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是走向成功的祕訣
成功如一本書,應該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
老子說: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圖難於其易也,為大於其細也。
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於無難。
前面一句“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就是“襲常”者的外在行為特徵,或者說其行為特徵給人的直觀感受。
其中“為無為”是總說,意思是雖然有所行為,但是卻“無為”,就是在可見的行為中,並沒有自己的主觀意願。原因就是一切順應大道。
“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都是對“為無為”的細說,或者說是例子。其中“大小多少,報怨以德。”最能說明問題,“報怨以德”與“以德報怨”是兩回事,這裡面這個德,是順應自然的意思。
現實中,人們總是冤冤相報的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報怨”的一方,所使用的方法,具體的說就是在“大小多少”上拿捏失當造成的。通常來說,都是因為“心使氣”而抱怨過當,簡單的說就是多了,大了,使對方因為蒙受過多的損失,而產生怨憤。
但是,老子說“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意思是說,一味的,人為的去消除怨憤,也就是說少了,小了,那也是做不到的。
所以,還是那句話,人只有收斂自己的主觀意願,心懷敬畏的在圓心上,不偏不倚,才能佔據主動,才能行為得當。而這個得當就是老子下面說的“圖難於其易也,為大於其細也。”
這個過程,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只有敬畏才能看到細節。而從細節入手,從細節出發正是通向一切成功的快速路。原因就是“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
或許有人會發現一個矛盾,我們剛剛說過,作為領導者要與細節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產生“把細節當本質的錯覺”,這裡又說要關注細節,要“圖難於其易也,為大於其細也。”這豈不是很矛盾。
其實一點都不矛盾,因為不僅在同一時間裡,我們可能會碰到多個人或物,而每一個人或物,又都有自己的細節;即便是在同一個事物的發展過程,細節也是聯絡的,或者說一個事物發展變化的全過程,就是由一串聯絡的細節構成的。所以,對細節的發現與關注的過程,也是一個貫徹始終的聯絡過程。
所以,人不能執著於某一個細節之中,否則就會錯過對其他細節的把握,要能夠迅速的回到原點上的道理。
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靈動,保持對細節的關注與把握能力,始終沿著細節走向成功,所以老子說“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普通人做事因為總是有為於“大”,在沒有做之前,就預先設定一個非常高遠巨集大的目標,因此所謂的“易”和“細”自然就會顯得渺小了。換句話說,就是對細節不能產生敬畏之心。
反之,只有“知常”的人,才能夠因為明白大道的不可違,而能夠見“細”如大,見微如著,見“易”如難,才能對細節產生敬畏之心,才能“臨事而懼”,才能真正而順於道。因為“知常容”的那個“容”字,是“玄同”的外在表現,而在玄同之人的眼中,大和小是一樣的,所以即使是小事,也會竭盡所能的把它做好。
只有能夠“襲常”的人,才能夠將這種因為敬畏,而見“細”如大,見微如著,見“易”如難的過程持續下去,連續起來。
所以,“聖人終不為大”,並不是故意“終不為大”,而是因為順道而為,內不以“大”為待,外不待其“大”而為。
“故能成其大”則是普通人所見的結果。只是因為普通人不能見於小,只能見於大,所以有“為無為”,而“能成其大”的驚訝。
後面的“輕諾”和“多易”都是不見“細”之大,不見“易”之難的表現,其根源都是缺乏對大道的敬畏,缺乏由此而來的“嗇”的謹慎。一言而蔽之,就是在行為上有為而悖道,或者觀念上欲以己代道。
之所以敢於輕諾,顯然是認為承諾的內容,容易兌現;之所以會“多易”顯然是認為自己的能力,遠勝於當前的需要。所以,看似輕易,輕細,沒把小事放在眼裡,其實都是在“為大”。
所以,老子說“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於無難。”知常明道的聖人,因為能夠見到小的重要,而對一切承諾,對一切事情,都會感到有所困難,不敢懈怠,所以才能始終沒有任何困難和煩惱。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成功源於不失敬畏之心。一旦人失去敬畏之心,就會“輕諾”,就會“多易”,就會錯過“小”而面對“大”,錯過容易而面對麻煩。
成就大事業要從細節著手:
愛默生說:“只有膚淺的人相信運氣,堅強的人相信凡事有果必有因,一切事物皆有規則。”要想怎麼收穫,先想怎麼行動,這比坐等好運從天而降可靠多了。
一般來說,但凡在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幸運之神的寵兒,反倒是那些“沒有機會”的苦孩子。因為,“沒有機會”永遠是弱者的推託之辭,但凡卓越人士,都是命運的指揮者。
很多失敗者都認為,他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不能得到別人所具有的機會,沒有人幫助他們,沒有人提拔他們。他們會對你說,好的位置已經人滿了,高等的職位已被搶走了,一切好的機會都已為他人捷足先登,所以他們毫無機會了。
但有骨氣的人卻不會推託。他們只是努力工作,他們不哀嘆埋怨。他們只是邁步向前,不等待別人的援助。他們依靠的是自己。
亞歷山大在打了一次勝仗之後,有人在問他,假如有機會,想不想把第二座城堡攻下來。“什麼?”亞歷山大怒吼起來,“機會?我從不等待機會,我會去製造機會!”
世界上需要而缺少的,正是那些能夠製造機會並牢牢把握機遇的人!如果在你現在所處的地位中,或者已經滿員了,但在較高的地位上,卻總會有空缺。比如,很多人都失業,但在每所高等職業學校或職業介紹所所在地的門口,卻總掛上招聘的廣告。世界上每時每處都在尋找受過較好職業訓練的管理者。高額的薪水、優厚的待遇,在等候著有能力並能夠成功的青年人去獲取。
我們往往只想摘取遠處的玫瑰,反而將近在腳下的花草踏壞。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懂的成就大事業要從小處著手。
每個人,只要有抓得住當前機會的能力,有為目標而奮鬥的精神,都有獲得巨大的成功的可能。你應該牢記,你的出路就在你自己腳下。在你以為出路是在別的地方或別人身上時,你是要失敗的。你的機會就包裹在你的人格中。
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在你自己的生命中,就像未來的參天大樹的種子隱伏在野草灌木叢中一樣。
在一個陋巷中出生的孩子,可以成為法官和律師:窮孩子可以成為商界鉅子,成為大銀行家、大企業家;鐵路員工可以成為鐵路局長。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命運,去開創屬於自己的明天。如果一個年輕人相信運氣會從天而降,他就會不斷地拒絕各種機會,因為那些機會都不夠好,他不屑從基層起步。我們可以想象,不久人們便懶得給他任何機會了,他一生很可能就這樣耗費掉了。
真正想成功的人,會把運氣撇在一邊,抓住機會,不放過任何可能讓他成功的機會。他不會等待運氣護送他走向成功,而會努力換取更多成功的機會。他可能會因為經驗不足、判斷失誤而犯錯,但是隻要肯從錯誤中學習,等他逐漸成熟後,就會成功。
很多人成功時,總是謙遜地說:“運氣真好。”但我們應該知道,經驗與判斷力才是他們的利器。坐等運氣的人,往往以空虛或災難臨頭收場。他們也許會在偶然的一個機會裡暴富,但這種繁華很容易變成過眼雲煙。
要想做成功人士,至少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其1,方向
事實上,許多人是經過挫折之後,才找到自己的方向的。美國畫家惠斯勒最初想做軍人,後來因為他化學不及格,從軍官學校退學後,改行做了畫家:司各特原想做詩人,但他的詩比不上拜倫,於是他就改寫小說。
其2,想象力
偉大的人生從憧憬開始,憧憬自己要做什麼或要成為什麼。南丁格爾的夢想是要做護士,愛迪生的夢想是做發明家。這些人都為自己設計出明確的前途,把它作為目標,勇往直前。
19世紀的英國詩人濟慈幼年就成為孤兒,一生貧困,備受文藝批評家抨擊,戀愛失敗,身染癆病,26歲即去世。濟慈一生潦倒不堪,卻從不受環境的支配。他在少年時代讀到斯賓塞的《仙后》之後,就肯定自己也註定要成為詩人,從此,他一生致力於這個目標,成為一位名垂青史的大詩人。有一次,他很自信地說:“我想,我死後可以躋身於英國詩人之列。”
其3,勇氣
一個人真有個性,有信心,就會有勇氣。大音樂家華格納雖然遭受同時代人的批評攻擊,但他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終於征服了世人。黃熱病流傳許多世紀,死的人無法計算,但是一小批醫藥人員相信可以征服它,在古巴埋頭研究,終告勝利。達爾文在一個英國小園中工作20年,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他鍥而不捨,因為他自信己經找到進化論的線索,結果終得成功。
想象力、方向、勇氣,即使是稍微運用,也能產生很可觀的結果。如果一個人一心想發財,他可能會遭受無情打擊:如果他一心想享樂,他可能會自討苦吃。但是如果他所想的是有所建樹,他就可以利用人生的一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