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成功的事例

  成功需要不斷的積累,持之以恆。從日常生活的小細節開始,不斷積累成大成功。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的房間裡有著奇怪的裝飾,不論是窗簾上,衣架上還是廚具都掛著紙片,每片紙上都記錄了一些美妙的詞彙,他把紙片放在房間的每個角落,為的是每時每刻都隨時記誦,傑克.倫敦正是這種對語言和素材的不斷積累,才能在寫作時得心應手,寫出象《熱愛生命》、《鐵蹄》這樣膾炙人口的作品。

  傑克.倫敦的故事說明一個道理;“成功離不開積累”,這對我們是很有啟發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的過程,要想在學習上一蹴而就,成為大學問家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不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我國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勸學中說的“積水成淵,積土成山,積善成德”就是講的這個道理。

  篇2

  古印度一個著名棋手和皇帝下棋,皇帝問他要什麼賞賜,他說,只要在棋盤上第一個格子裡放一粒米,然後第二個格子裡放兩粒米,第三個格子放四粒米,依此類推,放滿64個格子就行了。皇帝很高興,不假思索就一口答應。可後來兌現賞賜時,皇帝傻眼了,把全印度一年收穫的全部糧食加起來也不夠用。誰能想到,棋盤上這一格到下一格的微不足道的積累,到後來竟然成了天文數字。

  篇3

  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來在部隊一個科研單位工作。他原來基礎並不好,學歷不太“硬”,也曾不被人看好。可是他自己卻“不放棄,不拋棄”,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積累知識;積累經驗;積累成績。他不放棄一切可以學習機的會,他向一切內行的人虛心請教;參加科研專案從小到大,從剛開始當助手,到後來自己牽頭領著助手幹;發表學術論文從一開始的一般刊物到後來的核心刊物到國外著名刊物;他自己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工程師,成了本專業的權威,博士生導師,軍隊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到2007年,他終於被評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進入了中國科學家的最高殿堂。他的成功經歷,再次雄辯地說明了積累對於成功的重要性。

  天道酬勤,水滴石穿。無數事實證明,成功需要積累;需要積累經驗;需要積累能力;需要積累成績。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恆心和堅持,任何微小的量變,我們只要能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方向努力,最終必將導致質的飛躍。古人說得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臺,始於壘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一個人若能每次進步一點點,持之以恆,天天向上,就一定能積小勝為大勝,變平庸為神奇。他一定能找到成功的鑰匙,實現人生的價值,創造人生的輝煌業績。

  那些一事無成的人,往往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那些一事無成的人,而是他們缺乏耐心,急於求成;那些一事無成的人,而是他們總想一口吃個胖子。於是結果他們就放棄了每天一點點進步,也就放棄了希望,放棄了成功!

  篇4

  上個世紀最初的幾十年裡,在太平洋兩岸的美國和日本,有兩個年輕人都在為自己的人生努力著。

  日本人每月雷打不動地堅持把工資和獎金的三分之一存入銀行。美國人則躲在狹小的地下室裡,把美國證券市場有史以來的記錄蒐集到一起,一頭扎進了數字堆裡,在那些雜亂無章的資料中尋找著規律性的東西。

  這樣的情況在兩個年輕人的世界裡各自延續了6年。6年的時光裡,日本人靠自己的勤儉積蓄了5萬美元的存款;6年的光陰裡,美國人集中研究了美國證券市場的走勢與古老數學、幾何學和星象學的關係。

  6午後,日本人用自己節衣縮食積累財富的經歷打動了一名銀行家,從銀行家那兒獲得了100萬美元的貸款,創立了麥當勞在日本的第一家分公司。他叫藤田田,一個靠從牙縫中擠錢,從而躋身億萬富豪行列的普通電器公司的員工。

  同樣是在6年後,美國人成立了自己的經紀公司,並發現了最重要的有關證券市場發展趨勢的預測方法,他把這一方法命名為“控制時間因素”。在接下來的金融投資生涯中,他賺取了5億美元的財富,成為華爾街上靠研究理論而白手起家的神話人物。他叫威廉·江思,如今,他的理論被譯成了十幾種文字,成為世界各地金融領域的從業人員必備的知識。

  在現實世界裡,每個年輕人都有夢想,都渴望成功,然而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往往是阻礙年輕人成功的最大的障礙。在許多年輕人的眼裡,他們看到的只是成功人士功成名就時的輝煌,卻往往忽略了他們在此之前所付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而事實上,人世間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現實世界裡的任何人也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變自身命運的爆發力。

  大的成功需要積累,這是一條最原始也是最簡單的真理。