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玩微博微信才能讓人買單的祕決

  除了電商企業相對容易判斷社交媒體營銷帶來的轉化率等有效指標外,很多企業其實不知道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的投入,到底會不會收到效果,能不能收到更好回報。

  ?很多企業都在玩微博、微信這類社交媒體,藉助這條可直達潛在消費者的渠道,圍繞它們的產品和服務創作和傳遞營銷資訊。

  跟很多人想象的可能有些不同,麥肯錫調查研究表明:電視廣告不是社交媒體的補充,而更像是替代品。接受調查的20000位歐洲消費者,只有極少數會在看完電視相關廣告後,再通過社交媒體來了解更多資訊或產生購買需求/行為。

  對於企業,麥肯錫還給了一個建議:以開放包容心態來做社交媒體營銷,研究顯示,如果一個企業只想網友為自己背書,那它獲得的迴應會遠比歡迎網友任意彈贊來的少。在網友任意評彈前提下,網友對企業產品及服務的正面反應是負面反應的三倍之多,一些例項也表明——企業只要迅速應對,完全能從網友那些負面反應中獲益。

  有一些企業已通過技術、資料手段分析社交媒體,它會分析研究網友的身份、購買喜好和最終決策,然後進行社交媒體營銷,出現類似“跟你一樣購買此商品的顧客也同時購買了……”提醒。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基於技術和資料的方式,還遠未成熟,如果它無法做到高度個性化和精準營銷,轉化率就會極低。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進一步普及,社會化媒體營銷還會出現更多新特點,有一點可以確定:消費者更容易及時、便利地通過社交媒體,釋出和獲得關於某款產品***服務***的使用者體驗和是否值得購買的資訊。

  移動網際網路上的廣告,比如微信公眾號內文中插入的有關廣告連結,點選率中有超過35%是因為手指太粗帶來的錯誤點選。

  在網際網路***含移動網際網路***上,不管廣告放在文章開頭、中間還是結尾,多數消費者都會跳過不看,如果通過技術和排版強迫消費者必須看這些廣告,他們就會怨恨這些廣告甚至厭恨這些產品和企業。對那些“免費試用”“免費領取”一類的廣告,如果不能做到三五秒內快速完成註冊登記,而是需要跳轉到企業官網再尋找註冊頁面,除了吸引“賞金獵人”***指社交媒體上專門盯緊企業免費產品和抽獎活動等的群體***,它的營銷效果幾乎等於零。

  社交媒體營銷頁面的任何遲滯,都會導致瀏覽者快速流失。平均來說,一個企業/品牌/產品,只有1.7秒吸引潛在消費者的時間。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在1.7秒內迅速抓住潛在消費者的眼球並激起他們的進一步關注,他們就會離開,且幾乎再也不可能回來***哪怕他們在別的地方又看到了這則營銷資訊***。

  社交媒體營銷中,廣告文案能起的作用只是一小部分,產品和服務是一個系統工程。產品和服務能否有效被消費者購買,最後是由企業本身這個木桶的最短那塊板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