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好看的數學手抄報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方法。通過製作手抄報的方式也能讓我們加深對數學的認知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參考。

  圖片欣賞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簡單好看數學手抄報的相關資料1:數學的故事

  數學,在買菜的時候可以用,買衣服時候可以用,買東西時候可以用。就連魔方也可以用到數學,因為,轉魔方要用數學公式呀!還有國家經濟發展也要用到數學……

  說說我與數學的故事:小的時候,爸爸經常教我數學,都是學數字,比如,1-10,如果有人問我十一,我就問:“十一是什麼?十月一日嗎?”爸爸在紙上寫,口頭上問我:三大,還是四大?我看著紙上的兩個數字,當然,我是看筆畫的,認為哪個大就哪個大。我說是三,爸爸捧腹大笑,笑完之後說:“傻孩子,是四大呀!”爸爸又教我減法和加法,當然,是不進位的,也是十以內的。那以後,我就分辨得出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小。有一次,媽媽給爸爸3個蘋果,卻給我2個蘋果,我生氣地說:“不公平!我比爸爸少。”無奈,媽媽只好再給我一個蘋果。

  上了一年級,我們學了進位,也學會了買東西應該學的東西。有一次,我去買雪糕吃,我給了老闆五十元,雪糕8元,老闆卻找我四十四元,我用減法算了算,是四十二元,我馬上跑回去,說:“老闆,是四十二元,不四十四元啊!”老闆算算說:“對啊。謝謝你。”我笑了笑。

  我學了很多知識,都關於數學,也聯絡生活實際,讓我感覺數學很有用,你不覺得嗎?

  簡單好看數學手抄報的相關資料2:詩詞裡的數學

  古人吟詩作對,不僅喜歡用自然景物作意象,也喜歡嵌入數字寫成數字詩句。那麼,你知道有哪些詩詞曲賦是有數字的嗎?

  1、宋代邵雍是數理大家,寫過一首朗朗上口的數字詩,描寫一路的景物,全詩共20個字,把10個數字全用上了: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十枝花。

  這首詩用數字反映遠近、村落、亭臺和花,通俗自然,膾炙人口,也是我們小時候可能就聽說過的一首詩,讓人難忘啊。

  2、明代林和靖寫的一首雪梅詩,全詩用表示雪花片數的數量詞寫成。讀後就好像身臨雪境,飛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飛入梅林,就難分是雪花還是梅花,妙趣橫生。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無數片,飛入梅中都不見。

  3、清代紀曉嵐是著名的才子,據說乾隆皇帝南巡時,一天在江上看見一條漁船蕩槳而來,就叫紀曉嵐以漁為題作詩一首,要求在詩中用上十個“一”字。紀曉嵐很快吟出一首:

  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場笑,一人獨佔一江秋。

  簡單好看數學手抄報的相關資料3:年齡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有年齡,也常常要根據所學的知識解決有關年齡的問題。你能從變化多樣的條件中尋求解決的途徑嗎?讓我們從最簡單的開始,將常見的年齡問題整理解答出來。

  例1 今年許鵬比爸爸小30歲。4年後爸爸的年齡是許鵬的3倍。問許鵬和爸爸今年各多少歲?

  4年後爸爸的年齡是許鵬的3倍,即爸爸的年齡比許鵬大2倍3-1=2倍,剛好是他們年齡的差30歲。所以4年後許鵬的年齡應該是:

  30÷3-l=15歲;

  今年許鵬的年齡是:15-4=11歲;

  今年爸爸的年齡是:11+30=41歲。

  例2 一家四口人的年齡加在一起是100歲,弟弟比姐姐小8歲,父親比母親大2歲,十年前他們全家人年齡的和是65歲。想想看,今年每人的年齡是多大?

  今年全家四口人年齡之和是100歲,那麼十年前全家人口年齡之和應該減少10×4=40歲;但100-65=35,說明十年前還沒有弟弟。這個差數5,正是弟弟的年齡,從100中減去姐姐和弟弟年齡就是父母年齡和。由此可知,弟弟今年:10×4-100-65=5歲;

  姐姐今年:5+8=13歲;

  父親今年:100-5-13+2÷2=42歲;

  母親今年;42-2=40歲。

  例3 一天宋老師對小芳說:“我像你那麼大時,你才1歲。”小芳說:“我長到您這麼大時,您已經43歲了。”問他們現在各有多少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