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點的數學手抄報

  數學在人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息息相關。若能良好的使用數學,則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捷。做數學手抄報也是一種學習數學的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數學公式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圓形

  S:面積 C:周長 л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л=2×л×半徑 C=лd=2лr

  2面積=半徑×半徑×л

  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ch2лr或лd 2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

  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圖一

  圖二

  圖三

  2:趣味數學小故事

  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裡,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2如果籠子裡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

  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讚歎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