  3.根據本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龍灣瑪珥湖年紋層沉積可以顯示氣候變暖

  B.松樹和櫟屬植物適合在寒冷氣候中生長

  C.花粉含量變化顯示屬於氣候呈現冷暖週期

  D.氣候研究最可靠的資料多集中在公元前

  4.關於“明清小冰期”,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

  A.京杭運河南段出現了少有的封凍現象

  B.竺可楨的《北遊錄》記載了當時的狀況

  C.江西的柑橘種植遭受了嚴重打擊

  D.曾出現過中國歷史上大規模的極寒天氣

  5.這段文字主要*** ***

  A.預測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

  B.探討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C.介紹氣候變化研究的新成果

  D.論證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福建公務員行測片段閱讀例題答案

  1.【解析】A。本段文字為“總分”結構,先強調了關於“氣候變暖的新觀點”:氣候變暖存在500年的自然週期;隨後通過對“花粉”的研究和“明清小冰期”來進行解釋說明。所以,核心是圍繞著“全球變暖”和“500年週期”來論述的。B、C、D三項都屬於解釋說明部分,本身不是重點。因此A項當選。

  2.【解析】D。D項表述“最有效手段”太過絕對,所以不選。A項強調的“週期”與第一段中科院提出的新觀點“氣候冷暖變化存在約500年的自然週期”相同;B項強調的“時間跨度超過5000年”與第二段資訊“通過東北龍崗火山區……可以準確定年……分析了5350年以來的……”符合;根據最後一段資訊,因此D項當選。

  3.【解析】C。根據第二段及第三段資訊可知,“花粉含量變化的譜分析結果也呈現出顯著的500年週期”,C項說法正確。根據第二段資訊“通過東北龍崗火山區的小龍灣瑪珥湖年紋層沉積可以準確定年,中科院……利用這一優勢,分析了……”可知,沉積層本身並不能顯示氣候冷暖,A項錯誤。根據第二段資訊“適合溫暖氣候的櫟屬花粉”可知,B項“櫟屬植物適合在寒冷氣候中生長”錯誤。D項“最可靠資料”表述太絕對,錯誤。因此C項當選。

  4.【解析】B。根據第四段資訊“清朝初年曆史學家談遷寫了一本《北遊錄》……”可知,B項偷換概念,當選。

  5.【解析】C。本段文字為“總分”結構,先強調了關於“氣候變暖的新觀點”:氣候變暖存在500年的自然週期;隨後通過對“花粉”的研究和“明清小冰期”來進行解釋說明。可知,是在介紹氣候變化研究的新成果。C項當選。

  福建公務員行測片段閱讀例題***二***

  1.撒切爾夫人生前說過,中國不會成為世界的超級大國,今天中國出D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她從西方中心主義的立場看中國,認為中國的知識體系不能參與世界知識體系的建構。中國不能成為知識生產的大國,即使中國的經濟正在迅速崛起,其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個物質生產大國,在精神文化生產和創新乃至輸出上,仍是個無法重視的小國。此話雖然尖銳但卻提醒我們,西方並不看重物質財富的一味提升,更看重一個大國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和文化輸出的力度。

  作者通過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西方對中國能成為超級大國持懷疑態度

  B.中國精神文化生產輸出仍處於落後地位

  C.中國亟需提高自身的文化創新能力

  D.精神文化的崛起比物質財富的提高更重要

  2.當冰冷的暴風雪橫掃牧場時,溫度會迅速降到零度以下,牛群通常會背對著風暴,緩緩移到下風處,最後被圍籬阻擋時,它們只好擠在一起,最終導致牛的大量死亡。但有一種赫裡福牛,卻會肩並肩地一起迎著風暴,低下頭來,面對暴風雪的肆虐,結果反而死亡率最低,損失最小。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與下列哪項最為接近*** ***

  A.團結就是力量

  B.生存之道在於防患於未然

  C.狹路相逢勇者勝

  D.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3.從外觀上看,集裝箱的結構太簡單,甚至讓人們覺得不屑一顧。但在集裝箱出現之後,貨運變得如此便宜,以至於某件產品產自東半球,運至紐約銷售。遠比在紐約近郊生產該產品來得划算。運輸過程中成本的節省來自於工具和技術的改進,而這個工具和技術就來自於集裝箱看似簡單卻發揮著神器功能的獨特構造。所以說,簡單的技術能帶來的世界的變革,影響到整個世界的程序。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小設計改變大世界

  B.企球化消除了區域藩籬

  C.貨運成本影響著商品價格

  D.簡潔成為未來設計的主要趨勢

  4.在今天的中國文學研究中,有些人認為,企盤西化等同於現代化。事實上,中國的文學藝術傳統與西方不一樣,它是寫意、白描、散點透視,長於感悟和感受,理性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其實西方的優秀藝術家也不會用理性來壓迫感性,它們應該是統一的。比如西方的現代繪畫,往前發展的道路上首先受到了日本的影響,說明東方的寫意藝術極大地啟發了他們,現代主義繪畫開始稍稍脫離剖析和實證,最後越走越遠。這就是所謂的西方文學藝術的“現代化”他們的方向是反的--東進。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西方藝術的發展方向是統一的

  B.文學中的感性和理性應該是統一的

  C.中國文學研究不應把西化等同於現代化

  D.中國文學藝術與西方文學藝術存在本質不同

  5.在娛樂化的炒作中,隱私與個人的尊嚴成為收視效果的犧牲品,道德底線讓位於經濟利益。更為嚴重的是過度娛樂讓人們僅僅滿足於娛樂需求,而對社會人群缺乏關注,漠視他們的存在,忽視他們的需求。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電視節目的過度娛樂化*** ***

  A.忽略了其應有的社會職責

  B.讓人們不在關注深刻命題

  C.使其淪為單一的娛樂工具

  D.削弱了民眾的同情和關愛意識

  福建公務員行測片段閱讀例題答案

  1.【解析】C。文段的前半部分著力於對撒切爾夫人的觀點進行描述。在最後一句話,引出最終的觀點:“此話雖然尖銳……更看重……”。最後一句話是一個遞進結構的複句,重點在後半部分,強調西方更看重大國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和文化輸出的力度。因為提問方式是“意在說明”,這是一個意圖判斷的題目。D項是基於原文的主旨選項,C項是引申選項,是作者的意在目的。A、B兩項是援引的撒切爾夫人的內容,非重點,排除。因此C項當選。

  2.【解析】C。作者的寓意主要通過對兩種牛的應對方式的比較得出來的。兩種牛的最大差別一種是被動的躲避,一種是主動的抗擊,所以,C項“狹路相逢勇者勝”是最合適的。A項的“團結”不是兩種牛的差異,兩種牛分別“擠在一起”和“肩並肩”,團結是它們的共性,所以這個不是所希望傳遞的道理。B項的“防患未然”和“堅持到底”文中沒有體現。因此C項當選。

  3.【解析】A。首句引出話題,簡單的設計雖然讓人覺得不屑一顧但是卻影響很大,尾句用“所以說”來引匯出來重點:簡單的技術帶來了世界的變革,影響到整個世界的程序。總分總的文段,兩個總的觀點都是對於世界的影響的體現,因此A項當選。

  4.【解析】B。文段第一句引出話題,中間用轉折詞“其實”引匯出文段主要說明的內容,“不會用理性來壓迫感性,它們應該是統一”,換句話說就是理性和感性應該是統一的。因此B項當選。

  5.【解析】A。根據題幹“更為嚴重的是過度的娛樂讓人們僅僅滿足於娛樂需求,而對社會人群的缺乏關注,漠視他們的存在,忽視他們的需求”說明電視節目過度娛樂化,缺乏了關注、忽視了需求,就是忽略了其應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與A說法一致,因此A項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