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作為一種新型傳播形態,中國網路新聞傳播事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髮展,它正迅速地影響和改變著當下新聞傳播的環境和方式,極大改變了固有的新聞傳播格局,使我國的新聞傳播活動邁進了網路新聞傳播的嶄新時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走向研究 》

  摘要: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和日益推廣應用的今天,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面臨機遇與挑戰,為加強對電視新聞傳播的認識與瞭解,本文從媒介融合背景角度出發,對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走向加以探究與分析,旨在推動我國電視新聞傳播的有序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媒介融合;電視新聞;傳播走向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與進步,數字應用技術得到了創新發展,傳統新聞的傳播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需積極探索全新的傳播途徑。在計算機和日臻成熟的網路技術不斷髮展和支援下,媒介融合成為了時代發展的趨勢,也成為了媒體發展的重要方向。從整體角度分析,媒介融合對電視新聞傳播造成十分重要的影響,對電視新聞欄目也產生重大影響。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實現電視新聞的創新發展成為了新時代的重要任務與內容。鑑於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新聞工作經驗,以及對媒介融合以及電視新聞傳播的認知,於下文中提出幾點粗淺建議。

  1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的優點

  所謂媒介融合主要是指各種媒介所呈現出的一種發展趨勢,媒介融合概念最早由美國一名教授所提出,認為媒介融合提高了傳媒市場的發展,且具備的自主流動性與傳統媒介形成消融現象,致使整個媒介生態發生重大變化。簡而言之,可以理解為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市場一體化的整合,是媒介產業的一種發展趨勢[1]。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面臨非常大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1新聞資訊呈無限化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資訊的無限化成為了最為主要的形式,媒介融合是將各種通訊裝置進行融合,具有廣泛性。與傳統電視新聞傳播相比較,媒介融合背景下更趨向於傳播性。當前我國電視新聞傳播手段發生變革,單一、傳統的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電視新聞傳播在媒介中不斷融合發展,促使新聞資訊不再依靠固定的模式,受眾瞭解新聞資訊可以通過通訊裝置、入口網站,實現了資訊傳播的無限化[2]。

  1.2新聞採集合作化

  在媒介的發展過程中,新聞傳播形式得到創新發展,如果從傳統方向分析,新聞採集主要集中在分工採集過程中,即每一個針對不同的區域進行採集。然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採集的方式演變為分工合作,這種資訊採集模式能夠實現資訊共享,有利於團隊的分工合作,實現資訊的集中化與去真實性。

  1.3新聞表達的多樣化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表達的多樣性成為了最具代表性的內容,與此同時,在這一發展背景下,新聞表達的形式與傳統模式相比較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在對同一熱點話題進行表達的時候,不同媒體的切入點不同,所表達出的內容也不同[3]。當前電視新聞傳播變得尤為重要,而新聞表達的多樣性則成為了傳媒體系中最為主要的競爭手段。

  2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途徑

  在媒介融合環境下電視新聞傳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且電視新聞傳播的有效性決定了電視新聞發展的好與壞。如果單純的從傳播效力上分析,可以將其劃定在受眾傳播資訊的基本範疇之中,是一種輿論引導的重要表現。當前在資訊科技快速發展,數字化應用廣泛的發展趨勢下,我國電視新聞傳播面臨著十分重要的要求,因為在新聞資訊傳播過程中核心競爭力與傳播效力呈現正比,從而形成電視新聞傳播效力越大,新聞產生影響力則越大的發展現象。總體而言,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具有十分有利的優勢,但是要想進一步提高新聞傳播效力,則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積極強化資訊整合

  誠如上文所言,在當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我國電視新聞傳播呈現出多樣性,雖然豐富了資訊傳播的渠道,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給媒體帶來困擾與阻礙,尤其是新聞傳播在面臨海量資訊的時候,需要對資訊的真假進行辨別,對資訊進行篩選。這種發展情形下,積極強化資訊整合則成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效力的關鍵途徑[4]。通常而言,因資訊種類、數量過多,媒體只有加快新聞傳播速度,提高新聞報道及時性才是最為關鍵的任務,與此同時,因新聞資訊浩如煙海,在進行篩選、重組的時候需積極強化與整合,才能真正發揮出電視新聞的傳播效力。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強化資訊整合的時候,需要符合現階段新聞傳播資訊化的發展趨勢,將零散的新聞報道進行組合,形成一定的報道規模,如此一來,才能真正挖掘出資訊價值,才能增強新聞傳播的有效性。

  2.2積極拓展新聞傳播平臺

  在數字傳媒時代,傳播手段的豐富性與可信性成為了當前的關鍵因素,在數字時代中積極拓展傳播平臺能夠實現傳播手段的多樣化,並且還可以藉助網路或者報紙等傳播載體實現新聞資訊的二次釋出,如此一來則可以提高受眾對電視新聞的認同,能夠提高電視新聞的傳播效力,實現雙贏。除此之外,在電視新聞傳播過程中,需藉助媒介傳播,並積極拓展新聞傳播的表達內容,真正做好3方面內容:其一是加強終端延伸與利用,在電視新聞傳播過程之中,電視因為受到時間的限制無法釋出大量的資訊,然而,加強終端的延伸與利用,應用網路等載體,則可以擴大新聞受眾群體,能夠增強新聞的傳播效力[5];其二是實現內容的互補,在當前電視資訊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需要結合網路等媒介載體選擇合適的新聞資訊,避免報道內容的同質化;其三是加強管理與改革,在電視新聞傳播過程中不僅要豐富報道內容,還在加強管理,不斷推陳出新,提高電視新聞傳播的基本效率。

  2.3積極創新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是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的重要內容,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實現媒介平臺的關聯性,在電視新聞傳播過程中提高了新聞傳播的基本效力。當前電視是人們使用頻率最多的媒體型別,從受眾結構以及接收終端角度分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如果仍舊採取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則會阻礙電視新聞的發展與進步,無法真正提高電視新聞創新發展[6]。然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創新表達方式,提高電視新聞傳播效力,並在電視新聞傳播過程中藉助文字進行表達,推動電視新聞傳播效力。與此同時,因電視屬於聲畫同步的媒介載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電視新聞傳播過程忽視了文字表現力,僅僅過分強調畫面感,阻礙了電視新聞的有效發展。現階段,電視新聞傳播需要藉助網路編排的模式,不斷創新表達方式,將集中同類項作為主要內容,將電視新聞資訊進行整合,這樣一來才能保證整個節目更加具備有序性,並且還能增強新聞資訊量,真正形成“1+1>2”的傳播格局。

  3結論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媒介融合是電視新聞創新發展的源泉,但是作為一項比較系統的工程,電視新聞傳播具有長期性與複雜性,尤其在當前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中,媒介的融合趨勢已經演變的更加強烈,媒體生態環境也得到改變,電視新聞要想得到創新發展,則需要採取良好的傳播策略,實現人性化傳播趨勢,科學且合理的對新聞傳播進行控制與管理,如此一來,才能真正發揮出電視新聞傳播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推動我國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準.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的走向[J].經營管理者,2013***20***:329-330.

  [2]陳念.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走向分析[J].中國報業,2015***10***:63-64.

  [3]李卓穎.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的走向[J].新聞傳播,2014***5***:101.

  [4]任春瑩.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的走向[J].西部廣播電視,2014***11***:25.

  [5]王珏.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的走向[J].西部廣播電視,2015***24***:130.

  [6]丁楊.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的走向[J].視聽,2015***12***:147.

  篇二

  《 新聞傳播業分工結構和執行方式研究 》

  【摘要】在現代資訊時代的快速發展環境下,資訊傳輸的主要形式已經從傳統的紙質新聞向播音播放形式過度,通過鮮明的標題醒目展示資訊,並以播音新聞載體將資訊傳播。但是在現代高校音樂主播教育的體系建立上,還未建設較為全面的教育體系,這就為現代社會的播音主持事業的發展增添了難度。為解決這一教育體系內部的不足,本文從現代化的分工教學模式,以及社會執行方式進行總體的教學體系構建分析,並探究其改良的策略方針。

  【關鍵詞】新聞傳播業;分工結構;執行方式;播音主持教育

  我國在近年來的教育建設中,已經基本建設起較為健全的教育體系,而對於播音主持藝術形式的教育上,雖然有著較為健全的教育體系,但是伴隨著近年來從業人員的不斷擴充套件,在管理上,就顯得力不從心了。為保證這一迅猛的發展動態,我們叢現代播音主持的教育體系執行方式一起新聞傳播行業的管理結構上進行簡要討論。

  一、播音主持教育體系的現代教育體系發展狀況

  就目前我國的播音教育體系的發展情況來看,廣播電視播音和廣播電視發展有著一脈相承的關聯,而伴隨著現代學科目錄的應用理解,也需要完善對廣播電視播音形式的改良。在現代學科領域內,應用先進的教育結構體系進行教育改革建設,成為了會議整體的部署應用根本。從我國電影電視部相關政策與管理部門成立之初開始,在這一會議體系的建設中,就已經開始逐步的成熟起來。但是在近年來的社會實踐教育中,應用語言學進行指導,併為學生展開科學化的體系認知,並完成對本科研究生教育體系的內部設定,在這樣的結構建設上,也實現對全面設施建設的整體調控,我們從文章的證明效益來看,這一情形的設施建立,是維持現有教育狀況的根本。科學的發展顯然是有一定依據的,而才能夠主持節目的形式上來看,我國在伴隨著現代就業體系定位建立改革中,應用現代教學理念進行教育指導,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制度。但是在近年來的社會發展中,龐大的學習團體成為了唯一的阻礙,並在教育的基礎上阻礙了這一體系的全面化建設。

  二、播音主持教學中的科目特點

  在實施播音主持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其獨立的學科特點,並將其所產生的交叉性以及邊緣性進行對比分析,建立完善的新型體系。而在建設中,其表現出來的特徵有以下幾點。

  ***一***交叉與獨立播音主持作為一門比較獨立的學科來說,其自身在傳播彙總,就有一定的交叉性,並非獨立的存在。而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表現中,其本像也在對與多種學科的相互疊加,從而導致了其在學識上更為綜合。比如,在知識累計上,語言學、傳播學、藝術學、新聞學等,都是其所要接受的主體學識,在所產生的像一個科學性滲透中,相互交融,從而確保了對整體傳播形式的個性化認知,並將其捨棄於其他的社會範疇之外。從應用的領域來看,應用語言的表達手法就行藝術展示,而通過內容與社會現象的相互摻雜進而完成了對新聞播音體系的建立,從現代實踐課程的行程來看,這一類的行為建設,也就在於對學科的強調性,並借用相應的傳播平臺將資訊傳播出去。在這些資訊中,夾雜著原有的科技行為準則,並將其進行了嚴謹的展示,其統一性存在的同時,也有著嚴格的獨立性。

  ***二***邊緣與重點在進行廣播文學的傳播中,主要的基本理論還在於,應用廣播電視的基本規律並建設較為合理的社會功能,通過廣播音樂任務的傳輸應用,從而更精確的告知人們如何去遵循廣播電視的規範定律。並依據現實的廣播電視社會功能,完成對現有電視學科的體系建立,在這一重要的環節中,我們通過科學的變化發展教育建設,也更好的保證了學科的獨立性。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在資訊的傳播領域內,其學科的架設上,是缺乏獨立的播音學建設體系的。這也就為其資訊教育的傳播帶來了問題。在進行廣播電視專業的教育體系建設中,就需要將其邊緣化與重要性進行重申,從其教育的改革體系上,實現對多方面的重新建立。

  ***三***應用性理論在學科建立過程中,應用新形式進行建立改編,並依據其定性與定量鑑定來完成對資訊的合理闡述,通過播音學的理論體系完善,從侷限的實踐操作上完善對學、術、量等方面的全面調整,並根據播音學的鑑賞體系進行全面的貫徹觀察研究。在播音學的建設中,不能過於武斷的判斷播音體系的賞析建設方法,應從整體的成就鑑賞途徑上完善對整體理論性的認知,並完成對資源播音學的品鑑研究應用。

  ***四***時代與繼承播音學的體系建設,從起始到現在未超過20年時間,但是其傳播形式的起源已經經歷了百年之久。在初步的建設中,我們通過廣播電視的發展歷史形象到現代廣播的發展歷史途徑,基本上完成了對體系的初步構建,但是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廣播電視發展中進行新體系下的創新構建,就需要通過多個條件進行社群建設,並以此來完成對時代資訊傳播體系的建立。從客觀存在的問題上來看,電視發展的脈絡,從根本上也在於對廣播電視發展的研究價值的供應分析,這一情況往往被人忽視,但是其真實性仍存在。在面向大眾的認知上,廣播電視受眾的管理應用,應建立在合理的體系繼承之上。

  ***五***社會與人文的交接從應用的基礎上來看,播音學的屬性就在於社會科學的定義,並根據其功能進行社會活動生產性質上的緊密連線,在這一體系的建設上,通過社會工作上的調整,從而完成對人際管理交道上的管理,從現實意義上完成對社會群體的溝通應用。並根據社會活動的生產實踐進行緊密連線,通過大眾對實踐的資訊應用,從而實現對文化人物的有效貫徹建設,這在格式的完善領域內,也成為了主持人員在公眾人物應用中的最主要體現。在交流溝通中,通過與人性的交流,從而實現對文化人物的深層挖掘,並以此來完成文化人物的傳播,這對於理論的認知形式,都能夠創造一個較好的深化完善體現。依託成熟的理論依據,不能夠完成對音樂科學體系的完善建設,並根據自我的特點進行改善,發揮出自我的潛在能力。

  三、學科改良的定位標準

  就學科的定位影響來看,從學科自身的結構影響上進行調整,並實現對教育結構的有機認證,在學員利益的驅動下,通過完善對條件紛爭的效果改良,即成為了對混亂局面的整體調整依據,通過結構的矛盾管理,從而實現了對國際慣例條例的人才培養機構建設。主持人在薪水酬勞上,自身的密切相關性,就成為了播音主持最高的承載結構,在藝術的類別途徑上,通過招收生源情況完成對生源體系的建設,並在序列影響應用中,實現全球化的發展建設程序。而在這一建設彙總,其定位標準如下。

  ***一***學科教育的專業化基礎建設從上世紀廣播學的出現來看,其傳播體系就建立在多個學科領域內,並通過門類分佈實現了對研究領域內的全面建立,在學科門類的分屬上,應用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動物學等等多個學科進行全面化教育,並藉此來完成對整體科目的有序調整。如我國在上世紀末開始的新聞與傳播學歸類,就是將這一學科正式納入我國教育體系內部的一項重大改革。並將其定義為了一級學科標準,對於大學的專設人物學科來看,應用新的人物學科標準進行資訊調整,並根據實際的應用範圍進行認知領域建設,其作用對於不同學科的建立來說,都成為了影響其學科建立的重心。

  ***二***專業教育的科學選擇組織結構建設在進行高等廣播類專業教學中,組織優質的科學體系教育基礎,當屬社會人才的需求,並根據專業的適應範圍進行初級建設,其規劃作用,也就成為了專業培養的重要起點。在類似的體系教育建設中,我們根據學生的專業急性主幹學科上的專制教育,並應用現代學科與專業關係進行同等級的土地與植物關係調整,通過學科的專業生長土壤教育建設,從而實現對專業建設的前提完善管理,從學科的建設實現以學科建設的載體建立,並完善對社會此型別專業的結構完善。

  ***三***課程建設體系中對學科建設的專業教育建設在實施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其內容應當明確其規範化的課程教學內容,並分析本門課程在發展中的規律,其中沿用領域內的科研成果,並遵從正確的指導思想,進行科學內在化的教學建設,其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成為了最終環節要求上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科學化的教學目的與基礎支援,從而完善對教學方法與應用形式上的調整,進一步完善對建設直接支援作用的專業建設,從而實現對學科的發展規劃建設。從現代廣播電視的日益完善化情況來看,應用區域、跨媒體等形式的傳播特徵改良,並依照數字化的傳播途徑進行建立,就成為了型別化建設的根本,依據綜合模式的教育改革,應避免僅侷限於發音訓練上,應建設更加健全教育體系,從而完成現代社會所需人才的全面培養,並根據其教學的改革措施進行整體調整。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廣播媒體傳媒機構,是一項傳播資訊的最主要來源,而在此類人才的培養上,應當摒棄傳統的教育觀念框架約束。建立全新的教育體系,並以此來完成對探索勇氣的建立。對於教育結構的建設,也應當結合實際來進行科學化的定位與理性化的建立。與此同時還應保持足夠的探索勇氣,為我國現代化社會建立營造更加優質的勇氣環境,為我國培養更多的廣播人才。

  參考文獻:

  [1]曾致,羅賽清,李燕湘等.通識教育與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思路[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1***:66-69.

  [2]陳蕾,盧靜.高能素質是播音主持人才培養的內驅力[J].現代傳播,2011,***2***:132-135.

  [3]欒洪金.我國播音主持專業教育現狀思考[J].當代傳播,2008,***4***:97-98.

  [4]畢一鳴.關於播音主持專業學科定位的思考[J].現代傳播,2007,***6***:111-113.

  [5]劉毅濤.通識教育視域下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路徑[J].現代傳播,2015,37***5***:144-148.

  [6]付程.21世紀對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育的要求[J].現代傳播,2001,***1***:115-120.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